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保罗书信
保罗书信合共有十三卷:罗马书(罗)、哥林多前书(林前)、哥林多后书(林后)、加拉太书(加)、以弗所书(弗)、腓立比书(腓)、歌罗西书(西)、帖撒罗尼迦前书(帖前)、帖撒罗尼迦后书(帖后)、提摩太前书(提前)、提摩太后书(提后)、提多书(多)、腓利门书(门)。保罗书信中的以弗所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腓立比书,因为是保罗第一次被囚于罗马时写成的,所以这四卷书合称为“监狱书信”。而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因为是保罗写给自己属灵的儿子,教导他们如何牧会的,所以这三卷书又合称为“教牧书信”。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罗马书
马丁路德说过:“罗马书是新约里最重要的书信,也是最完美无暇的福音。它不但配得给每一个基督徒逐字阅读,也是适合他们日日默想的灵粮。人花越多的时间研读这本书,它就越显得珍贵。”这卷书曾被加尔文称为“一支开启整本圣经的钥匙”。
罗马书是圣经中对“因信称义”的道理解说得最透彻,又有系统的一卷。全书极力指出因信称义的福音是为普天下的人预备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以色列人当下虽在真理上绊倒,将来必要因信得救。
与书信较不同的是,此书读起来更像神学论述,因书中论到许多重要的教义,如:罪、救恩、恩典、信心、义、称义、成圣、救赎、死亡和复活。
罗马书另一特色是常常引用旧约圣经,尤以9-11章为甚。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位于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窄地峡口,是希腊的主要城市。作为亚该亚的省会,这个城市富庶繁华、充斥多元文化,崇尚希腊哲学,城内神庙林立,并设庙妓制度。哥林多人骄奢淫侈,社会道德低落,教会受到不良社会风俗感染,也生出种种问题。
根据徒18:1-18,保罗在第二次旅行布道时建立了哥林多教会。而哥林多前书是保罗将结束他在以弗所三年居留时写的,约在主后55年。
由于革来氏的家人告诉保罗教会内部有纷争,而司提反、福徒拿都和亚该古三人又带着奉献到以弗所资助保罗的工作,加上有些前往访问保罗的人向他报告了教会里淫乱的事,保罗就写了这封书信。此书的目的在教导教会改正软弱之处,如行为上的错误,像纷争(林前1:10-4:21)、淫乱(林前5章;6:12-20)、在外邦人面前彼此告状(林前6:1-8)、不按正意守圣餐(林前11:17-34);同时也纠正有关复活的错误教导(林前15章),并指示如何为耶路撒冷穷困信徒筹集捐款。
面对异教社会的种种挑战,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提出了基督徒的行为准则,该是“凡事为荣耀神而作”。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哥林多后书
哥林多教会是保罗在第二次布道旅程时建立的。从使徒行传18章,我们知道保罗第一次到哥林多住了一年零六个月。保罗第三次布道旅程时,到了以弗所,在那里居住了大约3年。这时他接到消息,知道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分裂成党派,而且道德頽丧、灵程退步,使他心里忧伤。于是他写一封信劝勉他们。那封信,林前5:9曾经提到,现在已经失传。哥林多教会的人不接受保罗的劝告,而且回信质问保罗。因此,保罗差遣提摩太,经由马其顿,前往探访他们。后来没多久,保罗就写了哥林多前书,再叫提多送去哥林多。
前书大约写于主后55年上半年,后书写于55年下半年。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加拉太书
“加拉太”这名称,在保罗时代有个意思,一个是指小亚细亚北部高卢人居住的加拉太地区,另一个则指较广大的罗马帝国的加拉太省,包括南部的吕高尼、弗吕家区域。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时,曾到访加拉太省上述南部的地方,如特庇 (Derbe)、路司得 (Lystra)、以哥念(Iconium)等城市,并设立教会(见徒13:14-14:23)。至于北部加拉太地区,则可能待保罗第二或第三次旅行布道时,才听闻福音(见徒16:6;18:23;19:1)。
由于“加拉太”有此狭义与广义的用法,学者对加拉太书读者的身份与写作时期,同样保有两种不同的看法。鉴于本书所论问题与徒15章所载耶路撒冷大公会议(Council of Jerusalem)的主题相同,却无提及该会议的决定,并显示彼得与巴拿巴对犹太律法仍犹豫不决(参加2:11、13),此信很可能是写于耶路撒冷公开大会(主后49年)之前,也即写给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所建立的加拉太省南区的教会。如此,本书可能是保罗书信最早的一卷。
当时加拉太教会受到犹太人的假师傅之搅扰,要引诱他们随从别的福音(加1:6),并且否认保罗的权柄,因此,除了驳斥犹太派的错误,为其使徒的权柄辩护,更重要者是说明“因信称义”(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的福音真理。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以弗所书
以弗所是罗马帝国的五大城市之一,和罗马、哥林多、安提阿和亚历山太并列。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第一次到访以弗所;第三次宣教旅程中,他更在以弗所逗留了将近三年,后来在米利都跟以弗所教会的长老再见面,这些事迹全部记载在使徒行传18-20章。以弗所是整个亚西亚的商业、政治和宗教中心,建有一座希腊女神亚底米神庙,保罗在以弗所最轰动的事情,就是和亚底米女神有关的,他宣称手所做的不是神,结果引起银匠的不满,最后引致整座城骚乱起来。
以弗所书跟歌罗西书、腓立比书和腓利门书统称为“监狱书信”,当中提及在监狱中生活的情况。这封书信和歌罗西书一样,都是由推基古带到亚西亚省的。
以弗所书具备了保罗书信的几个典型特色,譬如祝福、感谢、解释信仰内容、把信仰实践出来、指出信徒的责任等等。以弗所书不但是一封书信,也像一篇讲章,甚至像是基督徒祷告和赞美的事奉。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腓立比书
保罗除了感谢腓立比教会的餽赠外,也利用这个机会表达其他的几个愿望──这些都成为了腓立比书的写作目的。
首先,保罗报告了自己当时的情况(腓1:12-26、4:10-19)。简单来说,保罗表达了他为主而活的心志,见腓1:12:“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
腓立比书的第二个目的,是鼓励腓立比的信徒在面对逼迫的时候,要站立得稳(腓1:27-30),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喜乐(腓4:4)。
第三个目的是劝勉他们要谦卑、合 一,经文是腓2:1-11和腓4:2-5。弟兄姊妹,谦卑合一是我们每个人对神应该有的态度,腓2:3说:“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第四个目的是推荐提摩太和以巴弗提给腓立比教会(腓2:19-30)。
第五是警告腓立比信徒要提防拦阻福音工作的人,就是主张律法主义的人和提倡放任主义的人。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歌罗西书
歌罗西书是保罗的监狱书信之一,是写给歌罗西教会的一封信,但是有意思的是,保罗在写这封信的时候,他还没有去过歌罗西,没有和信徒见过面。
从宗教方面来看,歌罗西城在新约中是挺重要的城市,因为保罗在以弗所传道的三年中,带领了歌罗西人以巴弗信主,然后由以巴弗把福音带回歌罗西,建立了歌罗西教会。但是过了不久,这个新成立的教会便受到异端邪说的攻击,一些信徒尝试把异教或世俗哲学的某些内容搀杂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从歌罗西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诺斯底主义六点荒谬的教训,这是很重要的信息,因为保罗整封信都是针对诺斯底主义而作出教导的。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帖撒罗尼迦前书
保罗时代马其顿首都帖撒罗尼迦城,是个商业繁荣的港口。当中不少希腊人和犹太人。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到马其顿,建立腓立比教会后抵达帖撒罗尼迦城,一连三个安息日在该城的犹太人会堂中宣讲福音。有一些犹太人信主,其中有接待保罗和同工的耶孙;还有许多外邦人,特别有许多尊贵的妇女。保罗在那里传福音,遭到该城之反对人士的迫害,于是耶孙一等人把保罗和西拉送往庇哩亚,离开帖撒罗尼迦城。保罗离开后教会继续长进,成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众教会的榜样。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主题是主再来。前书每章都以主再来的信息作结,也提到有关死人复活的道理,并劝勉会友要追求圣洁、亲手作工,过讨主喜悦的生活。后书就以比较严厉的语气,继续纠正一些有关主再来的错误说法,指责了閒散不作工的人,也勉励肢体要在苦难中坚忍下去。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帖撒罗尼迦后书
保罗时代马其顿首都帖撒罗尼迦城,是个商业繁荣的港口。当中不少希腊人和犹太人。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到马其顿,建立腓立比教会后抵达帖撒罗尼迦城,一连三个安息日在该城的犹太人会堂中宣讲福音。有一些犹太人信主,其中有接待保罗和同工的耶孙;还有许多外邦人,特别有许多尊贵的妇女。保罗在那里传福音,遭到该城之反对人士的迫害,于是耶孙一等人把保罗和西拉送往庇哩亚,离开帖撒罗尼迦城。保罗离开后教会继续长进,成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众教会的榜样。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主题是主再来。前书每章都以主再来的信息作结,也提到有关死人复活的道理,并劝勉会友要追求圣洁、亲手作工,过讨主喜悦的生活。后书就以比较严厉的语气,继续纠正一些有关主再来的错误说法,指责了閒散不作工的人,也勉励肢体要在苦难中坚忍下去。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和提多书,合称为“教牧书信”。这三封书信是保罗晚年的作品,专门写给他的接班人,教导他们如何应付传异端的人,如何保持教会在信仰上作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又怎样管理教会的圣工和维持教会秩序,并怎样选任教会的圣职人员,如何作群羊的榜样,牧养不同的信徒。
提摩太前书在写作上有其特色:
首先,书中谈论到妇女在教会中的地位。(提前2:10-15)
其次,这卷书所用的主要词汇,在保罗书信中是别具一格的,如“敬虔”、“自守”、“正道”、“救主神”“永世的君王”、 “这话是可信的”等等。
第三,在提摩太前书中,保罗好像是一位慈父那样,教导和嘱咐提摩太,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和关怀。
第四,虽然提摩太前书不是一卷讨论神学的书卷,但当中有很精简而重要的神论、基督论、救恩论、魔鬼论和教会论。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中清楚道出福音的真义和要素,建立、引导不少昔日众教会的牧者和信徒,帮助他们不被异端所迷惑。其实,历代教会都同样面对过异端的攻击。提摩太前书同样也可以成为今天我们生活的指标。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提摩太后书
提摩太后书是保罗的遗作。他写这封书信给提摩太的时候,大约在主后65至67年之间,也就是比较前书稍后两年左右。这时的保罗已再次被囚于罗马的监狱中,这次入狱的时间似乎颇为短暂,不久就为主殉道。从本书的内容,可知保罗已经有这种预感,于是他将自己一生事奉的感受,寄寓在这封信中。
提摩太前书的写作目的,是保罗广义地论到一个传道人的“牧会之道”,提摩太后书就进一步解说,一个福音使命的接棒人应该拥有的个人“生命素质”。身为以弗所教会的教牧领袖,年青的提摩太需要肩负的担子显然是极之沉重的。教会里一般假师傅的异端邪说很活跃,造成牧养工作的困难,叫怯懦孱弱的提摩太感到百上加斤,再听到保罗再次被捕的消息,提摩太的心灵似乎有些消沉沮丧。所以保罗写了这封信给他,除了对属灵儿子提出最后的教导、勉励和安慰之外,同时也提到自己心底的一些期望。在这卷书中保罗对自己一生事主的生命作了最后的总结,道出信靠主的胜利凯歌。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提多书
提多是希腊人,保罗带领他信主以后,他就随着保罗到耶路撒冷与当地使徒会面。在第三次旅行布道时,保罗曾委派他到哥林多教会办理几项要务,后来他又被派到革哩底,代表使徒监督教会。
提多书与提摩太前、后书的写作时期相若,保罗写这封书信,也是为要教导提多怎样牧养教会。
提多书一开始就指出:保罗的使徒职分是要选民认识“合乎敬虔的真理”。而 “持守真理”和“活出敬虔”正是贯串全书的主题。此外,这卷书也强调了神救世大恩的力量──促使信徒活出新的样式。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腓利门书
腓利门书是一卷充满爱的书卷,属监狱书信中最短的一卷,更是保罗书信中唯一的私人信件,并不是公开传阅的。在保罗所写的书信中,除了腓利门书之外,全部都是写给教会的公开信,谈论真理的教导和教会的事情。
腓利门书是保罗写给住在歌罗西一位富有的信徒──腓利门的,主要目的是请求腓利门重新接纳曾经逃走的奴仆阿尼西母,并且要像弟兄一样对待他,因为他们都是基督徒。简单来说,腓利门书是围绕着保罗、阿尼西母和腓利门三个人物而写成的。
经文分段:
1. 问安(门1-3节)
2. 保罗对腓利门的称赞(门4-7节)
3. 保罗向腓利门的请求(门8-21节)
4. 结论(门22-2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