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听众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们继续讲述“八福”系列,我们会探讨“来到基督面前”这个题目的下半部分。
我来读出今天的经文,马太福音五章1至6。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这是神的话语。
我们已经开始了“登山宝训”的讲论,在接下来的几个节目,我们会继续讨论这个题目。我们首先从“八福”开始。在上个节目,我们已经看了头三个福。“八福”无疑是“登山宝训”中最为人熟悉的部分。在上个节目,我指出“八福”不是谈论八种不同类型的人,而是讨论一类人的八种特质。耶稣所描述的是那些进入天国的人。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在约翰福音三章3节,耶稣基督教导我们,重生是为了进入神的国。祂说:“你必须重生才可看见神的国。你必须重生才可进入神的国。”在神的国里意味着你已经成为了公民,享有那里的一切权利和特权。这代表你是属神的,你已经重生了。
你怎知道自己已经重生呢?“八福”就是要教导我们这个道理。我们在上个节目已经开始探讨这个问题。这些都是进入神的国的条件,以及进入神的国的人的条件和特质,它们清晰可见,对我们也很有帮助。在上个节目,我们已经看了头三个福。在某程度上,我们把这三个福一并讨论,因为它们同样是属于消极的一面。在神的国的人,首先必须是虚心的人,其次你必须是哀恸的人,第三,你必须是温柔的人。在上个节目,我们已经解释过来。有些听众朋友可能没有收听,现在让我们略略回顾一下。
我们必须明白头三个福,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除非你是虚心的人,否则你无法进入神的国,也不明白天国的福气。虚心也可译作“心灵贫穷”,意思是你要承认自己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对于自己的需要和问题,你实在无能为力。在某意义上,心灵贫穷也意味着你在灵性上已经破产,你说:“我没有任何资源可以偿还我的债务。”
最近,我不断思考一个问题,我观察到这是一般人的普遍情况:从我们年幼到少年时期,甚至到了成年阶段,社会都不断把一种所谓正面的观念灌输给我们,告诉我们生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并且生命基本上是美好的。只要你谨慎行事,就可以避免很多痛苦和麻烦;只要人们携手合作,一同努力,我们就可以解决生命中的问题。我们往往会以这种观念去看生命。
然而,随着时间过去,我们的梦想幻灭了。我们开始发现,生命其实并不在我们掌握之中。我们开始发现,不管我们多么努力,我们也会落入各样的痛苦中,遭遇各样令人沮丧的境况。我们也开始发现,人类善于恼怒、嫉妒、自私、恐惧。最糟糕的是,我们发现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到了某一刻,我们的梦想终于幻灭了。
我要告诉你,对每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来说,梦想最终都会幻灭。我又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女性身上更早出现,甚至比男性早十年。要成为虚心的人,并且说“我的生命不在我的掌握之中”,这个过程需要一点时间。今天,大众传媒都在灌输这种思想:“我要控制自己的社交生活,我要控制自己的体重,我要控制一切事情。”可是我千金耗尽,仍然无法控制这一切。于是我去找医生,我要作详细分析,我要意志坚定,挀作起来。可是这让情况变得更坏,因为你只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越来越专顾自己。但愿你最终会说:“我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灵贫穷”就是这个意思。这是第一个特质——除非你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否则你无法进入神的国。
接着,第二个特质是你必须是哀恸的人。第二个特质是你必须是哀恸的人,这意味着你不可单单说:“我有问题。”除此之外,你必须认清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哲学、社会或心理问题,而是灵性的问题。你必须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罪人。你必须愿意说:“我的问题是罪。”正如我们在上个节目中引用了英国作家切斯特顿(G.K. Chesterton)的一句话:“世界的问题是因我而起的!”你不再埋怨其他人,你不再埋怨社会,你不再把责任归咎于自己的遗传基因或父母。你开始说:“尽管在道德上我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但我意识到自己欠了创造主神一切。虽然祂是我的创造主,我却想成为自己的主人。”罪就是宣称自己要掌管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成为自己的神,以自己为中心,却不承认自己最需要的是认识神,领会祂的爱,并以祂为中心。这就是罪。除非你承认自己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承认自己的问题是罪,否则你无法进入神的国。
第三,我们也讨论了温柔的人。我们提到当你明白自己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明白自己的问题是因为自私和罪,你可以因此灰心失望或恼怒不已。你可以对神说:“主啊,我需要祢的帮助,我需要祢给我解决方法,我需要祢的供应,因为我自己一无所有。”在上个节目,我们谈到这几点。我感到很惊讶,我没有收到什么投诉,因为这些都是消极的信息,这意味着若要得到天国的福气,你必须除去独立自主、自给自足的心态。你必须离开你的罪和自私的心。但是你要转向什么呢?答案就在第四个福。这是圣经的核心,这是福音的核心,这是八福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关键所在。经文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在我们继续讨论下去之前,我首先要让你们知道一个不变的宇宙定律,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一点。经文不是说:“渴慕福气的人有福了!”经文说:“渴慕福气以外的东西的人有福了!”这是一个宇宙定律,如果你努力要得到快乐,如果这就是你的生命目标,你永远也得不到。除了神的国以外,除了神和祂的义以外,如果你以任何别的东西作为你生命的中心,这些东西都会摧毁你。渴慕福气的,得不到祝福;渴慕比福气更大的东西,渴慕神的义,才会得着祝福。你若以天堂为目标,你也会得到地上的东西。你若以地上的事为目标,你两者都得不到。
有很多东西只可以是副产品。化学专家会告诉你,你无法直接找到那些东西,因为有些东西只可以在制造别的物品时,附带产生出来。圣经也是这样告诉我们,你心里也知道福气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好了,这里所说的义到底是什么呢?福音的核心就是:如果你想拥有天国的福气;如果你想重生,那么你必须承认自己无法靠自己称义,唯有神才能把祂的义赐给你,这是从外面而来的义,不是靠自己可以得到的义。当你渴慕这样的义,就能进入神的国。
有些人其实已经这样做了,只是从没有以这种方式去思考这个问题。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测试。这段经文是一个重要的测试,因为如果你真的以此作为根基,去建立你的生命;如果你真的已经进入了神的国,那么当我讲述这段经文的真正意义时,你会深深感受到那份喜悦和满足。这会帮助你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把生命对准目标,因为这是真理,你必须把自己的生命建立在这真理之上。事实上,这不仅是一般的应用,而是具体地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践出来。你必须站立起来,宣告说:“这就是我现在的境况,我所拥有的义并不是出于我自己的。”你每天也要这样做。请听,你们当中有些人将会找到更有意义、更有深度的生命,但我相信有些听众朋友也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信息,也从来没想过基督信仰是这样的。若你是这么想,你仍然在神的国的外面,我盼望你今天就能够进入天国。
经文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我们可以把这节经文拆开逐一分析,好叫我们明白,这是进入神国的门。首先,如果你想得到天国的福气,你必须要饥渴。其次,如果你想得到天国的福气,你必须要饥渴慕义,你必须渴慕完全的义、那不是出于你自己的义。第三,如果你想得到天国的福气,你必须被这义充满,得着饱足。你必须渴慕完全的义,并且得着饱足。我们来详细讨论这三点。
首先,饥渴的人有福了。在发达国家的人很难体会饥饿的苦况。我不是说在发达国家里没有一个人挨饿,但总的来说,在发达国家粮食充足,四处都是餐馆。如果你真的曾经饥肠辘辘,如果你真的曾经忍饥挨饿,你就会知道,你对食物的渴望会不断递增,这渴望变得无法抗拒、难以忍受。圣经说,进入神国的人经历一股巨大的推动力,驱使他切切的追求义。他不断感到饥渴,他苦苦挣扎,拼命追求义。
一方面,每个人都苦苦挣扎,拼命追求义;但另一方面,那些进入神国的信徒,却在不同的层面上竭力追求义。让我来解释这两个层面。请注意,听这一类的信息时,不可左顾右盼,然后希望稍后会弄明白。对于某些信息,人们会采取这种态度,可是这信息不是那一类,所以请大家留心聆听。
圣经告诉我们,在某个层面上,所有人都在苦苦挣扎,拼命追求义。稍后我也会详细解释。在圣经中,“义”这个字实际的意思是“认可”。我不知道当你听到“义”这个字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现在请留意这一个解释。“义”这个字的意思是与人和好、得到认可、被接待、被接纳。以下我列出几种情况,它们有什么共通之处呢?举例说,你是一个音乐家,你去试音;或者你正在寻找工作,你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面试;或者你与心仪的对象约会;或者你竞选公职;或者你很想入读某所学院,你去参加入学面试;或者你正在等候考试成绩,它会决定你是否能够继续就读那个课程。这几种情况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这几种情况都让你感到十分紧张,它们使你感到焦虑不安。为什么?因为你正在等待一个裁决。是的,你正在等待一个裁决。你会被认可吗?你会被接纳吗?你正在等待那“义”。你心里想,那个坐在桌子另一边的面试官会对你说“你的表现很出色,你的履历很出众,你被录取了”吗?或者你心仪的对象会对你说“我当然会与你再次约会”吗?你正在等待一个裁决。如果裁决的结果是赞同你,你便感到极大的满足。如果裁决的结果是拒绝你,你便伤心得要死。
圣经告诉我们一些心理学家也会告诉我们的东西。心理学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竭力追求那种认同感。我们每个人都竭力追求自我肯定,并且为自己定下不同的标准。一些人说:“只要我事业有成,就心满意足了。”又有些人说:“只要我拥有那种关系,就称心如意了。”也有些人说:“只要我能够吸引异性,就称心满意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每个人都以不同的东西作为权威,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达到这些标准。我们竭力要得到接纳和认同,我们无法接受被拒绝,我们无法接受被自己所重视的人或权威拒绝。心理学家指出,我们都把自我形象建立在某些东西之上,我们都要从某些东西得到认同。心理学家说,我们都需要某些东西使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圣经说,我们都竭力追求义。这里所说的是同样的东西。
是什么让你自我感觉良好呢?是什么让你感到被接纳呢?圣经说我们都竭力追求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饥渴慕义,但是在你相信基督以前,圣经告诉我们,世上只有两种人。第一种人十分焦虑,他们的焦虑显而易见,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被拒绝,他们感到被拒绝,他们很自卑;另一种人并不显得焦虑,他们暗地焦虑,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不被接纳。只有这两种人。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也只是暂时的,他们的心底里深深感到焦虑不安,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看到他们的本相。
我们竭力要得到接纳和认同,但我们得不着。我们每个人都焦虑不安,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有些人比别人更焦虑而已。圣经解释了个中原因,罗马书第三章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我们苦苦挣扎,拼命追求义,但那些进入神国的人,却到了一个地步,开始饥渴慕义,这意味着你承认真正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总是那么焦虑不安,总觉得自己不被接纳,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蒙神接纳。我们心底里知道这一点,要进入神的国,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承认,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人的裁决,而是神的裁决。我们之所以那么焦虑不安,是因为我们从心底里知道我们不蒙神接纳。
要得到天国的福气,你必须承认自己在神面前是不义的;神的忿怒临到你,神并不喜悦你。你必须要饥渴,否则你无法进入神的国。换句话说,除非你恳切地承认你没有与神和好,而且神的忿怒临到你,祂并不喜悦你。”有些人会说:“你在说什么?啊,不对。你这么说只会为我带来罪疚,我真的不想听下去。这种说法过时了,你说神是一位忿怒的神,这种说法简直一文不值。我认为神是一位慈爱的神。请听,神感到忿怒,因为祂是慈爱的神。
你曾经爱过一个成瘾者吗?你曾经爱过一个摧毁自己生命的人吗?如果你爱这样的一个人,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吗?你会感到忿怒。任何人若真心爱另一个人,当他看到那人的谎言和邪恶正摧毁自己,他会感到很忿怒。你看着他们,你很想唤醒他们,你很想说:“难道你看不到你对自己所做的事吗?难道你不知道每次我见到你,你就越来越不像你自己吗?”
我看过一段很精彩的引述。有一个名叫吉福德(E. H. Gifford)的人这样写道:“当一个人越爱他的儿子,就会越憎恨他儿子里面的那个骗子、酒鬼、叛徒。当一个人越爱他的儿子,就会越憎恨儿子里面的那个骗子、酒鬼、叛徒。”爱的反面不是忿怒,绝对不是。真爱会带来忿怒。爱的反面其实是冷漠,冷漠是表达憎恨的最终极方式。如果你爱一个人,你会对他里面的那个恶者、骗子和叛徒恨之入骨。真爱充满了对邪恶的忿怒,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神对罪那么忿怒,而且必要惩治罪。
每当我想到神这方面的属性,我就会想起从前我所牧养的教会里的一位弟兄。他是一名军官,我与他认识多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我所亲爱的人。可是,他小儿子的人生却一团糟。他常常触犯法律,滋事惹祸。很多次他到监狱探望他的儿子,我也有同去。有一次他到法院听审, 我与他在一起。我看着他,知道他心里充满矛盾,一方面,因为他深爱自己的儿子,他知道他儿子必须受到惩罚。他知道如果他儿子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他儿子便没有希望了。他知道法官必须惩罚他儿子,因为他是罪有应得的。他知道如果他儿子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个社会便没有希望了,因为社会必须维护法纪。另一方面,那个人心里同样渴望怜悯他的儿子,希望他儿子得到自由。他心里的那份爱同时呼喊着公义和怜悯。他心里充满爱的那部分呼喊着怜悯,他心里充满恨的那部分却呼喊着公义。这实在很愚蠢。真爱总是对罪产生忿怒。如果人类也有这种感受,何况那位完美的神呢?当神看着我们,看到我们里面的那个骗子、叛徒,祂是何等忿怒呢?因为祂的爱是完全的。
饥渴慕义意味着你明白神对罪十分忿怒,而且罪必须受到惩罚。除非你愿意承认这一点,否则你无法明白天国的福气。你愿意承认吗?你会这么说吗?“我是心灵贫穷的,我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但是我不该受到惩罚,我也不相信一个会惩罚我的神。”如果你这么说,你就不是饥渴慕义的人,你也无法进入神的国。圣经明明的告诉我们这一点。你是否饥渴呢?
其次,你是否饥渴慕义呢?显然,这节经文提到我们所渴慕的义,是我们没有的东西,对吗?你不会渴望那些你已经拥有的食物,你会把它吃掉。你只会渴望那些你没有的食物。事实上,这节经文明确指出这一点,这义不是我们所拥有的,而是从外面而来的义。它是从外面而来的裁决,它是从外面而来的功劳。事实上,这节经文在希腊原文中所用的语法也表明了这一点。在这里原文所用的是受格,而不是属格。举例说,如果我们说“我想要一块面包”,这就是用了属格的形式来表达。一块面包是指一些面包。人们一般会用属格形式来表达,通常你会说:“我渴慕一些义”。然而,这节经文所用的是受格,这是很不寻常的用法,表示耶稣要指出一个事实:那些进入神的国的人不仅寻找一些义,而是寻找义本身,那是完美的义、完全的义。
我来告诉你,基督徒与道德主义者之间的分别。基督徒与信奉宗教的人有什么分别呢?从表面看来,分别显而易见。道德主义者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守教;同时,他们却自鸣得意、骄傲自满、自以为义。他们一点也不平易近人。如果你去找他们帮你解决问题,他们会看着你,然后说:“振作起来吧!”他们的真正意思是“你要像我一样振作。”如果你到基督徒那里寻求帮助,你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基督徒看重真理,喜爱美善的事,他们不会为自己或者你的罪找借口,他们热心追求圣洁和敬虔,但是他们也绝对平易近人,在他们里面你看到谦卑和平安。他们很随和,你可以从容自在的跟他们谈你的问题,他们不会拒绝你,让你失望。这就是基督徒与道德主义者的分别。
基督徒与道德主义者也会为自己的罪悔改。很多道德主义者也是虚心的人,他们为自己的罪哀恸,他们甚至也是温柔的人。基督徒与道德主义者也会为自己的罪悔改,但分别在于基督徒也为自己的义悔改。换句话说,道德主义者会这么说:“我犯了罪,可是,你看我所做的一切好事,我经常上教堂,我是一个多么忠诚的配偶,看看我的事业成就,看看我这方面,看看我那方面。”但基督徒却说:“对于这一切,我也要悔改;我甚至把这一切都丢弃。我明白唯有完全依靠耶稣基督所成就的一切,而不是靠我自己的行为,我才能蒙耶稣基督接纳。
这就是基督徒与道德主义者之间的分别。让我换个方式来说明。英国圣公会牧师约翰•史托特(John Stott)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如果罪的本质是人以自己代替神,把自己放在神的位置,试图掌管自己的生命,那么,神救恩的本质就是神代替人受死。这就是基督信仰。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在十字架上还清罪债,成就了一切。我们的记录不良,我们的功劳并不能为我们赚取什么。但是耶稣基督来到世上,为我们成就了一切,代替我们受死。祂拥有公义的记录,以及伟大无比的生命,祂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当你不再信靠自己,只把生命交给耶稣基督,那一刻祂的功劳都归你所有,就在那一刻你得到神的判决。神的判决是:“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就是基督徒与道德主义者的分别。你知道这为你成就了什么吗?你明白这如何改变一切吗?
我稍后会给你们举例说明,这会让人彻底改变过来。但是现在先让我略略解释一下。唯有神的裁决才是最重要的。从今以后,当你参加试音,你会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当你去约会,你会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当你参加面试,你也会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因为你不再从这些东西中寻找认同和接纳,你不再把自己的生命建立在这些东西上,这些东西不再成为你的义。你不再苦苦挣扎,追求这样的义。你说:“这个人这样看我,那个人这样看我。”但到底谁的裁决才是最重要呢?
神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这就是唯一能够长存的裁决。唯有这个裁决才会永远长存,它比天上的星星更长存日久。我将会与耶稣基督一同作王,这样那些东西又算什么呢!谁会在乎那些面试呢!我只要尽力而为,纵使结果令我大失所望,但这并不是我的生命,也不是我的义。你明白这会如何改变一切吗?你明白到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不会自吹自擂,因为它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也不再是你生命的主要驱动力;当你面试失败时,你也不致灰心失望,至少不会一蹶不振,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意志消沉,因为它不再是你的义了。这意味着你不再胆怯畏缩。谁在乎别人怎么想呢?一方面,你不再自我吹嘘,因为你知道自己的真正身分;另一方面,你也知道自己在耶稣基督里的真正身分。这真理让人彻底改变。
让我进一步举例说明。我最近一直在看美国著名基督徒作家贝碧琦(Becky Pippert)的著作《给盼望一个理由》(Hope Has Its Reasons)。我从这本书中看到许多很好的例证。她提到一个例子。贝碧琦是一位基督徒讲者,有一次她演讲之后,一位女士走到她面前,说:“我想跟你谈一谈。”她们走进讲台后面的房间,这位女士说:“我最近刚结婚。”她说她是一家非常保守的福音派教会的会友,她嫁给了一位年轻有为的男士,他也是该教会的会友。他们都是教会公认的领袖,在教会极有声望。但是在结婚前的六个月,她怀了孕。他们意识到,这意味着他们将要向这个保守的教会显示他们是言行不一的人。他们知道这是丑闻,是严重的问题,于是他们决定去堕胎。
我从来没有在讲台上谈论堕胎的问题,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不管你的观点如何,每个人都认为堕胎是不恰当的做法。毕竟,他们快要结婚,他们也想要小孩子,他们也计划生小孩子,根本没有理由要这样放弃一个生命。你看,不管你对堕胎的看法如何,她这样做是错的,她自己也知道。
在婚礼那天,当她步入礼堂,走在红地毯上,她说每个人都看着她这位漂亮夺目的新娘。她对贝碧琦说:“当时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话,我无法停止这声音,她说:“你这个杀人犯。”当她走在红地毯上,这声音说:“你如此担心向这些人显示真正的你,你如此害怕自己的真面目会被揭露,你宁愿杀害这个小生命,来保着自己的颜面。”这声音说:“我知道这是你的真面目。神也知道你的真面目。”她对贝碧琦说:“我曾经多次为这事认罪悔改,我一次又一次认罪,但我实在无法摆脱罪疚,我很沮丧,被重压得精疲力尽,我精神崩溃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神怎么可能宽恕我呢?”她说:“我想神已经宽恕了我,但我无法原谅自己。”
那时候,贝碧琦心里突然有一个想法,她强忍着,她祷告,然后说:“亲爱的朋友,耶稣基督为我们所有人的罪受死,无论是虔诚的人,还是不虔诚的人;无论是邪恶的人,还是受害者;无论是品格清高的人,还是道德败坏的人,耶稣为所有人的罪受死了。这个世上唯一无罪的人的死,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骄傲的罪使你杀害这个生命,也是骄傲的罪使耶稣基督在二千多年前被杀害,正如德国著名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Luther)所说:『我们的口袋里随时都带着钉死耶稣的钉子。』这事发生之前,你已经是一个杀人犯了。很久以前,一切罪债已经还清了。”
那位女士有什么反应呢?她是否说“你所说的话让我感觉更糟”?她没有这么说,因为她明白了,她对贝碧琦说:“等一等。你说得对,我一直以来在头脑上相信自己是个罪人,并且知道自己的罪使耶稣基督受死。我来到这里对你说,我做了一件我认为是最坏的事情,但你却告诉我,我其实做了一件更坏的事情。既然我这么糟糕,我的罪也使神的儿子遭杀害了,但仍然可以得着赦免,那么所有的罪也可以得着赦免了。”
为什么她如此沮丧呢?为什么她说她无法原谅自己呢?因为她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是基督徒。她以为自己是基督徒。她在理智上相信耶稣为她的罪受死,但实际上她却要靠自己的善行得救。她说:“我相信神会接纳我,因为我在教会里是一个虔诚的人,你看我是多么善良,多么清洁,多么有道德。”这就是她的义。当她做了这样的事,她无法原谅自己,因为她仍然靠自己的义。她当然无法原谅自己,因为她一直都是靠自己的义。那天贝碧琦告诉她,她其实做了一件更坏的事,却已经得蒙赦免。她忽然明白过来,她开始渴慕基督的义。她说:“等一等,一直以来,这是我唯一的盼望。”她得到释放了,你也可以得着释放。
你可以说:“主耶稣基督,我要把自己完全交托给祢,靠祢的义,靠祢的功劳,而不是靠自己的行为。”你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你必得饱足。你注意到经文不是说:“饥渴慕义的人,并且做到这一点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经文只是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你必须寻求。
法国著名小说《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的结尾描述沙威(Javert)得到了怜悯,冉阿让(Jean Valjean)本可以把他杀掉,却没有这样做。沙威意识到如果他接受冉阿让的怜悯,他便会失去自主权,让冉阿让来掌管自己的生命。这是千真万确的。许多人不愿意接受恩惠,是因为这会使他们失去生命的自主权。这是真的。有些人说:“我自己应付得来。我可以做得好,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洁净自己的生命。”说这话的人仍然不明白这道理。你仍然试图掌管自己的生命,不是吗?你仍然渴望这样做。请不要这样。正如那个女人一样,当她知道自己是一个坏透的罪人,而且比自己所想的更甚,那一刻她就明白自己完全蒙接纳。因为蒙接纳的秘诀就是:当人们说你试音时的表现多么出色,你多么美丽,或说他希望跟你再度约会,你总不会感到真正被接纳。你永远不会感到真正被接纳,因为你心底里总是担心,假如别人知道你的真面目会怎么样。除非你知道你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仍然被接纳,否则你永远不会感到真正被接纳。
在十字架上,神告诉我们:“我看见你最糟糕的模样,我接纳你。我接受你,信靠我吧。”只要相信耶稣基督。我要告诉你,如果你看到自己最糟糕的模样,并知道自己已经得赦免,再没有任何事可以成为阻隔了。你知道吗?经文不是说:“渴慕福气的人有福了!”经文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也许有些人心里想:“这是一个死胡同。你说,首先我要相信自己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其次,神的忿怒临到我,我的罪必须受惩罚。第三,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经担当了一切的罪。第四,我得完全靠祂所成就的工,而不是靠自己的行为。这听起来就像一个死胡同,不是吗?这是你唯一的出路,只有它才能给你一个真正的新开始。十字架看来像一个死胡同,却是重新开始的地方。不是吗?在每一部出色的电影、每一本精彩的小说、每一个感人的故事中,那些英雄都是绝处逢生的。这是伟大故事的关键,这也会在你生命中成为伟大的故事。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唯有他们必得饱足。唯有他们必得饱足。
我们一同祷告。
亲爱的天父,感谢祢让我们明白我们无法靠自己称义,唯有神才能把义赐给我们。我们要饥渴慕义,渴慕从祢而来的义,并得着饱足。感谢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还清一切罪债,使我们蒙神接纳。我们要渴慕耶稣基督完全的义。祷告奉主耶稣的名字,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