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帖前1:1-5(和修版)

1:1 保罗、西拉、提摩太写信给帖撒罗尼迦在父上帝和主耶稣基督里的教会。愿恩惠、平安归给你们!
1:2 我们为你们众人常常感谢上帝,祷告的时候提到你们,
1:3 在我们的父上帝面前,不住地记念你们因信心所做的工作,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坚忍。
1:4 上帝所爱的弟兄啊,我知道你们是蒙拣选的;
1:5 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不仅在言语,也在能力,也在圣灵和充足的确信。你们知道,我们在你们那里,为你们的缘故是怎样为人。

紧随起首和问安语,保罗表达他对帖撒罗尼迦信徒的欣赏,这首先是以向神谢恩的方式表达,然后才是对信徒的直接称赞。信徒的优异表现,令保罗在为他们代祷时,禁不住向神发出称谢。

保罗说他“常常”(1:2)、“不住”(1:3)为帖撒罗尼迦信徒代祷。不是偶然一次两次,而是恒久不断的。这为后世承担教导和牧养工作的人树立了重要的榜样。

笔者曾多次说过,所有事奉究竟都是代祷事奉。教师是代祷者,先知讲道是代祷者,传福音者是代祷者,牧养者也是代祷者。要是我们确认事奉不是我们自编自导而演,而是与活着的神同工;要是我们相信人的作为有限,无论是栽种者抑或浇灌者,都仅是次要的角色,都算不得什么,唯有神叫生命成长;那么,我们在竭力服事的同时,必须将所服事的对象借着代祷交托给神,祈求祂亲自施恩帮助。神不出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然的。所有事奉都必须伴随代祷,并藉祷告而得以完成。

“为你们众人”:原意是指所有人。此时期帖撒罗尼迦教会还是小规模的,即或继续有成长,人数也不会比保罗在他们中间时多很多,所以保罗对他们大部分人都是认识的。

“祷告的时候提到你们。”但愿我们能跟弟兄姊妹说这句话,当然这必须是真话。我们在祷告中与弟兄姊妹连系,我们在祷告中服事他们。

保罗在祷告中,为帖撒罗尼迦信徒感谢神。他们的信仰表现,超过了他的最初估计。他在帖撒罗尼迦只逗留了三个星期,就算有些信徒是在他传道的第一天便信主,他们跟随他学习也不过是极短时间。当保罗的团队离开后,他们便得独自面对各种患难,再没有人教导和牧养他们,他们彷如被遗弃的孤儿一般。按照常理推算,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应该经不起逼迫的考验,放弃基督信仰,回归犹太人和外邦人各自的宗教。保罗对帖撒罗尼迦是忧心忡忡的,一直渴望重回他们中间服事;对自己无法尽养和教的责任,总是心存内疚。不过,当他差派提摩太前往帖撒罗尼迦,探究他们的景况时,得回的消息是他们仍坚守信仰,没有变节跌倒,这让保罗喜出望外,立即便向神表达谢意,赞叹这是神奇妙的作为。

保罗不仅告诉帖撒罗尼迦他为他们代祷,更说明他代祷的内容,为他们称谢神的内容,当然便是对他们的表现的肯定。他称赞信徒三样性格和行为表现:“你们因信心所做的工作,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坚忍。”(1:3)

三个行为表现:工作、劳苦和忍耐,它们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连的。“工作”指积极的参与和实践。保罗在这里没有具体说明他们做了什么工作,大概传福音、建立门徒、建立教会,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吧?“劳苦”指的是在工作中面对的艰辛困难,和所要付出的种种心力代价。事奉从来不是轻松愉快的,保罗恒常用“劳苦”来描述他的事奉。“坚忍”则是在工作之后,等待神的作为、等待神使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所有的表现。让生命扎根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百年树人,成圣需用工夫,所以一时间的激情是不足够的,必须有足够的毅力,才能忍耐着结实。

作为修辞,保罗用了信、爱、望来解说工作、劳苦和忍耐。工作是信心的表现,劳苦是爱心的表现,忍耐是盼望的表现。帖撒罗尼迦的信仰表现,说明他们在信心、爱心和盼望都是充足的。

思想:

这里笔者不厌其烦,再三强调代祷的重要性。

代祷本身是一种事奉,代祷亦是所有事奉的根本。在向受助者提供各项关怀和牧养的同时,我们得借着祷告将他们交托给神,祈求神亲自给予他们最适切的帮助。

代祷首先是一个自我发现,承认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限,无法给予信徒最适切到位的帮助。我可以向人分享我所有的资源和经验,但光靠这些无法让人突破限制,走出困境,生命改变。我乐意成为别人的同行者,与他们同哭同笑,但我永远不能代替他去承担自己的生命和当中的十字架,也无法不分昼夜都在他身边。但是,神却可以改变生命,使生命成长;神可以进入任何人的生活世界,进行拆毁与重建;神更一直常与我们同在,不离不弃地作我们随时的帮助。我不能,神可以。

代祷其次是对事奉的本质的认识,宣告我们在与神同工。任何事奉,不论大小,不管轻重,都不可能是我们单打独斗,而是凭借神的灵方能成事。“以马内利”翻出来便是“神和我们”,这是耶稣来到人间所带给我们的福气。我的一生便是“神和我”的历程,我的事奉也是“神和我”的故事。我们何德何能,竟蒙神看得起,在祂伟大的工作上有份──哪怕只是卑微的一份。

让我们在祷告中,常常提到我们所关怀和服事的人。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