导论
扎根基督,向上成长,这里是《成主学堂》,我是张凡。目前我们正在一起学习的课程是“圣经辅导”。上一堂课,我们已经讲到,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彰显基督的爱和救赎性关系。今天我们来到这个课程的第7讲,进入他们的世界以建立关系。那么,救赎性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救赎性关系是怎样的
当圣经呼召我们以一种增进神改变人心之工的样式爱人时,它强调四件事情。而每个爱的层面都能增进以神的目标为中心的人际关系:进入那人的世界;体现基督的爱;确认那人的苦难;有目标地接纳。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个要素和第二个要素,也就是爱的要素。
进入那人的世界
我们要从进入那人的世界的入口,也就是大门开始谈起。什么是神给我们的,可以进入别人世界的大门,也就是切入点?我先来告诉大家什么不是入口。首先,入口不是那人想要谈论的问题,我们会专注于问题而错过在问题中的那个人。当然,我们要帮助他解决问题,但我们的注意力是放在人的身上而不是问题的身上。神改变之工当然包括了处境和关系的改变,但核心目标是个人生命的彻底改变。其次,入口不是那个人生命中某个特殊的处境或者事件,处境或者事件的背后是更深的心灵挣扎,那是神所关注的。入口也不是他所吐槽的另一个人或者他人的问题。如果我们以问题为焦点,我们听到对方的倾诉里有相关的字眼,例如奸淫、怀疑、恐惧、偷窃、贪婪、爱世界等等,我们会马上像宗教警察一样指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开火扫荡,直到我们把话说完。这样做会错过这个人内心真正的挣扎,也让他关上了大门。所以,要发现切入点,你要问的问题不是“这个人生命的问题是什么?”而是“在这个处境当中,这个人的内心挣扎是什么?”或者“现在这个人紧抓不放的是什么?”切入点不是你认为这个人所挣扎的环境是什么,而是这个人所承认的挣扎本身。人们会告诉你他如何挣扎,而你对他挣扎的准确认识会为你和他的关系开启大门,让你有机会更深层次地服事他。
让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教会里有一位姊妹打电话给你,她结婚十年,有两个孩子。某天清晨无意中在丈夫的手机里看到他和另一个女性的对话充满了暧昧、挑逗,甚至讲到他们前不久发生的关系。丈夫极力地贬低自己的妻子,宣称自己内心真正所爱的是那个女人,还保证将来一定会离婚娶对方。她看完手机后给你打电话,问问你自己:现在这个妻子紧紧抓住不放的什么?她的挣扎是什么?她内心正在经历什么?有什么力量会让她绝望和夺走她的希望?我的回答是:恐惧。她的内心充满可怕的疑问:“他会真的离婚吗?”、“他会要孩子跟他吗?”、“离婚后我的生活怎么办?”、“我该怎么对孩子说?”、“这个女人有什么是我没有的?她比我好在哪里?”、“他回来我该跟他说什么?”但最可怕的问题是:“为什么神容许这些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恐惧是此刻最大的内心问题,如果你这个时候去跟她说圣经允许这种情况下的离婚,教会不会因此而惩戒她,如果她丈夫是基督徒的话,教会会惩戒他等等,或者讲到她要如何饶恕和忍耐,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到时候说的是这些,你就失去了进一步服事她和帮助她的机会。
另一方面,帮助她面对她的惧怕给你一个大好机会,让你显示爱并且建立另一个服事的关系。当我们准确地认出一个人的挣扎时,他会说:这个人是在帮助我,这个人了解我,我需要更多这样的帮助。那我们该如何识别切入点呢?我们要关注的并不是这个特定的问题,而是他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带着目的去聆听,把焦点放在这个人的身上,当他讲述自己的问题的时候肯定是杂乱无章的、所有的信息混在一起的,你要训练自己去听四件事情,那将告诉你这个人的挣扎所在:听出情感词语,“我生气”、“我害怕”、“我忍不住哭了”等等;听出解读词语,例如“这不应该发生”、“我想我是自作自受”等等;听出自我对话,例如“我是如此的失败”、“这些事总会发生在我身上”、“这都是上帝的惩罚”等等;听出与神的对话,例如“神根本没有听我祷告”、“神不在乎我这个小人物”、“神怎么会许可这样的事”等等。
当你聆听上述四件事时,要寻觅浮现的主题,例如恐惧、忿怒、罪恶感、自卑、绝望等等,然后抓住这一主题,与她相遇,并向她展现基督的爱。她那时候可能没法看见主,境遇的黑云会让人盲目而看不见神在那里积极地做工。你有没有跟人讲述你的糟糕过去,例如你说因为交通堵塞而错过了一个重要约会,你的朋友却说“你应该看手机导航,百度地图会告诉你交通状况。”或者“几年前我也是同样时间同样路线,不过我走了高架结果还早到了。”你的感觉会怎么样?你的朋友没有倾听故事中的你,他倾听的是故事中的交通堵塞,他没有看到你开车时一直在看表,没有看到你一直在打电话,没有看到你怎样用滴滴打车在找最近的出租车!他是在对交通说话,而不是对你说话。
但这不是神的方法。耶稣是好牧人,祂把迷羊抱在自己的怀里,祂把羊带到安全的地方。跟随主的榜样表示我们要对挣扎的人沟通几件事情:让她知道你听到她的挣扎。当你看到主题浮现的时候,你要向她重新说一遍,最好用她用过的词汇,你这么说的时候,你就是在告诉她你的焦点是她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她的问题。让那人知道,神在那里,神没有停工,神了解她的挣扎。不是要把这句话讲给她听,而是转到针对她所抓住的事情的经文。圣经谈到了人类经验最深层的问题,神在他们害怕神不在场的时候,仍然与祂的百姓同在。在这里,诗篇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诗篇的作者很多时候在经历人生中的低谷,包括惧怕、忧伤、绝望的时刻,诗篇再三地提醒我们:我们是有盼望的,神是在观看和叹息的,我们的盼望不在于我们自己,而在于神是我们的天父。让人知道,你会站在他那边。回到交通堵塞的例子,你的朋友让你感到,你需要做的是就认识到自己没有提前出门、没有安排好路线这样的错误,并且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代价,然后就走了。他给你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是没有帮助到你。他忘记了你关注的是因为你走错路而错过了约会,在困扰你的是你错过的约会而不是你走错路。我们很多时候提供的帮助没有帮助人,是因为我们把焦点放在问题上,而没有看到那个人真正的挣扎。所以,你要让人看到你不仅认识到他的问题,而且还关心他、知道他和与他同在。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就会带来三个结果:第一,建立了横向的信赖。这个人觉得被理解,于是愿意相信你,更多地向你倾述。当你去服事一个人的时候,你是要他把生命中贵重的瓷器交在你的手里,只有他信任你的时候他才会这么做。第二,强化了纵向对神的盼望。神常常说的是:听我说、信靠我、跟随我。当我表现出神怜悯、理解的爱,并传达出圣经对特定经验的深度解析,这个人会对神的同在、应许和能力抱有更多的盼望。第三,愿意开始改变的心志。这个人会说,“这些已经对我有所帮助了,我愿意得着更多这样的帮助。”
体现基督的爱
神如何使用我们来帮助别人改变呢?只是单单用我们的语言吗?想想,你的生命中过去别人是怎么改变你的?仅仅是透过言语吗?还有些别的什么?我们如果认真看待自己身为使者的身分,就必须承认神改变人并不只是用我们所说的话,而是用我们是谁以及我们所做的事。耶稣在地上服事的时候曾经说,“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做的事信我。”身为使人和好的使者,我们不仅蒙召传讲真理,而且是要行出真理,也就是成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榜样。我们不仅仅是神的发言人,也是神的见证人。
请读歌罗西书3:15-17,这段经文是新约圣经里最明确的个人服事呼召。我们蒙召是把圣经放在心里,以至于能有智慧、心怀感恩,随时预备好能互相劝诫和彼此教导。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从15节开始看就会漏过很重要的一段,所以我们要从12节开始看。在12-14节,保罗用穿衣服的比喻给我们提醒。衣服很重要,因为衣服给我们遮蔽和保护。另一方面,衣服也显出我们的身分、代表我们的职责。保罗提醒我们,我们在服事他人时所穿戴的和我们所说的话同等重要,保罗本质上是在说:“如果你要和我一样参与和做工在别人的生命里,请穿起合适的衣服来。”要穿戴什么衣服呢?这里保罗所列举的不是泛泛的道德品质,而是基督的品格。保罗的意思是:当你要服事别人的时候,先要穿戴基督。神改变人不是单单使用我们去跟人说一些狠话,而是带着怜悯、恩慈、谦卑、温柔和爱。当我们这样行的时候,我们就成为所传讲的内容的见证。当这样的情形发生时,我们不仅是传递了真理,还体现了真理。体现基督和真理在服事中非常重要,因为神使用我们的为人以及我们的言行来传递祂的真理。此外,在个人服事中,我们会在关系当中亲身经历服事对象的罪性。如果对方是一个易怒的人,那么他的怒气迟早会直接发泄在你的身上。如果你的服事对象是一个不轻易信任他人的人,那么他也很难信任你。一个抑郁的人会告诉你,他已经尝试了你所说的所有方法,但还是很绝望。因为你在服事一个罪人,你就难免被罪所影响,就像站在泥塘旁边的人难免被贱的一身泥。
加拉太书6:1这样说:“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我们必须留意自己对服事对象的反应,因为他们通常会以得罪别人的方式来得罪你。当被得罪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反应呢?我们是否以爱回应?当别人的罪和挣扎也成为我们经验的一部分时,我们回应的方式是否展现出基督转变生命的恩典大能。当在服事和关系中面对罪的时候,我们是否体现出基督的品格?有时我们的表现符合基督使者的身分与呼召,也有的时候我们会失败。即便如此,如果我们能借着自己的罪、请求神的赦免,向神支取力量忠心地服事神,以便在自己的生活中活出福音的样式,那么我们仍然可以在辅导关系中发挥服事他人的果效。最后,请记住,我们蒙召是成为使者。使者不仅仅忠心传达王的信息,也展现出王的品格。服事受苦者的服事代表我们的牺牲与受苦。所以,在面对苦难时,我们要谨慎察觉我们自身的回应,我们在服事时是否仍然在妥善地扮演王的角色,我们是否为别人能得着生命而甘心牺牲自己,我们蒙召不只是作为神真理的管道,也是成为真理的见证。愿基督加添我们的力量,使我们像基督那样爱人,并成为基督在人生命中转变之工的一部分。愿基督的爱不仅引导我们的话语,也引导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