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引言
“安息”是希伯来书主题之一。这概念在来3-4章出现过。其中带出的要义是不信者进不了安息;信的人才能得着。本集聚焦谈这两章“安息”的意思。

“安息”在旧约里最基本的意义:
1. 创2章,“安息”就是“停止”。那里谈到神完成6天创造天地的工作,第7天就安息。停止工作就是安息,当然也隐含休息、歇息的意思。神不单自己安息,也吩咐子民要定时安息,用那段时间来记念神的作为和恩典。利未记里,阐明了具体的规定。
2. 以色利人出埃及为安息赋予了引申意义。神吩咐以色列民不只要自己停止工作和休息;也要让寄居者、自己的儿女、仆婢和牲口在第7天停止工作,歇息,以此记念神以大能把子民从为奴之地领出来。这个语境中的安息就有救赎意义的存在了。神救赎了子民,使他们可以从被奴役的状态中得释放,得安息。因此,子民也要恩待其他的人和动物,让他们从劳苦中得到休息。相关经文可看出20章和申5章。
3. 从希伯来书作者引述的旧约经文,安息在“停止(休息)、救赎”两个基本意义上,延伸了更丰富的意涵。

从过去的向度论安息──来3:7-11与诗95:7-11
1. 来3:7-11谈到以色列民因不信的罪引致不能进入安息。这段经文引自诗95:7-11。诗95:7-11谈到神子民因不顺从不能进安息。两段经文很相似,来3:7-11直接引用诗95:7-11,但没讲明出处。
2. 来3:15-19是3:7-11的发展和解说。这段经文暗引不少旧约典故:申9:7……24(在旷野就常常悖逆耶和华);民13-14章(因不信和不顺服,不能进入神应许的迦南美地,享用其中美物);诗106:14、16、19、24-25、28、32、35-38(他们不信的犯罪行为惹神怒气,他们受罚、被掳、受仇敌压辖)。
3. 来3:7-11和来3:15-19安息的定义:安息就是进入迦南地,得到从奴役中被释放的歇息。作者在这里回顾祖先历史,指出摩西那代因不信失去进入迦南美地的机会。不信,就是失去进入安息的机会的原因。
4. 来3:7-11和来3:15-19中间的来3:12-14,提醒读者不应仿效那些在旷野倒下之人的叛逆,却该坚守对基督的信心,且要彼此劝勉。
5. 反思:我们有否按希伯来书作者所提醒的,常记念神过去在自己或群体所赐下的恩典和拯救?我在哪些范畴最容易落入“不信”的陷阱,以致错过神要给的“应许之地”?

从将来的向度论安息──来4:1-11
1. 安息在这段经文包含的意思
1.1. 与神和好的安息:在诗95篇,安息的本意是进入神应许选民的安息地(应许地),作者借这概念,以进入一个“安息地”比喻属灵的安息。作者鼓励未信读者(犹太教徒),既已这么接近“安息地”(正如古代选民接近迦南地),就应更进一步跨进去(因他们已听福音多次)。来4:11的“那安息”,指向耶稣基督的安息(因“那”字是单数,指一个人,即主耶稣基督)。他“歇了自己的工作”,他的救赎工作完成。
1.2. 安息日的安息:来4:9“安息日的安息”,其实可翻译为“安息日式的安息”(Sabbath kind of rest)意思是“最好的安息”。神要引领人到安息的最高境界,即在神里面的末后最终的,在永恒里的安息,这种安息是神永远与人无阻隔地同在的安息,也是创世之初神安排安息日的精意。
2. 分段看旧约在这段的引用
来4:1-2:对希伯来书的读者来说,“福音”指通过主宣告的救恩之言;对在旷野的群体来说,好消息是进入迦南地的应许。对旷野的听众和真正的基督徒群体,那都是应许之言。分别在每个团体聆听的态度。以色列人的聆听是没有信心的。真正的聆听包括积极的信心。这两节警告新约群体中某些欠缺信心的人,要有信心。
来4:3-5说那些已经相信的人正进入神的安息。至于“安息”,有学者认为是指向基督徒旅程的终结──未日进入天上的至圣所。又有学者说这意象最好理解为一个复合的象征,是为整个救世过程而设;意象包括了个人和群体两个向度。那是进到神的面前、天上的家(来11:16)、不可动摇的国(来12:28)过程洗礼时开始(来10:22),并在末世整体地圆满实现。
小结:作者把旷野漂泊者不能进入的安息与创2:2神的安息相连,用“词语类比”的引用,以共有的词语将两段经文联系起来。此外,又把诗95篇和创2章联系起来。诗95:11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katapausin)创2:2就说:“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katapausen)。”希伯来书的作者借着这联系要强调两件事:一、神的“安息”是创造早已设立而且仍然“生效”的,不是过去的事,但有些神的子民却因不信放弃了这应许。二、安息的本质包含停止工作。
来4:6-11这段暗引了申命记和约书记中得安息的应许:得进应许地,就得从天路朝圣旅程中的艰难得安息、从敌意中得安息;从荒漠中生活的不安全、不安定中得安息。在神应许的国度中,人得享安息。这段经文安息日的应许仍然有效。作者解读旧约经文时用的逻辑如下:
大卫活在原本接受神赐安息应许的人以后很久的年代(来4:7);
神通过大卫所写的诗95篇,再次发出一个应许:如果神的百姓不依从旷野历程中不信从的模式,就可进入他的安息(来4:7);
神通过诗人赐下这安息的应许,是因以色列人在约书亚带领下进入那片土地之后,并未得到原先的应许(来4:8);
神以诗95篇的形式发出与普世相关的话语,显示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9节),但他们必须在“今天”“听从他的话”;
10节总结作者解说,思想创2章和诗95篇的关联──进入神的安息的本质是停止个人的工作,好像神在第七天歇了他的工一样;
特别之处是9节,作者用了一个特别的词,中文翻译为安息日的安息“安息日式的安息”。
利16:29-31和23:26-28、32载明赎罪日的具体安排,而且称赎罪日是圣安息日。这些经文里,把停止工作和安息日的观念连起来;经文也带出安息日的条例,与大祭司在赎罪日的献祭有关。虽希伯来作者没提利未记,但从上下文就看法他引用了利未记的思想。包括来4:1-2提到凭信心接受赦罪之恩;来4:14论到大祭司耶稣“已经升入高”进入天上的至圣所。可以说,基督这位大祭司留给神百姓的安息日是新约的赎罪日式的安息日,因为他使百姓的罪得洁净,他使救赎的工作完成,是相信他的人永远进入安息。

思考题
你能体会神所应许、或已某程度给的安息吗?如不能,主要原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