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今次我们探讨“耶稣的比喻”系列─“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论爱心”这个题目。

在接下来五次的讲题中,我会跟大家一起探讨多个耶稣教导的比喻。耶稣是一个伟大的老师,祂以故事和比喻来表达真理。事实上,其他各个宗教信仰都认为它们的始祖是伟大的老师。因此,你有许多老师,例如佛祖、穆罕默德,或者孔子,他们都创立了伟大的宗教。

在世上各种伟大的宗教信仰中,只有基督信仰强调它的始创人不但是一位老师,还强调祂本身就是神和救主。当然,那是一个重大的宣告,它使基督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分别出来,也使基督信仰令人为难,无法与其他宗教信仰相融。因为耶稣不只是一位老师,所以,祂因其原本的身份而成为一位特别的老师。我们不可以忘记这一点。

在接下来的五个讲题中,我会告诉你耶稣的教导有多精彩,当然,还有比喻背后精深的信息。我所指的不但是祂所表达的内容,还有祂表达的方式。我想跟大家一起看路加福音第十章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我会读25-37节。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让我补充说明一点,所谓“律法师”,所指的并不是世俗的律师,而是指宗教上的律法师。这意味着他精于圣经中的律法。换句话说,相比起一位律师,他更像一个神学教授。请记住这一点。他是一个宗教学专家。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你想,这三个人那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这是神的话。

这是一段奇妙的经文。研读这段经文多年,我都没法弄清楚耶稣真正所表达的含义,直到我意识到第29节所记载的一个小问题可能就是整段经文的关键,我才开始明白。问题是律法师提出的,经文记载:“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让我告诉你为什么这是认清耶稣的意思的关键。可以说,这段经文的核心思想就是爱。是爱!当律法师说:“律法的本质就是要爱神,并且爱我的邻舍。”耶稣说:“没错!”

耶稣正是要强调这个信息。爱是人类的本质。当律法师说:“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他的意思是:“耶稣,神向我发出了什么要求?我要怎样,祂才会接纳我、喜悦我,并赐给我生命?”律法师真正的问题是:“神为什么要创造我?神实际上对我有什么要求?我之所以被创造,成为一个人,究竟有什么意义?”

耶稣说:“爱!”这对我们来说很容易理解。很遗憾,爱完全主宰了我们的生命。失去了爱,你就不想活着了。是爱所带来的希望和肯定使你想要活下去。当你经历爱,并且付出爱的时候,你感到自己充满人性。否则,你感到自己好像一只动物、一棵植物或者一部机器。因此,耶稣清楚指出的,不过是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凭直觉也知道这一点。

爱是人类的本质,是你被造的目的,是神对你的要求,是人生的意义。耶稣在经文中所说的爱,与现今世代人们对于爱的一般想法截然不同。当祂说:“爱就是生命的意义,爱就是神创造我们的目的。”这说法合情合理,不过,现在我来告诉你这位老师的教导。祂的教导与你在街上听到大多数人的一般想法截然不同。

首先,耶稣教导我们,除非你明白自己根本无法去爱,否则你不能真正去爱。第一个原则就是,除非你明白自己根本无法去爱,否则你就无法去爱。真正的爱始于你明白自己没有真正的爱。

这显然是耶稣想告诉律法师的事情。我们知道这个律法师想要使耶稣落入圈套。和合本圣经没有用“设圈套”一词,而是说:“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试探”一词有负面的意思,有设圈套使人中计的含意。这个律法专家希望耶稣贬低律法。接下来我就会说说个中原因。

这个律法师相信当时大部分宗教领袖所相信的,这大概也是你一生中所遇到大部分宗教领袖给你的教导。至少我也曾接受这样的教导:守律法就是上天堂、与神同在的途径。要得救、蒙神喜悦,就要一生遵守十诫,尽力做个好人。那就是律法师所相信的,也是当时每个人所接受的教导。这也是你们很多人所接受的教导。

换句话说,这位律法师相信人可以靠自己称义,称义的意思就是人靠自己成为公义、正直、良善的人。这位律法师相信人可以靠自己称义,而他正在试探耶稣,因为耶稣说了很多惹人怀疑的事。耶稣有时候说:“你现在就可以承受神的国了,你可以进入神的国了。”这个律法师坐下来,说:“等一下。除非你一生过着良善的生活,或许你可以进入神的国,不然你如何知道自己可以进入神的国呢?”

耶稣不断地说:“你现在就可以承受神的国。”律法师希望耶稣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说一些贬低神律法的话。他希望耶稣说:“其实你根本不必遵守十诫,不必成为一个好人,也不用有道德和诚实,这一切都不需要。你要做的是相信我,那么一切就没问题了。”

律法师希望耶稣说这样的话:“你不必遵守律法。你只要成为我的门徒就可以了。”然后,他就可以说:“啊哈!你侮辱摩西的律法!你侮辱我们列祖的律法!你的教导鼓励人生活放荡等等!”那就是他的圈套,但耶稣却反施其计。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好老师总是尝试设下圈套引导学生进入真理。你有没有发现这一点?你有没有遇过一个真正的好老师?

一个好老师不会只是站出来直接告诉你真理;一个好老师会向你提问,设法引导你,使你落入圈套之中。你只能够借着真理逃出来,那是唯一的途径。当你说出一些想法,他就会问:“那是对的吗?”他向你发问,然后拆毁你错误的想法。然后你说出别的想法,他又向你提问,使你明白你还没有找到出路。一个好老师会设圈套,把你逼到绝处,困住你,直到你找到真理为止。一个好老师会设法帮助你。

耶稣是一个好老师,因此,祂所设的圈套总是充满爱的。你们有些人可能正在这些圈套中。你被困住,似乎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如果你正在仰望耶稣,寻找耶稣,却感到自己落入圈套,你只需要记住这点——祂所设的是爱的圈套。如果你感到被困住,找不到出路;如果你感到疑惑,现在还找不到答案,你要记住这是好老师所采用的方式。

一个好老师会把你置于这种处境,直到你终于找到真理为止。你会发现真理。耶稣设圈套只是为了使你归向祂,这是一个爱的圈套。在这里,耶稣设了圈套,祂向律法师提问。耶稣没有说出律法师想要的答案,而是反问律法师:“告诉我律法写的是什么?律法怎样说?”要回答这个问题,他大概要站在那里把整本旧约圣经背出来,又或者他可以提出律法的总纲。

耶稣试图引导律法师提出当时拉比对神律法的总结。当时,拉比通常会说:“所有律法已经归纳成两个总纲:爱神,并爱你的邻舍。”事实上,你读十诫就会发现,十诫的首部分是关于爱神。经文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等等。”而十诫最后的部分是关于爱邻舍,包括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心等等。

因此,当时所有拉比都会说:“所有律法基本上可以归结为爱──两方面的爱:爱神,爱我们的邻舍。”因此,当耶稣问律法师:“律法上写的是什么?”祂是要求律法师总结律法。耶稣知道律法师会想到答案,在他回答后,耶稣说:“你答对了!是完全的爱。这就是律法的要求!这就是神对你的要求。这就是人的本质。你这样行吧,活出完全的爱,你就必得永生。只需活出完全的爱就可以了。”

耶稣每次都是这样做。你记得在马可福音第十章,有个年轻的财主来到耶稣跟前,说:“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并没有说:“只要跟从我、接待我就可以了。”祂说:“你知道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要遵守律法。”年轻的财主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正如律法师所说的一样:“我遵守律法。”

耶稣的意思是:“我比你更认真严遵律法,如果你想要进入天堂,蒙神接纳,就要完全遵守律法。要完全遵守及履行律法,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完全地爱。因为如果你看着所有律法(你可以从旧约全书中找出七百至八百条律法),然后开始遵守,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但如果你看见律法背后的意思,是要求充满完全的爱的生命、充满完全的爱的心,你就会明白神真正的要求,自己根本远远无法达到。我比你更认真严守律法。你想靠行为得救吗?你问:‘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你想得救吗?那么你就要遵守律法,而律法的真谛就是完全的爱,你要完全地爱。”

耶稣正在向这个律法师施压,把他逼到绝处,因为他想耶稣说:“只管做你现在做的事情,活出真正顺服的人生。”耶稣却说:“是啊,你必须活出顺服的人生,但你永远都无法做到。”就像一位好老师,耶稣想诱导学生发出呼喊,说:“我以前所用的方法并不足以达到要求,究竟真正的方法是什么?”

耶稣想告诉律法师,他没有爱。那两大诫命是什么意思?“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你的心思意念、你的灵性、你的力量从何而来?

要么是因意外而生,要么是神赐给你的。只有这两个选择。要么有一位神创造了你,你的一切所有全属乎祂;要么你的存在不过是一场意外。你只是会腐化的生物、只是进化的生物而已。只有两种可能性。如果有一位神,祂赐给你一切,你的一切所有就全属乎祂。所谓爱神,简单来说,就是:“我要把祂赐给我的东西呈献给祂,那就是我的一切。”

我最喜欢引用英国大主教威廉汤朴(Archbishop William Temple)的话,他说:“你的信仰就是你在独处时的所思所想。”意思是当你不费思考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你所想到的就是你的神、你的信仰。在你的思想中什么东西居首位?你最喜欢思想什么?你心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事业吗?是关系吗?是假期吗?是外表吗?究竟是什么呢?

不论是什么,那就是你的神。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没有东西比神更重要。除了神,再没有任何事情更吸引你,使你更喜悦。意思就是要全心全意,每时每刻爱神。对于这条诫命,你做到多少呢?

既然神给了你心思、灵魂、力量、思想,你该在心思、灵魂、力量和思想上让祂居首位。这完全合乎情理,但没有人做到。甚至连那些稍为诚实的人,也不相信你能够向神献上本来是属于祂那部分。

第二条诫命是“爱人如己”。那是完全合理的。它甚至没有说:“要爱邻舍过于爱自己。”它只是说:“你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一样。”即是说,你要用同样的喜乐、时间、心思和力气尽力满足别人的需要,就像满足自己一样。

当别人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或当她得到银子,你却只得到她的十分之一,你也要为你这位邻舍高兴,就像你自己得到时那样快乐。你看着这条诫命,说:“没有人会如此爱人的。”然而,这正是神律法的要求。为什么?因为这就是神的形象。这是祂满有恩慈、荣光的良善,也是祂创造你的目的和样式。

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这两条金科玉律,甚至不会有正常生活。如果我们没有彼此相爱,正如自己渴望爱一样去爱人,就不会有社会。然而,没有任何稍为坦率的人会相信我们真的是这样。我们甚至无法达到这个要求。耶稣说:“律法师,只要你完全地爱,就可以进入天堂,就可以得救。只要你完全地爱,神就会接纳你。你只管这样做吧!”

耶稣常常对那些来亲近祂的人这样说。耶稣对年轻的财主说,对律法师说,也对你和我说,如果有人到祂跟前,对祂说:“耶稣啊,我真希望生命中有祢。”耶稣首先会说:“你看你自己多么不配。”

现在就有一个人近前来,说:“我想承受永生。”耶稣首先说:“真正的爱是在你看见自己并没有真正地爱人的时候才会出现。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你永远无法学会我教导你去爱的方式。很多研究及民意调查显示,有九成人相信他们比一般人有爱心。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很有爱心。耶稣对这九成人说:“如果你认为自己充满爱心,你永远学不懂我所教导你的爱。”

基督徒的爱、真正的爱是始于你意识到自己远远无法真正地爱。这是第一个原则。耶稣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令那个律法师灰心泄气。耶稣说:“你没有如此去爱。”现在那个律法师感到压力了,那就是为什么我说第29节非常关键。第29节说:“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这透露了耶稣所暗示的话,并显示了律法师的感受。

这揭开了耶稣所暗示的话,耶稣要说的是:“你永远无法以自己的爱来显明自己有理。你永远都不够爱心。”我们来看看“显明自己有理”这几个字。这几个字的意思是建立和谐关系,与人和好。

如果我去杂货店买食物,然后准备开支票付款,店员说:“啊,你是凯勒牧师。你之前所开出的五十张支票都退票了。我们不会给你这些食物。我们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你没有付过任何钱,你现在欠债。在我们之间有一道障碍,我们无法进行交易。”

现在,问题是我与杂货店的关系出了问题。我必须还清债务或由他人代付。必须有人把事情改正过来。如果我想继续在杂货店购物,我必须与这间杂货店和好。耶稣跟这个律法师说:“你不能靠自己与神和好。你无法爱祂,你不能够成为一个义人。你完全无法做到。”

必须要靠另一个途径与神和好。这个律法师想要显明自己有理,因此耶稣就把他逼到绝处,要他陷入绝望之中。是耶稣使他说出这句话。这就是耶稣所做的事。如果你从没有这样的经历,你就不是基督徒了。

1741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个名叫内森‧科尔(Nathan Cole)的人。他是一个农夫。内森认为自己是基督徒。他的成长背景跟那个律法师一样。他以为成为基督徒就是做一个好人。有一次,著名布道家、圣公会牧师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来到康涅狄格州传福音。

内森来听道,并决志信主。我们知道内森‧科尔这个人的事迹,是因为他记下了他决志信主的事,并流传至今。这事记存于耶鲁大学的档案中,是一篇美好的见证。我永远不会忘记结尾的部分。他说:“我听到(菲尔德)所传讲的道,感到扎心;借着神的祝福,旧的根基被拆毁了,我明白到自己的义并不能使我得救。”

你听到吗?有三件事情。首先,他说:“我听到他所传讲的道,感到扎心。”第二:“借着神的祝福,旧的根基被拆毁了。”第三:“我明白到自己的义并不能使我得救。”

他一直以为自己像其他人一样有爱心,甚至比大部分人更有爱心。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他有一个旧的根基,忽然之间,借着那个年轻的布道家,耶稣出现了,并且以祂一贯对待寻求祂的人的方式进入他的内心,把他逼到绝处。耶稣靠近内森‧科尔,说:“你的义救不了你。你必须用别的方法。你不能靠自己称义。”

那个律法师本该如何回答耶稣呢?他本该回答说:“噢!你说得对!我无法成为义人,也不能靠自己称义,我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要怎么办呢?”然后,耶稣就会说祂曾经在许多场合说过的话(但祂没有这样说,因为那个律法师没有给祂这个机会)。

耶稣说:“一切都是借着神的怜悯,尽管你灵里贫乏,尽管你的灵性已经破产,尽管你发现自己没有遵守那两条金科玉律,你没有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去爱神,也没有爱人如己,我来到世上,不是要成为老师,教导你如何靠自己称义,我来是要叫你称义。”

你看,孔子、穆罕默德和佛祖都说:“我是老师,这些就是法则。现在你可以称义,跟着做就可以了。”耶稣来到世上不是要告诉你要怎样靠自己称义,祂来是要叫你称义。耶稣说:“我来到世上,活出了完全的生命。我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我的主,也爱人如己。当你明白我为你死,还清所有罪债,我的记录就变成你的记录。我使人称义。你和神可以和好。只要你相信我,靠我称义,而不是靠自己称义,一切都会改正过来。”

那个律法师并没有这样说,然而那正是耶稣要引导他回答的话。这是第二条诫命。这是耶稣向律法师说的话,是祂借着怀特‧菲尔德牧师向内森‧科尔说的话,也是祂对那个年轻财主所说的话。圣经记载有一个女人用头发擦耶稣的脚,耶稣对西门说了这话:“他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他的爱多。”耶稣真正的意思是:“你在灵性上完全破产,但我已经为你还清了债,我使你称义。”

真正基督徒的爱有一种特质,它只会在你明白自己是一个蒙恩得救的罪人才开始出现。如果你自称为义,你当然可以向人表示怜悯和爱,然而那些因信基督而称义的人能够展现一种独特的爱,一种无条件的爱,充满力量和生命力的爱。任何一个从靠自己称义变为靠基督称义的人,都知道两者的差异。

如果你知道自己是一个蒙恩得救的罪人,是耶稣使你称义,这使你的心融化,谦卑下来,使你不断更新。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信息,第一个原则是:除非你明白自己根本无法真正去爱,否则你无法真正去爱。第二个原则是:只有当你被基督为你舍己赎罪的爱感动得静默无声时,你才懂得真正的爱。当你明白耶稣基督因爱你而替你还清罪债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你才会学懂何谓真爱。

现在来到第三个原则。这种由蒙恩得救的罪人所发出的爱心,正是在这个比喻中所描绘的爱。律法师说:“谁是我的邻舍?”他这样说有什么动机呢?圣经告诉我们,他要显明自己有理。他想自称为义。他想对耶稣说:“耶稣,你可否具体地说明一下?我们具体、明确一点吧。当你说:‘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并要爱人如己’时,我开始感到内疚和不够资格。为什么你不归结一下?给我几条律例,给我一些我可以掌握又简单可行的诫命。”

耶稣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故事,你必须明白耶稣想要告诉律法师什么,那就是神对于那些蒙恩得救的罪人所要求的爱,以及神可以在他们内心产生的爱。耶稣就说了一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这个好撒玛利亚人看见一个被强盗殴打和抢劫的犹太人。他停下来照顾他,治理他的伤处,向他表达善意,又给他支付费用。他带那人到一间旅馆,并且确保他在那里可以康复过来。这个撒玛利亚人之后会再回来。我来告诉你这个撒玛利亚人所做的事有多重要。

首先,我们来想想几件事。对于祭司和利未人没有停下来,人们有很多猜测,但最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情况就好像在凌晨时份驾车经过荒山野岭,你不会随便下车给某个人指引方向,你不会这样做,因为你感到害怕。

那个祭司和利未人就这样经过,因为他们认为:“哎啊,强盗都群集在这个地方,人们常常在这里被殴打和抢劫。”他们因此离开了。他们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否可以拯救这个人。看来这个人已经死了,他们心想:“如果我停下来,可能也会被抢劫。”这个好撒玛利亚人却冒着生命危险停了下来。

第二,好撒玛利亚人给那个人最具体的关心,就是治理他的伤处。他弄脏了双手,打乱了原本的行程。他把那个人带到旅店,他要支付二钱银子,解经家说那是两个月的租金。要找个地方安置某个人两个月之久需要付上很多金钱。这个好撒玛利亚人全力支持,他对店主说:“所有额外的费用,我回来必还你。”

这个撒玛利亚人不但要冒生命危险,弄一身脏、打乱行程,给予具体的帮助,以及支付所需费用,而且是做在一个世仇身上。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是死敌。历史告诉我们,犹太人对人最侮辱的称呼莫过于称他为撒玛利亚人。在约翰福音第八章,当犹太人对耶稣充满怒火的时候,他们如何称呼耶稣?他们说:“你是撒玛利亚人!”

你知道吗?犹太人早上起来时会说:“主啊,求祢赐我美好的一天,赐我日用的饮食,保守我平安。主啊,我祈求在末日复活的时候,再没有撒玛利亚人。”犹太人经常这样祈求,情况十分普遍。他们之间就是存在如此大的仇恨。那个撒玛利亚人所给予的不是那种出于情感的爱,他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但会弄一身脏,而且是向仇敌给予爱心。

为什么耶稣要举这么极端的例子?因为祂要说的是,那些被神的恩典触动的心灵,最终会被引导去向那么最贫乏、生命破碎、甚至是忘恩负义的人施怜悯,还有那些在社会地位上、在体能上或各个层面上与你相差甚远的人作出怜悯的行动。由恩典所触动而发出的真爱才是最极致的爱。

有些人看到这段经文,就说:“这非常古怪。我认同你应该照顾贫苦人,但为什么耶稣要提出这点?”因为耶稣时常提出这点。祂告诉年轻的财主:“变卖你所有的家财,分给穷人。”在马太福音二十五章,耶稣也说了相同的话。马太福音记载当末世之时,耶稣会显现,看见万民聚集在祂面前,他们都称自己为基督徒。耶稣会怎么办?

祂会向右边的说:“你可以与主一同喜乐。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人们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做过这些事呢?”耶稣说:“你已经作在其他人身上,你对那些无家可归、饥饿、患病、贫穷的人如此行,就是对我做了这一切。因此,你得救了,可以进入神的国。”

然后,祂转向另一群人,你要记住,这群人也认为自己是基督徒。这部分令人感到害怕。请留心听。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不是绵羊,你们是山羊;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我病了,你们不照顾我。”他们说:“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你这样了?”耶稣说:“因为你们如此对待别人,你们也就向我作了这些事。”

耶稣想说明什么?有些人对马太福音二十五章以及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感到非常困惑。因为耶稣说:“如果你想要得救,就要如此行。”但我不是常常说人不是靠好行为得救,而是只有相信耶稣才可以得救吗?

答案是这样的──请留心听。想象你眼前有两棵树。左边的那棵长满叶子,而右边的那棵一块叶子也没有,是光颓颓的。哪棵树是有生命的?当然是右边那棵。为什么?是那些叶子给它生命吗?不是,是这些叶子显示它有生命。

耶稣说明了我们要如何对待那些最贫苦的人,而在好撒玛利人的比喻中,祂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其他种族。耶稣说:“你如何对待其他种族的人,那些生命最破碎、与你相差甚远、最惹人厌恶、最难看、最可怕、最穷困潦倒的人?那些你要跋山涉水去接触的人、你要付出沉重代价去帮助的人不仅需要聆听的耳朵,他们还要你付出时间、金钱。你要付上沉重的代价,就好像好撒玛利亚人所付出的一样。你如何对待这些人,可以显明你到底自以为义,还是知道自己是个蒙恩得救的罪人。”

耶稣的意思是:“真正使你进入天堂的,不是你对待那些饥饿、贫苦者的表现。你的行为表现显明你到底只视我为一个老师,借着我的教导而靠自己称义;还是相信我就是救主,而自己是个蒙恩得救的罪人。”

让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事。主角是一个无儿无女、也没有丈夫,却非常有钱的老妇人。她唯一的财产继承人是她的外甥。老妇人并不清楚外甥的为人,因为每当他来找她的时候,总是表现得端正、友善而热情。她不想把钱留给一个无赖或自私的人。因此,她乔装成无家可归的妇人,坐在她外甥门口,看看他会怎样对待她。她外甥竟粗暴地对待老妇人,他的态度非常恶劣,甚至恐吓老妇人。老妇人从此知道她外甥的真面目。

当耶稣说:“你怎样对待穷人,也怎样对待我。”祂的意思是:“我就是世上生命破碎的人,我就是你最不愿意帮助的人,我就是他们。”因为如果你是一个蒙恩得救的罪人,当你看见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当你看见一个浑身发臭的人,当你看见一个面目可憎的人,当你看见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你会发现你正在看一面镜子。

如果你是一个蒙恩得救的罪人,你会发现在耶稣面前,你就是这样的人。如果没有耶稣以祂的义覆庇你,你在父神面前也是这个样子。你会醒悟:“既然我本来是那样不配,却仍然得到这一切灵里的富足,可以称义,我怎能对任何人吝啬呢?”那些靠自己称义、讲求道德的人却说:“靠自己的力量振作起来吧。”

耶稣对律法师说:“你想知道父要求怎样的爱?答案就是──任何人都可以爱就在身边的人,如果代价不大,任何人都可以付出爱心,任何人都可以爱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除非你的心已经彻底改变,看见我为你所作的一切而有真爱在你内心发芽成长,知道生命中没有其他的爱可以与神的爱媲美而谦卑下来,明白我已为你偿还所有罪债,并把救恩赐给你,否则你永远不会像我如此去爱。”

亲爱的听众朋友,这解释了为什么圣经不断说教会的标记,就是怜悯城中最贫乏的人。有两类道德主义者,我称第一类为“社会道德主义者”,这类人的个人生活非常放荡,但社交生活却很端正。在公开场合,他们小心翼翼地持守良好的行为。至于第二类道德主义者,他们的社交生活非常讲究道德,对于两性之间的相处非常谨慎,然后若涉及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们却异常自私。

这两类人都是道德主义者:自由和保守的道德主义者。你看见吧?福音产生了一类独特的人。不论在内心或外表行为,他们都是如此正直,他们在私下或公开场合的道德情操都是源自福音。有趣的是,好撒玛利亚人所表现的爱心,对律法师产生巨大影响,因为最后耶稣说:“谁是这个故事中的英雄?”

律法师得说:“是那个怜悯人的撒玛利亚人,就是那个我最讨厌的人。”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祂是说:“除非你被神所要求的大爱所慑服并认罪悔改,否则你永远无法谦卑下来,去接受神在福音中所彰显的爱。”

只有当你接受这份爱,并说:“我是一个罪人。我内心有一个伤口,旧我的根基已经被拆毁了。我明白我不能靠自己的义得救。一切都是耶稣为我成就的。”你看,基督信仰就是如此简单!你只要说:“耶稣啊,我一无是处,求祢成为我的一切所有。”除非有祂帮助,不然,没人有可以得救。律法师不可以,你和我也不可以。

除非你被神所要求的爱所慑服,你才能够谦卑下来,接受祂所赐的爱。当你接受神所赐的爱,你才能够逐渐变得像好撒玛利亚人,而这好撒玛利亚人显然就是耶稣自己。

总括而言,如果你们当中有人以为自己是信主很久的基督徒,正如之前提过的内尔‧科森一样,但事实上只视耶稣为一个老师,借着祂的教导而靠自己称义,你现在就知道为什么你无法行出那种爱。在你能够成为一个好邻舍之前,你需要邻舍,你需要耶稣来作你的邻舍。

耶稣就是好撒玛利亚人,你明白吗?我们就是那躺在路上淌血的人。耶稣来给予我们一切所需。除非你明白耶稣就是你的好撒玛利亚,否则你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好撒玛利亚人。除非你明白耶稣必需成为你的邻舍,否则你将无法成为别人的邻舍。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很多人都处于这种处境中。我们在头脑上知道这个道理,它却从未真正在我们的心里爆发,推动我们去爱。我看过很多人确实去帮助穷苦贫乏的人,却弄得筋疲力尽,除非我们不断紧握耶稣为你成就的一切和荣耀,除非我们的内心常常激发出真爱,像开动的引擎一样,否则我们的爱无法持久。

引擎不过是由很多的爆炸组成,那些微小的火花在活塞内产生爆炸,推动活塞向前。不断、不断地爆炸。当你敬拜、祷告的时候,就会发生这些极微小的爆炸。那就是唯一促使你能够去爱的东西。听众朋友,爱的有趣之处在于如果你发现自己一旦缺少爱,就不会活得开心,然后你意识到一旦你去爱人,你很快就会发现爱要付上沉重代价,你会受伤害。

人们会利用你、辱骂你。除非你借着福音去解开难题,否则你会一直被困着。我听过很多人说:“没有爱,我无法生存,我不能没有爱。但是,一旦我踏出一步,去争取我想得到的爱,或者是给予我想给予的爱时,我总是受伤害。人们总是令我失望。”

你想得到动力和力量,去给予这种你必须给予的爱、你想给予的爱、世界所需的爱,唯一的方法就是时刻意识并经历神的爱,让这种爱在你内心不断爆发。这是唯一的方法!因此,亲爱的弟兄姊妹,让耶稣所成就的荣耀再一次完全临到你身上。那么你就会变得满有怜悯,像耶稣那么充满怜悯。让我们同心祷告。

亲爱的天父,感谢祢,祢的儿子耶稣基督是完美的老师,祂将我们逼到绝处,不让我们逃去,无非要我们紧紧抓住祂。天父啊,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被逼到绝处。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同,属于不同类别,但我们每一个又是独特的。我们要明白,除非我们看见自己的爱何等的少,却借着十字架和福音明白自己蒙神大爱;除非我们不只是视耶稣为老师,也视祂为使我们称义的中保,否则我们无法给予神所要求的那种伟大的爱。

我祈求今天有些朋友会踏出一步,或者现在就朝着那个方向。天父啊,求祢使人们接受耶稣为救主,不只是老师、不只是道德的楷模,而是他们的救主、他们的主。我祈求有些人会发出以上的祷告,并且求问,纵使并不完全明白当中的含义,可是今天或不久的将来,他们愿意踏出这一步。

天父啊,我们很多人都必须明白自己并没有无条件爱人。我们没有像好撒玛利亚人那样去爱别人。我们没有毫无保留地爱。我们充满怨恨,不愿饶恕。我们常常自怜,全因为我们并未真正体会祢为我们所成就的一切所带来的荣耀。

纵然我们被侮辱、被利用,作为基督徒我们仍然为我们的伤痛背负责任。虽然人们一直辱骂我们,但他们不能使我们痛苦难受。相反,我们背负责任。我们欢喜快乐,不是因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是因为我们是因基督而称义的事实。

主啊,求祢帮助我们重新领受这个真理,愿我们有所经历,愿我们受触动,心也软化下来。我们在平安和喜乐中迈步向前,是因为我们抓住了祢,并且看见祢的荣耀以及祢为我们所成就的一切。主耶稣基督,祢就是好撒玛利亚人,我们借着祢的名来到父神面前,发出以上的祷告祈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