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金句:
“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有恩典、施怜悯。你们若转向他,他必不转脸不顾你们。”(历代志下30:9下)
背景:
1. 历代志下29:1-32:33记载犹大国希西家王的事迹,历代志下29:2评价他:“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
2. 历代志作者对希西家的记载,多过其他所罗门王之后君王的记载,可见作者对希西家政绩的重视,特别是希西家王的宗教改革。
3. 希西家有哪些政绩或宗教改革?
a. 守逾越节(历代志下30:2、5、23、25-26)
b. 整顿宗教器皿及仪式(历代志下29:7、18、35,31:2-23)
c. 收聚财富(历代志下32:27-29)
d. 列邦人对他的尊崇(历代志下32:33)
e. 具有广大的影响力(历代志下30:25)
4. 可见在历代志作者心中,希西家王有如所罗门第二,将所有以色列民,包括当时已被灭国的北国百姓,重新招聚到圣城耶路撒冷,守节期,悔改归向神,有如当年所罗门时代的以色列光景。
5. 历代志下30章就是记载希西家王呼召所有以色列百姓守逾越节,这是历代志独有的资料,这次守逾越节,是王国分裂后,第一次全以色列人一起守节,历代志作者就借此鼓励归回的百姓对上帝的信心。
思考:历代志作者说希西家王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希西家王到底做了哪些事?这对我们有什么提醒?
6. 希西家当政之时的背景
犹大国经历了亚哈斯王十六年邪恶的统治,差点要灭国之后,终于迎来了好王希西家。列王纪称赞希西家“倚靠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历代志下29:2也说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就是进行宗教改革。
首先,希西家催促祭司和利未人洁净自己,又洁净圣殿,除去亚哈斯王用来敬拜偶像的器具,恢复献祭制度和大卫以来的敬拜。
历代志下30章中,希西家更进一步,就是呼吁南国犹大和北国以色列百姓都到耶路撒冷一起守逾越节,在神面前认罪悔改,专心寻求神。
7. 关于希西家王呼召聚集以色列百姓守逾越节
历代志下30:1:“希西家差遣人去见以色列和犹大众人,又写信给以法莲和玛拿西人,叫他们到耶路撒冷耶和华的殿,向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守逾越节;”
希西家王招聚的是全以色列百姓,包括当时已被灭的北国以色列民以法莲和玛拿西人。
北国有十个支派,以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最大,圣经常以这两支派为北国代表。
当时北国已被亚述灭了,但仍有未遭亚述王掳走的北国百姓留在以色列境内(列王纪下17:6)。
过去,虽然耶罗波安王在伯特利和但这两个地方,设立了金牛犊的崇拜,防止北国百姓去耶路撒冷敬拜上帝(列王纪上12:27-33),但仍有许多以色列人离开北国,到耶路撒冷。
现在,灭亡的北国已经沦为亚述的一个省,所以希西家号召北国的以色列民“你们当转向耶和华”(历代志下30:6),在他们低谷之时,重回上帝的怀抱。
8. 希西家王忠心于神,他立志要恢复百姓对神的敬拜,他并不因北国以色列背弃神而将他们排除在敬拜之外,而是仍然看北国百姓为弟兄,邀请他们一起到耶路撒冷守节。
思考:为何希西家邀请已经亡国的北国以色列民一起守节?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经文解释:
1. 希西家王和众首领以信件的方式传递消息到以色列的每一个角落。这封信的重点提到守逾越节的事情,而是有三个重点:
a. 以色列败亡的原因在于干犯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以致于神丢弃他们。(历代志下30:7)
b. 以色列民当悔改归顺耶和华,进入神的居所,事奉耶和华他们的神。(历代志下30:8)
c. 耶和华神是有恩典、施怜悯的神,若以色列民转向神,他必不转脸不顾他们。(历代志下30:9)
2. 那么,以色列民对希西家和犹大首领的邀请有什么回应?
a. 北国的一部分人戏笑、讥诮他们。(历代志下30:10)
b. 北国也有人自卑,接受邀请来到耶路撒冷。(历代志下30:11)
c. 南国犹大一心遵行神的命令。(历代志下30:12)
3. 希西家所写的信是向所有以色列百姓,情词迫切,和所罗门当日奉献圣殿时的祷告内容有许多共同之处,要点就是呼吁以色列民离弃恶行,悔改归向神,那么神也必重新怜恤他们,拯救他们脱离低谷困境,这也鼓励历代志的读者,就是那些被掳到外邦的百姓,知道他们必因神的恩典可回归故国(历代志下6:37-38)。
4. 为何希西家王招聚所有以色列百姓到耶路撒冷守逾越节,在属灵上有什么意义?
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重新恢复王国分裂之后被中断的逾越节(历代志下30:5下)仪式,进而使百姓省察自己的罪过,铭记神拯救的恩惠。
此外,这次一起守节的是全以色列百姓,这也有助于恢复以色列民族的合一。
思考:守节是要认定神,专心寻求祂。面对问题时,你会自卑转向神?还是轻看祷告,只靠自己的能力?
5. 在希西家的呼吁里,他提醒百姓:
“你们若转向耶和华,你们的弟兄和儿女必在掳掠他们的人面前蒙怜恤,得以归回这地,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有恩典、施怜悯。你们若转向他,他必不转脸不顾你们。”(历代志下30:9)
吕振中译:“因为你们若转向永恒主,你们的族弟兄和儿女就必在掳了他们的人面前蒙怜恤,得以返回这地。因为永恒主你们的神有恩惠,有怜悯;你们若转向他,他必不转脸不顾你们。”
a. 这节经文中,有一个重要的词汇“转向”,出现了两次:
原文字义:“转向”指“返回,转回”。
这是一种态度,表达以色列民的悔改,离开之前所行的呃,转回正道,重新归向神。
b. 当百姓这样做的时候,就能蒙神怜恤:
原文字义:“怜恤”指“怜悯”。
神的怜悯在两方面显示:
i. 以色列民得以“归回”这地,“归回”原文和“转向”同一个字,就是神怜恤百姓,将来他们必回归故国。
ii. 神不会转脸不顾他们,“转脸”意思是“脸转变方向”,表明原本因以色列百姓的悖逆而离开,不再眷顾他们的上帝,如今因百姓悔改,上帝重新接纳他们,怜恤拯救他们。
总结:
1. 希西家看到犹大和北国以色列的历史,决心带领百姓悔改归向神,他恢复敬拜,亲自打开殿门,洁净圣殿和殿廊,呼吁全民一起守节。
选择敬拜事奉,是得救的第一步,带领百姓悔改归向神,一起守逾越节,是第二步。
2. 希西家的宗教改革,使得以色列民族在分裂之后再次合一,更使神的百姓灵性复兴,难怪列王纪称赞希西家:“倚靠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
思考:希西家王带领百姓灵性复兴,最先做的也是最要紧的事情是什么事?这对我们属灵成长有何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