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读经:启示录2章1-11节

金句:启示录2章10节
“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清教徒”是怎么来的?自从1517年欧洲宗教改革以来,许多满怀改教热心的信徒,盼望教会彻底洁净,回归圣经。

加尔文认为圣经是“判断真理完全可靠的法则”,神的话语是完全可靠的。因为相信圣经是神口里所出的话,所以“回到神的话”就是改教运动的精神。英国承接约翰‧加尔文的归正精神,那些期望英国教会能够脱离错误的传统,彻底洁净的信徒,被称为“清教徒”。

这些要求把“罗马天主教的旧酵”完全由教会中清除的“清教徒”,他们在英国各处宣扬圣经的权威与神的主权。但当时的英王詹姆一世,强硬的警告清教徒必须顺从英国国教,否则立即驱逐出境。

1620年9月16日,一群对英国宗教改革不再抱持希望的清教徒,搭乘“五月花号”从英国普利茅斯出发,前往美洲新大陆,盼望根据神的道建立自己的生活。这一群人被称为“天路客”,他们在乎自己纯正的信仰,也盼望美洲原住民能够信主得救。

所以他们与原住民和谐相处,透过原住民的帮助,他们度过了严冬。隔年秋天,当他们第一次收成的时候,他们邀请这些原住民朋友,与他们一同欢庆,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的由来。

后来陆续又有更多的清教徒来到北美,他们都抱持同样的信念,相信神的话可以实际地应用在每天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而且他们彼此立约。他们是对神很有信心的基督徒。

他们用神的话教导自己的后代子孙。当时17世纪末所出版的《新英格兰启蒙书》,主要内容就是源自于圣经。使孩子们从小能正确理解所生存的世界,因而能合理的规划自己的生命。

1636年,清教徒在北美麻塞诸塞州的剑桥镇,设立了第一间基督教学院,为了记念哈佛牧师就定名为哈佛学院,就是现今美国最有名的哈佛大学。

哈佛学院办校的宗旨,是为了创造及培育整个新文明。这些清教徒父母,都照着圣经的教训,把敬虔、仁爱的品格灌输在子女们的心中。而当时公立学校的设立,就是帮助那些无法教育自己孩子的家庭,由政府来负起教育他们子女的责任。所以最早美国公立学校创办的目的,是为了宗教教育。

后来,随着时间久了,世界各地不同的人,抱持不同的动机,移民到北美来,于是清教徒的势力就逐渐减弱,他们的理念也开始受到挑战。这是后来的事了。

这些清教徒充满对神的热情。因为忠于信仰,忠于神,相信神是他们生命的全部。看不见的世界,跟看得见的世界同样真实,因此,就逐渐抹去了“圣”与“俗”之间的界线。他们的生活不再有“俗”事,都是“圣”的。都是与神有关的,是个整体,不可分割。

荷兰归正神学家该柏尔说,“在宇宙中没有一寸领域,是耶稣基督不能说,‘我在其中作主’的。”

他们的一切,都属于主,包括休闲生活,也不例外。他们用很认真的态度过敬虔的生活,效法主,跟随祂。他们找到了生命的目的,并且遵守伟大的属灵原则,他们热爱人生,充满了乐观和希望。

你说,“啊!清教徒一定是‘不茍言笑’,行为拘谨严肃的。”其实不然,加尔文说,“若不享用那为供给乐趣而造的事物,从中取乐,就是辜负创造主的深恩。”

提摩太前书4章4-5节,保罗对提摩太说,“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洁了。”

所以要正用神所造的,感谢着领受,但是不要太看重,因为这些都会过去。哥林多前书7章29-31节,保罗说,“弟兄们!我对你们说,时候减少了;从此以后,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为这世界的样子将要过去了。”

所以享受神所造的,但有要节制,免得我们成为享乐的奴隶,没有它就活不下去。所以对清教徒(就是忠于神话语的信徒)而言,“乐趣”和“敬虔”是可以结合的。

葛培理牧师有一次在布道信息里提到,许多社会上看为不好的事情,原来只是滥用,或说误用了神的恩赐。

他说,“对这些显然滥用神恩赐的行为,除了责备之外,我们或许应该向世界展示这些恩赐其实从何而来、好在哪里。邪恶最大的胜利,也许是把宗教描绘成享乐的敌人,但真相却是:我们享受的一切,都是创物主慷慨地施予世界的。”

酒是好的,但是喝多了,滥用就不好。性是好的,误用就不好。葛培理牧师这样比喻,他说,“火是好的,火在炉子上,就能煮饭、烧菜。火在壁炉里,就能给全家人带来温暖。但是火在不该在的地方,就会把整栋房子烧了。”

性是好的,但是性的误用,滥用会带来灾难。要把性的关系约束在婚姻里,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神看重的是我们“心灵的态度”,不是把什么都看成是罪恶,好像我们是“享乐”的敌人那样,只能远离红尘。

这些忠于圣经的信徒,有什么特点呢?他们确信人所得到的一切好处,都是来自神的恩典,绝不是靠人的善行或功德赢得的。

他们将生命每一件事,都看为是“指向神”和“带着神的恩典”的。比如“工作”,马丁路德说,“工作是‘天职’,是神交付给我们的责任,是神圣的。”因为那是神在你我生命中的选召和委任,我们工作的地方,就是服事神的“祭坛”。

葛培理牧师他长年在外布道,经常不在家里,而他的妻子,在厨房水槽的上方,贴了一句话,“在这里一天三次服事主。”

北京一位姐妹负责打扫厕所,她说,“我把厕所扫得特别干净,就像耶稣要来用一样。”

他们神学的核心,就是教导信徒如何过这样一种敬虔的生活。受清教徒影响的地区或国家,他们的产品会特别好,特别的精密、精准,因为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因为他们不肯随便,所以做的东西都非常好。

因为追求与神之间活泼的“生命关系”,所以这些忠于圣经的信徒,他们在公众的聚会和私人的“灵修”,都会主动操练属灵的生命。父母亲带着孩子和属于他的人(员工),一起经历神的恩典,信徒彼此激励,在恩典中成长。

因为坚信神的话,坚信神的拣选、救赎、呼召、称义、成圣。他们看重,并努力活出属灵的纪律,竭力让自己的生命纯全正直,凡事能够尊荣神,讨神的喜悦。

他们不但诚心敬拜神,并且渴望在地上实践天上的生活,活出“在地如天”的生命。

唐崇荣牧师说,“对许多的事情你知道,你的‘知道’只是理念中的一种知识,掠过你的头脑。但等你亲身经历以后,你说‘我现在懂了,我知道了。’那么,这个‘知道’就不是课堂里的知识、图书馆里的书籍、或者教育系统里的学位能给你的。”

一个忠于圣经的信徒不但“知道”主的话,而且要活出来。他对“恩典”要有“经验性”的知识,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

就像大卫所说的,“尝过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忠于圣经的信徒,不但在“理念”上知道信主的话,而且他有丰富的经历,知道那是怎样的好。因为他不容许自己闲懒不结果子。

戴德生说,“我们追求属灵生命的进深时,愿我们不是为增加自己属灵上的满足感,而是愿意更为神所喜悦,对人更有益处。”

正确的心态,使得他们不因为骄傲被神丢弃,而是因为更谦卑,更被神使用。

他们根据圣经,看世界是“属灵的旷野”,注重培育属天的心志。在默想的生活里,常常思念天上的事。主从来没有要我们“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祂要我们“兴起发光!”要我们因为明白神的旨意,在地上作有用的人。祂说,“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主已经胜了世界,他们每天带着兴奋的心情,分享祂的得胜。

他们在神的恩典中尽心竭力,就领受神的赐福,经历神的大能。因为他们有“永恒的盼望”,在压力和逆境中,也能充满毅力和勇气。

弟兄姐妹,你信主到今天,跟主的关系如何呢?你是否完全相信祂的话?还是神的话语只在“头脑里”或“理论上”。你有许多属灵的知识,但你顺服吗?你心里常有感动,但你付出行动了吗?

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生是在属灵的争战中,基督是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十字架是我们的旌旗?你是否认真的用神的话来省察自己?是否常在默想中跟神祷告呢?

你看重自己的家庭吗?你家人信主吗?你是否让自己的家庭成为神所喜悦的“祭坛”?是否你和你全家都事奉耶和华?是否你常常给邻里,给亲友带来祝福?既然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神,让我们忠于神,以及祂的话。作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将生命的道能表明出来的神的儿女。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你说我们务要至死忠心,你就赐给我们那生命的冠冕。求主不叫我们抱着“敬鬼神而远之”的错误心里,活在不冷不热,不上不下的光景中。主啊,既然跟从了你,手扶着犁就不该再向后看。帮助我们效法那些一心效法你的人,与他们一起紧紧的跟随你。愿你的灵火焚烧我们,复兴我们。叫我们永远不失去对你起初的爱。主啊,你说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愿你更新我们的心意,加添我们力量,使我们在你的恩典中成熟、长进,愿你在我们中间得着你的名当得的荣耀。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