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马太福音22:34-46
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他们就聚集。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法利赛人聚集的时候,耶稣问他们说: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他是谁的子孙呢?他们回答说:是大卫的子孙。耶稣说:这样,大卫被圣灵感动,怎么还称他为主,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把你仇敌放在你的脚下。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一言。从那日以后,也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们会用21、22章的两个场景来思想。请各位翻开圣经,跟着我的信息走下去。21章一开始,描写耶稣要进耶路撒冷过节,许多见过耶稣医病赶鬼的外地人,还有许多听见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的耶路撒冷人,全都自发性的跑到耶路撒冷城门口,夹道欢迎,准备迎接耶稣。就像今天我们在电视上会看到的追星族见偶像一样,围着等待偶像出现,有风吹草动就尖叫。他们也是这样,他们在门口等着看耶稣。要看什么?看一个充满神的大能,有神迹奇事的能力,将要驱赶罗马人,带来以色列复兴,英勇、威武的战争君王。这是众人的期待,好想看到这样的王,因为他们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已经受不了。现在众人在等,高喊着,“和散那归于大卫之子!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至高无上的和散那!”一直喊,欢迎耶稣、等待耶稣、准备迎接耶稣。此时,约翰福音12:19就记载着说:法利赛人看到这场景,看到耶稣极受民众的欢迎,气到彼此讥嘲、彼此责骂,就是在笑、在骂说:“看哪,你们一事无成,世人都随着他去了”。
耶稣很受欢迎,受所有民众的期盼。但弟兄姊妹,这受欢迎、受期待的君王形像,并不是先知书所记载的弥赛亚模样。先知以赛亚说,弥赛亚将是“无佳形美容,使我们注视祂……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弥赛亚将“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要承担惩罚与鞭伤,欺压与审判,祂应该要是那受苦的仆人。这是先知以赛亚说的。撒迦利亚书9:9说得更明白:“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先知撒迦利亚早已将弥赛亚、耶稣要进城的画面写在他的先知书上了。
这是先知的预言,但这些预言早已被犹太人完全抛在脑后,所以我们看见马太福音所描述的画面是什么?人人欢呼、期盼着强大的君王弥赛亚进城。大家欢呼、期待、等待、追星、尖叫,结果定睛一看,来到的是骑着一匹小驴驹,谦谦和和的耶稣。这不怎么像以色列王进城的场景,对不对?因此这里面掺杂着无数交头接耳的询问,有没见过耶稣的人焦急的问:“这是谁啊?我们不是在等王、等弥赛亚吗”?这些自发迎接,带领大家欢呼的群众看着眼前的这匹小驴驹,不太好意思继续说这是至高无上的大卫之子,只好说这是从加利利拿撒勒来的先知耶稣。
先知的道理已经被人们彻底遗忘了,而且是看见的人也都想不起来。对熟读旧约圣经的法利赛人跟律法师来说,他们是不愿意相信,因为他们心里真正只想要的就是那打跑罗马人的君王,这个画面、场景,这个弥赛亚,他们不能接受。
因此,耶稣在马太福音21:23,一直到22:14,接连用三个比喻讽刺这群宗教领袖:“你们是那嘴巴说得漂亮律法,但不信也不悔改,是违反葡萄园主人命令的凶恶园户,甚至是会被王从宴会当中捆起来丢到黑暗里去的一群人”。所以被这样讽刺、隐喻的宗教领袖们气炸了,非常想要捉拿耶稣,但马太福音告诉我们,他们惧怕众人,因为众人认为祂是先知。而你说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没有,放弃就当不了领袖了。所以法利赛人他们出去商议,想办法找话柄陷害耶稣,让耶稣说一些话,可以有机会损害祂在人们心中的名声。不然就是设一些陷阱,让耶稣与摩西有所抵触,他们就可以师出有名的去除掉祂。或是让当权者可以开始注意、关注到耶稣,对祂有些不高兴,就像施洗约翰死在希律王手下一样。好,找出了方向,法利赛人就派人去带着希律党人来问耶稣:“诚实的夫子,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当律法简化到只有单纯的“可以不可以、对不对”这二选一的答案时,很容易造成人与人当中的冲突,“你选是,我选不是;你选可以,我选不可以。”立场分明。那么,如果耶稣说可以,祂就成了希律党人的敌人,下场就像施洗约翰。若说不可以纳税,就是罗马人要抓的叛国贼。是与不是,可以与不可以,看起来都是死路一条。法赛人与文士对于律法的思考,只剩下是与否的绝对二元,这种律法成为控管人民的开端,成为生命的重担,甚至可以成为陷害与谋杀的工具。弟兄姊妹,这不是神颁布律法的心意。
申命记4:5、6,摩西说:“我照着耶和华─我神所吩咐的将律例典章教训你们,使你们在所要进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这就是你们在万民眼前的智慧、聪明。他们听见这一切律例,必说:这大国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聪明!”律法原是要显明救恩的见证,应该要是人生的指引与原则,让看见的人觉得这真是智慧、聪明与公义的待人处事,然后可以被吸引亲近律法的根源─耶和华上帝。而法利赛人把律法变成了人生的成绩单,还增加了数百条的施行细则,代替上帝决定谁当掉、谁过关。
马太福音23:13,耶稣指着他们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
弟兄姊妹,两千年前的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律法已经成为法利赛人得摩西高位、得赞许、得荣耀的重要工具。这个世界已经忘记了先知的道理,甚至开心的误解、滥用律法,但这不是上帝所要的世界。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罪人的上帝,并不会让这样的状况继续下去,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神的儿子面对所有的挑战、试探,原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
在这被罪入侵的世界中,任何事都可以是恶意的试探,因为我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神容许撒旦如此行,就是因为只有承受恶意才能显出美善的果子。所以,胜过试探,我们就称之为试炼;无法胜过试探,我们就说他堕落了。如此看来,其实试探只是一个起点,测试你是结出圣灵的果子,还是诱发邪恶之事。这个选择、决定都操乎在面对试探的人手中。
耶稣也面对试探,祂一开始事奉就遭遇了撒但三个试探。但耶稣不是动用神的大能大力立刻歼灭仇敌,祂反而是以三段神的话语,来印证与实践神儿子应有的样式:完全倚赖、信任神的话语,谦卑、顺服、坚定的实践神的话语,以及专一、效忠的事奉神。耶稣用三段的圣经,为我们显明了这三个神儿子应有的样式。
这是撒但的试探,各位,撒但是魔鬼,应该是最纯粹的恶意,它去试探耶稣,耶稣也用圣经的话语来回应它。对于我们这一群或者是那一群法利赛人,那群被罪缠累的人去试探耶稣,比起纯粹恶意的撒但,其实更像是从无知与错误当中去测试耶稣。你可以看成他们正提供了一个机会,让耶稣可以显明真理,改变罪人们对信仰错误的认识。
弟兄姊妹,耶稣之所以与法利赛人对应,搅动这个被假象操弄的世界,就是要使人们有机会可以看见真实,看见生命当中真正的问题。所以我们在马太福音看见耶稣面对各样的试探,不论是魔鬼的试探或是无知罪人的测试,(或他们也是怀着恶意,也称为试探),祂都只用最原始的旧约经文来回应,因为这是耶稣坚守并且显明真理的机会与时刻。
由我们刚才所看的进耶路撒冷,耶稣并不是去演一出戏来符合先知的预言,不是说我骑着驴驹,相符于预言的画面就一切ok,耶稣祂是心里明白,唯有祂心甘情愿成为那骑着驴驹的受苦仆人,才能够带来接下来撒迦利亚书9:10-11那关键的真正的释放:“我必除灭以法莲的战车和耶路撒冷的战马;争战的弓也必除灭。他必向列国讲和平;他的权柄必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锡安哪,我因与你立约的血,将你中间被掳而囚的人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这是耶稣真正的目的,将被囚的人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所以耶稣回应的每一句话,祂所说的每一个字,不是为了度过危机而说,也不是为了反击法利赛人而说的,而是为着显明旧约圣经的真理而说的,让人们有机会能够从错误的律法辖制中、从罪恶捆锁中得到真正的释放。所以弟兄姊妹,旧约圣经以及真正的释放,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解释的最大诫命的两个关键。意思是,我们要知道耶稣是引用申命记6:5,以及利未记19:18,这两节的旧约经文,组成了马太福音22:34-40这段最大诫命的叙述,为的还是一样,让人明白耶和华神颁布律法的本意,以及律例典章的本质,使人可以从错误的律法理解当中得到真正的释放。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第一”跟“最大”,这两个词汇并不是指权柄的顺位。这样子想,是法利赛人的思维及陷阱。
律法的确有其重要性的差异,比如说十诫的第一条,“除我以外,不可有别的神”,这当然是最重要、最重要一条诫命。但这最重要的一条绝对不可能排斥圣经当中任何一条的律例典章,绝对不可能;“除我以外,不可有别的神”不可能排斥其他的律法。所以祂其实是在描绘什么?这“最大”跟“第一”是在告诉我们,这是个同心圆的画面。“第一”是指这同心圆的第一层,“最大”是可以将所有律法包在范围当中的。这是38节“第一”跟“最大”真正的意思。接下来关键是在第40节:“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希腊文直译是,“律法和先知都悬挂在这两条诫命上”。我再念一遍,希腊文直译是,“律法和先知都悬挂在这两条诫命上”。40节这句经文真正要传递的重点其实不是文字,而是这段经文所描绘的画面。所以你想一想,吊挂的物体之所以能够存在而不向下沉沦堕落,关键是维系的那根绳索,以及将它悬挂的那个支点跟基础。
比如说,我现在在墙壁上想要挂一个美丽贵重的玻璃饰品,我就拿根钉子,拿榔头敲。若敲得很浅就不稳,所以我当然知道要认真用力敲进去一点,让我那美丽贵重的饰品稳稳的挂在墙上。一个美丽贵重的饰品被高高悬挂的情况下,只要我那根钉子没钉好,失去那支点而摔下去,就成为等着扫进垃圾桶的一堆碎玻璃。想想,当我在把这物品悬挂的时候,真正让这美丽贵重的玻璃饰品产生价值的,已经不是饰品本身的艺术与工艺,而是那条维系的绳索,以及那固定的支点,让饰品得以存在场地上,进而展现他的美和价值。当物品被悬挂时,真正关键其实是那个支点,不然摔下去,一切都没了。这就是爱和律法的关系。我们不是用爱神、爱人去废除其他的诫命,我们也不是用爱神、爱人来浓缩所有的律法。耶稣说的是,爱神、爱人原本就是解释与应用律法的那个支点,是那个最关键、最基础的出发点,从一开始就是这样。让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得以存在,得以产生意义与价值,是因为他们被悬挂在“爱神、爱人”这个支点上。
“真的吗”?我们来实际演练一下。我们用最普遍认为最没有爱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来想一想是不是有爱才有律法。这八个字大家都很熟,八字箴言,我们都会讲,也都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但其实我们不太确定它到底出于哪里。其实这八个字不是只有八个字,它是出自一个有前因后果的案例。在出埃及记的21:22-25,是摩西所说的。诸位可以翻圣经,但我会用比较清楚完整的和合本修订版来读给各位听。“人若彼此打斗,伤害有孕的妇人,以致胎儿掉了出来,随后却无别的伤害,那伤害她的人,总要按妇人的丈夫所提出的,照审判官所裁定的赔偿。若有别的伤害,就要以命抵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灼伤还灼伤,以损伤还损伤,以鞭打还鞭打。”有两个状况,那我们要怎么看呢?有时读这段经文,一般最关注刑罚,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但我们刚刚说不是,我们要寻找那支点,要从爱神爱人的角度来看,所以我们要试着从关注刑罚的角度,转为找出爱的角度。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真的,我们会在律法中发现,神是真实的爱这个案例当中的每一个人,我要强调,是每一个人。
我们来想一想这个社会案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案情是这样,有两个人在公共场所打斗,波及了路边的孕妇。这是简单的叙述,但我们把这简单的叙述想深刻一点。弟兄姊妹想想,现在你走出了教会,外面罗斯福路就有黑帮火拼,打得火热,喷血,断手断脚掉在那里。请问你会坚持的说,我要去坐捷运,就沿着罗斯福路一直往前走,经过他们时,他们正打得火热,刀子正要砍下去时你说,“不好意思,借过一下”。你会这样做吗?不会嘛,我们都转身换条路走。你想想,何况是一个孕妇?周遭看见这场景,第一个转身逃跑的是谁?一定是这个孕妇。最认真躲避逃跑的一定就是那怀着孩子的,因为她要保护孩子不要遭遇任何危险,孕妇应该是这样的心态。这样都还可以被波及,有可能是其中一个人杀红了眼,完全不顾虑旁边还有没有人,甚至他可以觉得打到旁边人有什么关系,我的目标就是要打这个人,其他人没关系,只是我达成目标的一个过程。
弟兄姊妹,这不可能是无心的冲突,不是误杀,是极度的愤怒和冤仇,是纯粹的报复。好,孕妇被伤到了,孩子怎么样?很容易早产。如果孩子早产有存活,孩子和妈妈都没有别的伤害,那这个造成伤害的人就要满足这妇人丈夫所要的任何赔偿,无论是动产或不动产或任何其他事物,只要审判官许可、同意,加害者就要赔偿给受害者。这是没有别的伤害的时候。
假如有别的伤害呢?早产,有很高机会孩子会死。若是妈妈在这边失去了眼睛,瞎了,孩子的父亲、妇人的丈夫会处在什么样的光景,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呢?这伤痛欲绝的父亲难道不会认为刑罚是越重越好吗?最好是付出十倍的代价。假如民怨沸腾,所有人都支持被害人讨回数倍的刑罚,要加害者付出数倍的代价,请问这是爱神、爱人吗?
“以命抵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在这个罪已经入侵的世界最后一道防线。人为他罪行所付出的代价,不能超过他所做的恶。弟兄姊妹,这是爱的最低标跟底线。在人被罪性、悲痛、情绪激化,无法去爱时候,上帝用律法强迫你去爱,你不能讨超过他所作恶的代价。其实这是神的怜悯跟宽容。同样的,伤害者难道不会想要尽一切手段和可能去减少那必须付出的代价吗?会吧。坐牢一个月跟坐十年,你选哪一个?没有人会选坐十年的。用尽一切手段去讨好、去影响,也没有很可怕,在今天这世界我们也都看过。为什么常有人说司法不公,不就是这样吗?我认为人都逃避了他应得的罪债。好,他得逞了,没有付出代价的伤害者,很容易就失去了悔改的动力,对不对?当人们的罪性发现,为所欲为也没有关系的时候,罪中之乐将带来更深的堕落,此时律法所强迫让他付出应付出的代价,或许能成为他反省与悔改的动力,去思想律法当中的爱,重新去试着爱神、爱人。弟兄姊妹,这也是神的怜悯与宽容。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活在一个把善良当作弱点、罪恶横行的世界。罪行必然是有代价的,不然耶稣基督也不需要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舍命了。在极伤痛的痛苦当中,如果这被害者还强烈感受没有被公义对待,请问他还能够相信世上会有一个公义良善的神吗?他还能相信有人值得他爱吗?一个无法爱神、爱人的生命,就像悬挂着物品的慈绳爱索断了,失去了支点,剩下的就是堕落的结局,摔得粉身碎骨。伤害、苦楚、悲痛若没有一个出口,很容易产生愤恨,这是我们的软弱,而愤恨必然带来罪恶。弟兄姊妹可以再想想,如果这父亲觉得不应该是这个结果,怎么可以纵放呢?他可不可以卧薪尝胆等个三五年,每天早起健身练武,等到这个伤害者失去了戒心,在某个公共场所开始吃饭喝水,没有注意的时候,冲上去就往死里打,不报血仇誓不罢休。会吧?然后假若现场有个孕妇经过他的前面,你觉得他的眼睛会看见这个孕妇吗?弟兄姊妹,这是一个极度简化的例子,可是我要说的是,罪的循环跟缠累,永远比我们能够想到的更为可怕。这是事实,是罪已经入侵这个世界最真实的光景。
所以马太福音5:17,耶稣这样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律法是最后的一个保护和煞车,甚至帮助世界不要让罪恶蔓延,但不只如此,耶和华的律法更好,更好的是,耶和华的律法可以帮助人学会爱。
怎么做?基督教史上最优秀的解经家保罗,为我们解释了耶稣如何成全律法。在罗马书13:10,保罗说:“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无论是耶稣所用的“成全”,或保罗所用的“完全”,在希腊文中都是同一个字,就是“fulfill,充满”。“充满”是旧约的用字,指的是充满一个空间。比如说充满这个会场,这是空间。或是充满一段时间,比如说充满从一月到三月,这是时间。你说:“这很玄”。最好理解“充满”的例子是,创世记15:6,“亚伯兰信耶和华后裔的应许,耶和华就以此算为他的义”。这是最好的例子。
但在15:6当下,亚伯兰只有信,只有信耶和华这后裔的应许,还没有办法展现他怎么信,对不对?他现在只有说“我信了”,还没有办法展现他怎么信,可是他已经相信神应许会有后裔,从这个当下,就是一个新亚伯兰的样式在等待他变成这个样子。,这个新亚伯兰的样式,耶和华称他为亚伯拉罕。你说,“我听不懂”。好,我用通俗的例子来解释。既然说很玄,我们用科幻小说来说。科幻小说中常有一种外星人很厉害,会发射某种特殊的雷射光。我们拿今天领会的世冠牧师作例子,外星人用雷射光对他一射,世冠牧师突然里面就空了,都被溶解,只剩下外型的皮囊滑下来,里面都不见了。然后外星人就跑进去,接收了他的外型、人格、记忆。他看起来还是世冠牧师,可是已经变成一个外星世冠牧师。这只是举例,他还是真的世冠牧师。弟兄姊妹,相信神应许的亚伯拉罕,就像那个壳一样,成为一种容器,旧的亚伯兰,从15:6信耶和华的那个时候开始,就被上帝放在亚伯拉罕这个容器当中。亚伯兰用将近廿年的时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去充满这个亚伯拉罕,直到什么时候?直到以撒出生,献上以撒,他才从最低的那个标准,成为了神口中所说的那个完全人,信心之父亚伯拉罕。弟兄姊妹,这就是充满。穿上新人,脱去旧人。不单单是满足一个既定的样式,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转化。你可以成为一个更美好、超越原先存在的样式。律法就是这样。弟兄姊妹,律法是个容器,是个容器的标准,装在律法容器里面的是执行的我们。
希伯来书7:18-19这样说:“先前的条例,因软弱无能,所以废掉了,(律法原来一无所成)就引进了更美的指望;靠这指望,我们便可以进到神面前。”弟兄姊妹,装在律法容器里面,软弱的是谁?软弱无能的不是这个容器,是装在里面的我们,是我们无法爱神和爱人的软弱无能,让律法的益处完全无法发挥,让律法一无所成。就像我们很容易被仇恨驱使,我们不只希望是以眼还眼的公平刑责,更多时候我们期盼的是加重量刑,对不对?就像法利赛人把律法变成了人生的成绩单,控管人民的开端,甚至变成了陷害与谋杀的工具,这是我们的软弱跟无能。有所欠缺的不是律法本身,而是执行与理解律法的人。所以上帝为我们引进了更美的指望,让我们这群软弱的罪人能够开始有机会爱神、爱人。
这指望的答案就是今天信息经文的下半部,41-46节。律法师听到了耶稣回答,一个他本来不知道的答案后,他的反应是回去继续跟那些法利赛人聚集,这就是耶稣认定他是试探的原因。各位你想,如果发问的这个律法师真的想要求知,他应该要像19章那个追求永生的青年财主,当耶稣回答说永生的关键是要遵守诫命的时候,这个青年财主想知道要遵守什么诫命。当耶稣说出“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的时候,这个青年财主继续追问,“我都做了,除此之外,我还缺什么”?当他知道成为完全人必须放下一切的标准,追随耶稣,学习耶稣的样式之后,他发觉自己跟这个标准有很大的差距,他才忧忧愁愁的走了。弟兄姊妹,这是真的求知的人。而这群法利赛人不是这样,他是来试探耶稣,他们是无知又心硬的法利赛人。面对他们,耶稣给了一个关键的反问:“弥赛亚是谁的子孙”?法利赛人回答:“是大卫的”。耶稣再问:“大卫既称那要来的弥赛亚为主,弥赛亚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
这个问题不难懂,就是个循环的反问,针对点是什么?针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当中,就算后裔(就是人的儿子、孙子等等)的成就远超过他的祖先,也没有祖先会需要因此向后裔俯首称臣,称他为主的可能性,对不对?譬如我现在很了不起,当上美国总统,我的阿公也不会说:“你好棒,从今天开始我成为你的仆人、臣子”。不会的。
那怎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呢?这世界上唯一的例外只有从童女所生、无血缘,却又因着约瑟的养育而归入大卫谱系的耶稣,能够满足这种不可能的条件;只有祂。但法利赛人不愿意接受,所以他们无法回答,因为他们打从心里拒绝这个耶稣是弥赛亚,所以他们依然无法爱神、爱人,律法仍旧因着他们的软弱无能而废掉了。
弟兄姊妹,今天我们都是基督徒,我们与神的关系可以还是吊挂的方式,用我们的生命背负所有的罪恶和重担,然后我们拼命的跟自己说:“我要爱神,我可以抓住神,我要紧紧的抓住神,我要拼尽全力爱神、抓住祂”,可以,但只要一个疏忽,一个试探,甚至一个过重的苦难,你就抓不住了,就掉下去了。所以你的伤痕累累,甚至粉身碎骨。
弟兄姊妹,如今我们有了更美的指望,保罗在罗马书5章说:
“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不但如此,我们既借着我主耶稣基督得与神和好,也就借着他以神为乐。”
弟兄姊妹,当耶稣基督十字架的爱感动我们,当我们想要接受耶稣成为我们的救主,基督的爱就充满我们,我们就能够爱神,以神为乐,我们也就可以开始爱人。约翰壹书4:19说:“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在那“以眼还眼”的案例中那个被害者,虽有“以命抵命,以眼还眼”的绝对的那条底线,但事实上没有规定只能实践底线,对不对?唯一真正可以决定的就是这个被害者。倘若这个被害者早已被基督耶稣的爱充满,被十字架舍命的爱感动,他是一个能爱的,一个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的人,弟兄姊妹,你觉得这个案例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
生活的困境与苦楚非常非常的多,但如果我们能够相信,一切都是爱我们的耶稣基督为我们所量定的,这位耶稣连命都为我们舍了,怎么可能还会要害我们呢?你就可以相信无论要经历什么,都是使我们得益处、得造就,是耶稣基督爱我们的表现。我们就可以不再劳苦、背负重担,可以使我们轻省,使我们成为那更美好、超越原先存在的样式。像是什么?像是一个从吊挂、悬挂的重物,变成风筝。风筝随风而起,然而慈绳爱索紧紧的绑在天父的手腕,我们就可以展翅遨翔。不论我们经历何种狂风暴雨,我们都不会失去方向,因为我们紧紧绑在这个支点上。当风筝需要到青草地、溪水旁安歇的时候,只需要将轮轴收紧,我们就可以回到我们的归宿。
弟兄姊妹,基督徒,被神挽回,被十字架的爱感动的,你已经被天父握紧了生命的线头,在收放的过程中,会使我们的生命进退有据,使我们有经历,也能有见证,我们能被主的爱充满,我们能够开始用这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的爱充满律法,这是基督徒更美的指望。
我们一起祷告:
父神,我们谢谢你,你从创世起初就定意爱我们,在历史当中,主啊,你赐下律法,但我们如今发现主你也是为了爱我们。主啊,谢谢你,求你帮助我们,使我们更坚定的追随主、相信主、认识主。主啊,使我们被爱充溢在我们的心中,被基督舍身、十字架的爱充满我们的心中。求主赐灵火,充满我们的灵,使我们的灵性可以更新,使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经历成为一个见证,成为那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的见证,使我们成为那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的见证。愿我们所显出的是基督的荣耀,求主借着这见证复兴教会。谢谢主,祷告奉靠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