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耶稣讲比喻
1.1. 主耶稣基督在世传道的时候,很喜欢用比喻来教训人,以及讲说天国的道理。
1.2. 耶稣讲比喻的时候,常常使用日常生活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向众人解释真理,例如浪子的比喻、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等。
1.3. 耶稣讲的比喻不适合逐字逐句来分析,因为不是每个字、每一句都有特殊的含意,如果刻意将其他意思加进去,就会产生出很奇怪的意思,甚至会误解耶稣使用比喻的意义。
1.4. “比喻”和“寓言”的差异
1.4.1. 比喻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为题材,当中包含了一些道德或者属灵的含意。
1.4.2. 寓言所讲的内容或者故事通常不是真实的,如很有名的《伊索寓言》,里面的故事都是虚构出来的,故事中的动物会讲话,而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是不会讲话的。
2. 撒种的比喻
2.1. 分别记载在太13:1-23、可4:1-20,以及路7:5-15。本课以太13:1-23为主来研读这个比喻,可,路两段作为辅助补充。
2.2. 耶稣讲撒种的比喻,目的是要向众人讲说天国的奥秘。祂说出比喻之后,就说明比喻的目的,然后解释当中的道理。
3. 太13:1-23,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3.1. 比喻的内容(太13:1-9)
3.2. 比喻的目的(太13:10-17)
3.3. 比喻的解释(太13:18-23)
3.4. 将第一部分比喻的内容和第三部分比喻的解释(太13:1-9、18-23),一起研读,先看耶稣讲的比喻,再了解耶稣对这个比喻的解释。
4. 撒种比喻的背景
4.1. 主耶稣讲这个比喻的时候是在加利利海的海边。祂从房子里面出来,坐在海边。很多人跟着耶稣。因为太拥挤,耶稣唯有坐到船上去,其他人则站在岸上。
4.2. 按照犹太历法,以色列人耕种的季节是在阳历的10-11月。耶稣讲这个比喻的时候,刚好就是祂出来传道的第二个秋天,大概是10-11月,差不多是他们撒种的时候。有人说,耶稣当时刚好看见有农夫在耕种,所以就借用这个现实的情况。
4.3. 主耶稣在这个比喻里面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撒种的农夫。耶稣来到世上,就是传道者;而祂所撒的种子就是神的道;田地就比喻为人的心,人将道理听进去以后,会根据心里面的状况有不同的反应。
5. 撒种比喻的内容和解释(太13:1-9、18-23)
5.1. 主耶稣在这里列出农夫撒种之后的四种不同的情况。种子也一样,可是撒在不同的田地里面,就出现不同的果效。
5.2. 听道者的心理或者属灵状态也不同。耶稣将听道的人的心态,比喻为四种田地。
5.3. 第一种田地是路旁,可以形容为一颗刚硬的心。
5.3.1. 通常路旁的土地常年累月被人践踏,变得坚硬。种子撒在路旁,就只能够留在表面,没有办法生根发芽,所以很快就会被飞鸟吃掉。
5.3.2. 人的心变得刚硬,常常是出于罪的缘故。罪使人存心不听神的教训,害怕接受神的真道,不愿意接受神的爱,道种就没有办法在人的心里面扎根。
5.3.3. 有时,人喜欢犯罪甚于接受真理,他们觉得主耶稣是来管束自己。
5.4. 第二种田地是土浅石头地,象征了一颗肤浅的心。
5.4.1. 这种土地表面上是泥土,可是里面全部都是石头。种子落在上面,虽然埋在泥土里面,可是只可以进入很浅的地方。
5.4.2. 虽然种子很快发芽,可是植物无法在石头里面生根。植物没有根来吸收养份,被太阳一晒,就很容易枯死了。
5.4.3. 有些人表面上很容易将神的话语听进去,可是他们的心像石头一样,没有换成肉心;不肯付代价在属灵生命上努力成长扎根。顺利时,就觉得神很好、很爱自己,愿意去教会,参与事奉;患难时,如失业、失恋、患病等,就觉得这位神不是真的,放弃了信仰。
5.4.4. 当我们的信仰只停留在头脑上,或者将信仰当成是一种学问来研究,没有让神的真道进入我们的心灵,更新我们的生命,我们与神的关系很快就会枯萎和中断。
5.4.5. 阳光是帮助植物生长的一种养份,可是种子落在土浅石头地上,太阳就变成一种凶器,将植物摧毁了。试炼对我们有益,风浪和跌倒的经历不是要人长不起来,而是成为他们变得更加坚强的踏脚石。如果只是很肤浅地去领受神的道,我们不会有成长的机会。
5.5. 第三种田地是布满荆棘的土地,就像一颗被堵塞的心。
5.5.1. 种子撒在地上,可是地上布满荆棘,泥土里面的养份都被荆棘吸收了。所以种子就算开始成长,也是无法长大的,被荆棘挤压在下面,也不能开花、结果子。
5.5.2. 耶稣说:“不要事奉神,又事奉玛门。”人很容易事奉两个主。我们心里也会有荆棘,例如钱财、宴乐、权力、性等等,这都成为引诱我们的荆棘,妨碍神的道种在我们心里扎根成长。
5.5.3. 少年财主的故事(太19:16-22;可10:17-22;路18:18-23)世上的财宝、权利、名声和地位等都很吸引人,可是在神的眼中,这是拦阻我们灵命成长的东西,就像泥土上的荆棘一样,慢慢在我们的心里面成长,塞住我们的心。如果不除去我们心中的私欲,我们就只会一直被这些引诱所缠绕。
5.6. 第四种土地是最好的土地,象征了一颗柔软的心,也是一颗愿意为主敞开的心。
5.6.1. 好土是一些松软的泥土,表面不刚硬,里面没有石头、也没有荆棘。所以种子撒进去,就可以埋在地下,发芽生根。因为它扎根很深,所以可以长得非常结实,生长的很高很大,更是长满果子。
5.6.2. 主耶稣解释好土,强调的不是结出属灵果子的数量,而是有没有结出属灵的果子。(路8:15)
5.6.3. 种子要成长和结实,中间要经过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并且要面对许多风雨和挑战,才能成为结出果子的大树。我们的属灵生命也是如此。
5.6.4. 人的本质是不能靠自己来改变的,唯有我们倚靠天上的父亲,求主来打碎我们刚硬的心,使我们成为柔和谦卑的人。(结36:25-27)
6. 比喻的目的(太13:10-17)
6.1. 这段经文提到“比喻”这个词语,在《七十士译本》圣经里面,它的希伯来文意思除了解作比喻之外,也可以解释为格言、谚语、谜语和至理名言。这就表示耶稣所讲的道理比较深奥,所以要用比喻,将深奥的东西变得比较容易明白。
6.2. 太1-12章,犹太人不断地弃绝耶稣,所以在太13章,耶稣的注意力开始离开犹太人,转到其他人身上。所以耶稣所讲的天国的道理,主要是向门徒和相信祂的人讲的。
6.3. 天国深奥的道理,神要叫谁明白,谁就可以明白祂所宣讲的的道理。对于反对耶稣的人和出于好奇的听众来说,耶稣的比喻只是一些故事;只有渴慕真理的人,这些比喻才能够真正满足他们心灵的需要,并且不断在主里成长,比旧约时代的先知和圣贤所知道的更加丰富和深刻。
7. 属灵教训:作一个撒种的人
7.1. 主耶稣在世的时候努力撒种,用不同的比喻来讲解天国的道理。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主耶稣的榜样,成为一个撒种的人。(罗10:14)每一位信徒都必须成为撒种的人,并且求主预备听道者的心灵,使他们能够领受神的真道。
7.2. 撒种的人应当有以下的特质:
7.2.1. 要带好种子:撒种的人要撒出好的种子,别人才有机会长出好的植物。撒种的人要先结出属灵的果子:努力学习神的话语,有美好的生命,才能与人分享纯正的信仰。
7.2.2. 要出去:主耶稣升天之前,将大使命交托给门徒,并且吩咐我们要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撒种的人要随走随传天国的道理,而不是等到自己完全明白圣经所有的教导才去传福音。
7.2.3. 要勤劳、流泪: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撒种是艰难的过程,唯有全心忍耐,努力传道,将来总有果子成熟的一天。
8. 思考问题
8.1. 比喻中提到不结果子的土地有哪几样?当中象征了哪几种人?
8.2. 耶稣为什么要使用比喻?
8.3. 人明白真理之后,怎样才会在心中成长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