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
问题探讨
你认为健康的教会必须有的要素是什么?真理的教导?爱心的交通?行政的管理?……
观察(observation)
1. 彼得的讲道,带来什么反应?我们的教会能否有这样的反应?(徒2:37-39、41)
2. 初期教会有何特色?
解释(interpretation)
1. 台湾地区的教会过去十年有两倍增长,你认为原因是什么?(74万人升至146万基督徒)。另外,我国内地于解放前的100个基督徒,增加到现今3000至5000万信徒,你认为有何原因?
2. 初期教会的特色,可否成为健康教会的元素?(徒2:42-47)
3. “遵守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爱心、增长”,哪一样是内地教会最缺乏的?你认为应如何加强?
讲义:
徒2:37-47:“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上一课查考的是使徒彼得的第一次讲道的后半段,从2:14-36。这是耶稣复活以后第一次记载的使徒讲道,并且是整篇的讲章。这段所记载的可能只是一个重点摘要,或许有一些其他的讲道内容没有写下来。
这一课的经文记载人们听见彼得第一次讲道以后的反应。
2:37提到,他们听道后觉得扎心。“扎心”这个感受比感动更深、更强烈。为什么他们扎心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彼得所说的事情跟他们有切身的关系,耶稣的死和复活,就是在他们旁边发生。彼得的讲道是被圣灵充满的讲道,因为他们一百二十个人都被圣灵充满了。然后他以圣经高举基督,以圣经解释当时所发生的事件。当时的人听完讲道后感到很扎心,现在的我们又如何呢?有时候我们听讲道的时候会犯困会想睡,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己太疲倦,另一个可能是因为对于所讲的道不感兴趣。讲道者需要避免所讲的道太单一:只讲神性而失去了人性,导致所讲的道脱离了现实生活,难以在生活上应用;又或者是只着重于生活上的例子,而忽略了经文的提醒。另外,讲道者亦需要小心,这也是基督徒常犯的通病,不要单靠一节经文“走天下”,以一节的经文去解读所有东西,我们需要有整全的圣经观来帮助我们理解经文中的讯息。而听道者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如果以渴慕的心听道,以宁静的心聆听,再沉闷的道也能有所得着。
听道的人感到扎心以后,彼得说:各人要悔改。使徒行传讲提到过很多次悔改的道理:3:19,5:31,8:22,11:18等等。
2:41说提到,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添了约三千门徒。反思现在教会的情况,对于洗礼,很多人考虑很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还未准备好,还不够完全来接受洗礼。可是,人不可能是完美的。而这段经文说,听了彼得的话而又同意的,就受洗了。现代信徒在洗礼前会先作一个“决志”,先祷告,口里承认心里相信就信耶稣了,而决志后还会经过很长的时间才洗礼,例如要先上课,有慕道班、洗礼班等等,才报名洗礼。而在这段经文,彼得没有这样说。耶稣基督如何教导洗礼?洗礼是耶稣基督的吩咐。在马太福音最后一段讲到,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施洗在教会的见证作用就是在众人面前,借着礼仪来表达你接受主。决志是个人的,但是接受洗礼有圣经的吩咐,有耶稣基督的吩咐,因为教会是众人,是一个团体、一个群体。在这段经文中,一天有三千人受洗成为门徒,今天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甚至超过三千人在同一天受洗。虽然他们不都是同一天信主,是经栽培,经过传福音的。台湾从2005年至2015年这十年间,信徒增加了两倍。由本来2005年的74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146万,这种教会的增长速度是少有的。内地在50年代的时候,根据教会历史学者的数据,只有大约100万基督徒,而现在一般推测有3000万到5000万。国家或者相关的文字统计是2000多万,加上其他的因素作参考,约有3000万到5000万基督徒的话,五、六十年间的增长率是三十倍至五十倍。
路加医生,使徒行传的作者,告诉我们初期教会是怎样增长的?2:42-43:“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掰饼、祈祷。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从这两节经文能够看到,当时教会有哪些特点?第一个是有神的话语,并且遵守,尤其是使徒的教训。意思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来解释旧约圣经,因为先知和使徒是教会的根基,所以使徒的教训很重要。还有就是团契,彼此交接,团契就是我们彼此是同伴,一起走这条天路。这些特点在现今的教会也应该有的。一个健康的教会应该有哪些元素?一方面,信徒要听从福音、听从神的话,教会要有神的话在其中。教会要有真理的教导,同时亦要实践真理的教导。另一方面,肢体要彼此交通、互相劝勉,鼓励彼此一同追求。就是要有爱心,要互相有情。42节“恒心”这个词值得留意,上面所述的,需要长期实行。爱主事主不是一刻的感动或者一时的兴奋,而是真切的委身,恒心地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有爱心地交往和交通。
“掰饼”,就是现在的圣餐。圣餐就是纪念耶稣基督的受难与复活,每一次我们跟弟兄姐妹一起分享那份的爱和那份的合一。圣餐是饼和葡萄汁,耶稣最后的晚餐的时候,他设立这个圣餐,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宝血。”圣餐礼仪是其中一个纪念耶稣受难的行动。他跟两个门徒,其中一个一个是革流巴,下到以马忤斯的时候,他也同样的掰饼,拿起,祝谢,掰开并分给他们。我们就知道,其实圣餐不单是纪念他的死,更加是期待他的再来,也更加反映出弟兄姊妹彼此之间都是同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同领一个饼,这就是哥林多前书所说的合一。林前11:26:“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也同样掰这个饼,不分宗派,甚至不同的传统。我们同掰一个饼,就代表我们是合一的,在耶稣基督里我们只有一个教会。
在这一课的经文中,就出现了两个教会的圣礼;洗礼和圣餐。另外,他们也有崇拜。在新约圣经的原文—希腊文中,崇拜和祷告是来自同一个字根,因此,崇拜的时候,就是向神祷告、与神相交。而祷告的时候,也是整个人向神的敬拜。祷告和敬拜的时候,不一定是个人的,这里是集体的祷告和敬拜。所以,我们的祷告不要太狭隘,例如每次在教会的祷告都是纪念旁边弟兄姐妹的疾病,或者谁就要结婚。我们除了为这些事情祷告,也应该把目光放远一点,有没有纪念其他地方很多贫穷的小朋友?哪里没有安全的食水?哪里有妇女被侵犯?有没有一些打仗的地方可以为他们代祷?其实,我们的祷告也可以很宏观,也可以照顾整个普世教会的需要。学习全面的祷告是好的。
2:43说到“众人都惧怕”,表明他们对神的敬畏。我们都知道耶稣爱我们,耶稣是我们的好朋友。但有时候,我们会过于强调爱而忽略了耶稣的神性,而忘记了敬畏他。“惧怕”是加强的语气,在这个全能的、创造宇宙万物的神的面前,看到一百二十个人被圣灵充满,讲起十多个地区的乡谈,听到彼得有很有能力的讲道,场面是十分震撼的。因此,我们认识到,神是很爱我们的,而我们也要敬他、敬畏他。我们不可以停止聚会,因为我们敬畏神,而且耶稣是人宝贵的救主,我们要在神的家里纪念主耶稣。虽然人有惰性,有时候会偷懒、有时候会疲倦,愿在这些时候,圣灵提醒我们。
2:47提到“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这是对于初期教会的一个小小的描述,也是这一段历史的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