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马太福音5章1-12节
金句:马太福音22章39节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中国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因为人有“恻隐之心”。人能够分享别人的快乐,能够分担别人的痛苦。英国政治家培根(Lord Francis Bacon,1561-1626年)说:“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一个有爱心,懂得为别人着想的人,能时时享受灵魂的甘甜。但在自私者的心田里,就栽不出同情的花朵。
“怜恤”是对他人需要的关心,对别人悲惨遭遇积极的反应。“怜恤”不只是为别人的处境感到难过,更是主动进入他人的内心,透过与他们一样的眼光来看他们所面临的遭遇,来感受他们所遇见的困难。今天我们是否只顾自己的事,而忽略别人的需要呢?是否只在意自己的感受,而缺少对别人的同情呢?
“同情”就是表示:“我和你有着一样的情感,你的痛苦在我心里,我与你一同感受。”所以有人说“同情”就是“两颗心同负一个重担。”罗马书12章15节,保罗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约翰福音11章35节,记载很短的一节经文,只有四个字:“耶稣哭了。”耶稣为什么哭呢?当祂听到拉撒路死了的消息,来到伯大尼看见马利亚哭,看见与祂同来的犹太人也哭。耶稣与他们同情,与他们一起感受。当犹太人看见耶稣哭了,禁不住说:“你看祂爱这人是何等恳切。”
倪柝声说:“同情,是主耶稣一生的特点。”主耶稣看见人在困难中,就动了慈心。我们也要以祂心为心。加拉太书6章2节,保罗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我们的责任,是彼此担当重担,而不是“代替神”做别人的审判官;不是好论断,却对别人没有怜恤的心。
耶稣所说“好撒玛利亚人”的事迹里,祭司和利未人,都没有怜恤的心。他们看见一个急需帮助的犹太人,祭司看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利未人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结果真正帮助他的,是一个好撒玛利亚人。弟兄姐妹,如果你信了主,只是守着“教条”和“形式”,那么你是“信教的”;唯有被圣灵引导的,忠于耶稣,让耶稣作主的,行主所行的,才真是神的儿子。
巴克莱牧师说:“基督徒生活伟大的美德是怜悯和同情,要做真正的基督徒应该关怀他人,关怀到能够忘记自己、进入别人的生活里。能用他人的眼来看,用他人的心来感受,用他人的头脑来思想。”腓立比书2章4节,保罗说:“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要从“自己”转向“他人”!你一直向内看,看自己,就会自怜、就会埋怨“怎么没有人来关心我?”但“看”,就看见这世界的苦难,就会发觉这个世界的需要。你肯分担他人的苦恼,负起他人的担子,供应他人的需要,就是与神同工;你与主亲近,心灵就得着满足。保罗说,神是“发慈悲的父”,是“赐各样安慰的神”。我们是因为神的怜悯才不致断绝。神安慰我们,是要借着我们去安慰他人。
“安慰”这个一词的字根有“给予力量”的意思。当一个人受了安慰,他的生命彷佛得到了“新的立足点”,就能再次刚强起来。最好的同情就是帮助一个人,坚定他的意志,让他不灰心丧志。随着信主的年日我们要更有同情心,更能忍耐,心胸要更加宽阔。
几十年前美国流行音乐歌手Paul Simon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歌名叫作“恶水上的大桥”(Bridge Over Trouble Water)。歌词大意是说到:“愿在对方生命里一些险恶大水上,用自己生命,铺成一座桥梁,帮助对方安全地渡到彼岸。”这是一首很好的励志歌曲。
当我们越思想主怎样爱我,就容易放下自我,真心去爱他人。主耶稣道成肉身,为我们成为“忧患之子”,祂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盖恩夫人说:“谁苦受得最多,就最有可以给人的。”主耶稣因为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才能作我们随时的帮助。
“受苦”使我们得着前所未有的宽广。《幽谷曙光》这本书的作者说:“如果你想认识生命的真缔──对生命有一种准确的评估,就得面对生命中最坏的一面、最恶劣的时刻。当你这样正视生命,其实你也是为自己将会面对的艰难作好准备,因为知道艰难出现时,并非只有你才要面对,你并不是一个孤立单独的个案。正因为这缘故,参加丧礼,往遭丧之家去,对比参加婚礼,往宴乐之家去,你有机会能学到更多的功课。当你这样正视生命,你自然会对别人生出同情来。而当你经历祸患时,这经历会改变你,对你的性格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你去遭丧之家,在安慰别人的同时,也是预备自己面对悲痛哀伤的时刻。”
作者说:“若是你的性格因为面对苦痛而变得温和,对人产生多一点悲悯和同情,就能有效地去服事别人。”
神使我们的人生有“遇亨通”的日子,也有“遭患难”的日子。遇亨通的日子“喜乐”自不在话下,但遭患难的日子,就当思想。思想神怎样使用我所遭受的患难。神说:“这事是出于我”。祂许可你受苦,带领你经过人生的幽谷,无非是叫你认识这条路,以后懂得怎样带领别人经过这幽谷。当你知道重担的滋味,才能有效的分担别人的重担。考门夫人说:“神给你的安慰,就像止痛剂也适用在他人身上。”
“安慰”就是去同情抚慰。当你明白对方的感受和经历,你所说的一句同情的话,为他所作的一个恳切的祷告,所发出的一声同情的叹息,都能除去他心灵的重担,抚平他心中的忧伤。当你关心别人,在擦干别人的眼泪同时,自己的眼泪也就止住了。
在罗马帝国时代,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尽情的放纵情欲吧,因为明天是捉摸不定的。”保罗就引用过这句话,在哥林多前书15章32节,保罗说:“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罢;因为明天要死了。”
因为被这懂错误的哲学误导,许多人活在败坏中,对人残忍;但基督徒重新把“同情”带回人间。我们晓得罗马最著名的古迹,就是罗马竞技场;这是罗马皇帝维斯帕先(Vespasian)于主后72年开始兴建,大约7年之后,主后79年建成的,很多基督徒在这里殉道。罗马皇帝把“不受欢迎”的人放在野兽面前,拿基督徒去喂狮子作为“娱乐节目”。因为罗马人喜欢看刺激、血腥的表演,渐渐就有了格斗士彼此相杀的节目。
主后312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信了耶稣,颁布《米兰诏谕》,容许帝国境内宗教信仰自由。君士坦丁本人更致力于将基督教的崇高理念付诸实行,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却无法改变竞技场上血腥的格斗,因为罗马人为此着迷、疯狂。
到了第四世纪,这样互相残杀的表演在罗马依旧盛行。神适时兴起了一为圣徒,名叫特勒马科斯(Telemachus)。特勒马科斯年轻时终日沉迷享乐、放纵自己,过了多年放荡的生活;但是他感到很虚空,他越是到处去找刺激,就越是感到人活着没意思。直到他认识了耶稣基督,生命才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后来他远离人群,进了修道院,成了一位沙漠修士。但有感于信仰不能够跟现实生活脱节,几年后他就离开修道院,试着走进人群,借着服事人,带领人认识耶稣。主后404年1月1日,他来到达罗马,立刻被人群的欢呼声、掌声、和喝采声所吸引,他随着人声来到了罗马著名的竞技场。当时,正在上演格斗士互相残杀的节目。特勒马科斯一看这个情形,心急如焚,忍不住大喊:“奉主耶稣的名停止吧!”甚至跑进竞技场上,试图阻止。那些疯狂的观众看到喜爱的节目受到干扰,不禁怒火中烧,有的拿起石头来打他。特勒马科斯就在乱石的攻击下,活活被打死。
但奇妙的是,特勒马科斯的死,使得罗马人对格斗士血腥残杀失去了兴趣,加上罗马皇帝的禁止,这样的节目,从此就从竞技场取消不再上演了。当神的道在人间,人们因为有永生的盼望,就不再活在错误的人生哲学里,而是懂得爱人。
对在忧伤痛苦中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效药,他们需要的就是爱。好撒玛利亚人看见有人在危难中,就毫不犹豫的就上前去帮助,付出爱心的行动。
今天我们若是对人的软弱不留情面,对人的苦难毫不同情,就还是活在“自我”里面。保罗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约翰说:“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约翰福音13章35节,主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弟兄姊妹,让我们把审判留给知道一切,全然公义的神;把怜悯、同情和爱心留给还在成长,需要恩典的世人。照主所喜悦的凡事谦虚、温柔、忍耐,没有假冒,多结善果。主说:“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
愿我们更知道怎样作主的门徒,怎样给这个世界带来真实的祝福。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帮助我们不轻看你用来“丰富我们人生经验”的苦难,因为你要用我们的经验,去安慰许许多多忧伤痛苦的心灵。主啊,许多时候我们不明白别人所受的,因而对别人在痛苦中的反应感到奇怪。谢谢你用苦难和重担装备我们,使我们能摸到别人生命中的辛酸,作他们生命的向导,使他们把眼光转向你,在你里面找到盼望。帮助我们学会在盼望中等候你的施恩,在赞美中等候你的帮助,在感谢中等候你的救助。我们为你所赐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感谢你!借着每天的灵修,帮助我们一天一天更有你的心意,也更有从你而来安慰人的能力。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