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的失落
玛2:1提到以色列人对神的爱提出质疑:“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你们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神兴起先知玛拉基的时代,约为主前300多年,当时以色列人已从巴比伦回归迦南,圣殿亦已重建。但以色列人经历被仇敌俘虏多年的痛苦,看不见神的爱。他们远离了神,但又不能彻底地离开神,拉比也不能正确地向民众教导神的真道。以色列人远离神,但又不敢彻底远离;而今日的信徒,却会彻底地枯竭。
圣经上说:“神就是爱”。人在没有神的时候,就得不到爱,就不能活得好,而活在枯竭中。爱,是肉体所需的维生素。上世纪初的两位权威心理学家,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和荣格(Carl Jung)均不约而同地指出,现代人的精神问题,需要以爱来医治(弗氏提出以“情绪亲近(emotion closeness)”对治精神问题,即对病人的灵魂作同情和理解);荣格认为,现代社会的“普遍性精神问题”,而产生自“普遍精神悲痛(neurotic misery)”,其根源就是现代人的“空虚”。彷如一块落叶,仍有一块的形态,但一捏即碎,因为它内里是枯竭的,所以只是虚有其表。现代人常感疏离和孤单,在寻找神的路上苦无结果,痛苦非常;这种痛苦正是帖前1章所讲的“地狱之痛苦”:离开神的脸和荣光。
人需要爱。古代哲学家们相信人在最艰难的时刻需要爱。英国数理哲学家罗素也强调,解决人类形形种种的问题的方法,就是用爱──用基督教所讲的爱,就是同情心。
真爱的本质
神希望祂的子民有丰盛的生命,不落枯竭。在玛1:1已表明:“耶和华藉玛拉基传给以色列的默示。”“玛拉基”一名本身的意思就是“我的信差”,玛拉基先知向以色列人传爱的信息,显明神的爱是主动的。神在祂的子民悲恸时寻找他们,祂的爱是不离不弃的;在以色列人堕落、拜偶像时仍然爱他们,在亚当和夏娃犯罪时还追寻他们。神爱的具体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层面:
1. 追寻的爱:在历史中,以色列人不断远离神,拜偶像,被敌人追赶,击杀他们,每每活在凄凉中。但是神仍劝导他们、警告他们、呼吁他们在错误中回转。
2. 忍耐的爱:神忍耐祂的子民,以主动、忍耐的爱追寻我们。
3. 表达的爱:玛1:2中提到神向以色列人说:“我曾爱你们”。这话的意思不是说“我只曾经爱你们”,而是“我一直都爱你们”。中国人不敢直接表达爱。如夫妻互相挑剔批评,实则没有对方的话不能活下去。神的爱与此不同。神的爱是清晰的,耶31:3记述神向以色列人显现并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们,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神对子民的爱,彷如“新娘怎样喜欢新娘”,所以祂的子民一定知道。
4. 严父的爱:玛1:2以色列人向神的爱提出质疑,是因为神让他们多次落入敌人手中。他们建造圣殿、城墙屡有拦阻、敬拜荒凉、社会又充斥着各种问题。其实,这是因为神要以色列人付出堕落犯罪的工价。神爱我们,但不代表纵容我们犯罪。以色列人向神发怨言,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罪,却看到神让他们活在痛苦中。痛苦让我们认识神,投靠神。保罗的刺让祂认识、经历神;约瑟若没有被关在牢中,就没有成为丞相的机会。所以,在苦难中仍可经历神的爱,要数算神的恩典。
5. 行动的爱:玛2:5提及神和利未所立的约:“我曾与他立生命和平安的约”。神的爱是一种行动的爱,它不是出于感情,而是“约”上的拣选。以扫不珍爱长子名分,为一碗红豆汤侮辱长子名分,于是神拣选他的弟弟雅各。在玛1:4,提到以东人欲重建国家,但被神坚拒。被惩罚、毁坏以东──因为他们不让在旷野的以色列人通过迦南,又协助巴比伦攻打以色列。神要以东成为祂“永远恼怒之民”,但对于同样经常犯罪的以色列人,神却让他们从被掳中归回。
以上种种反映神对人的爱是有迹可寻的。透过在历史中的拣选,神彰显祂是如何爱祂的子民。这不是出于情绪的爱,真正的爱是以从意志出发的。神一直爱顾、保守他的子民,同时也需要我们的重视。正如基督问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真正爱神的人,要牧养祂的羊,听从、实行祂的话、祂的爱。
真爱在今天
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中对“爱”的诠释不同,但两者并无冲突。旧约教我们要尽心、尽意、尽性爱主我们的神,教我们爱邻舍如同爱自己。在新约时代,耶稣也援引旧约经文来讲论“爱”。基督来到世上,“爱”便是一种“同在”,其过程进步式的:降生、死、复活、再来。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是真爱最高峰的表示。在旧约,神与人同在是简接性和代表性的。但基督为我们死后,神就与我们同在。圣殿的幔子裂开,代表靠着基督的宝血,我们可进入神的至圣所。神为我们敞开了又新又阔的路,让我们经历祂的爱,是前人所未遇的。
那么,如何回到真爱当中呢?耶稣说:“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爱里。”(约15:10)回归真爱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神同在。耶稣又说:“有了我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向他显现。”(约14:21)耶稣向我们显现,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最佳证明。当神吩咐的时候,我们就去做,神就会与我们同在。所以,要回归到真爱,就是要行道。听完道要行出来,才真正活于神的爱、神的道。
新约圣经向我们启示了真爱的必要性。爱的相反不仅是恨恶,而是冷漠──对世上有需要的人漠不关心。福音书中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所提及不理被强盗打至半死的人的祭师和利未人,代表的正是冷酷无情、对世界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人。神将来要审判的,正是这些自以为好人、却连凉水也不肯给有需要的人的“普通人”。今日的环境比当时更差,牧人的比喻,讲的就是末世的情况,人互相践踏、不法勾当愈来愈多、爱心沉沦。神要兴起的人,正是将真爱传到这个世代的人。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所做的调查,问受访者“人生中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结果最多人想得到爱,其次是快乐,第三是和平,正好是九个属灵果实的首三个。我们要求上主先让我们经历神的爱,对空虚的世界伸手,传扬神的爱,这是我们的职责,也只有神的爱能解决所有问题。
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爱,不只要我们用口传,而是用手实行。今年是西教士来华200周年。诚然,西教士当中有不少是有缺欠的,但神就用有缺欠的人领中国人归主。在十九世纪来华教当中,有一位原是美国波顿牛奶公司的继承人──威廉‧波顿,后来立志成为教士到中国传教,却在埃及罹患脑膜炎离世。他有三句格言:“毫无保留”、“永不后退”、“绝无后悔”。这个世界需要更多像波顿的人,毫无保留奉献给神,奉献给失落的世界,需要真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