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这些是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的五个省,今土耳其境内。
时代
主后第一世纪。
写作对象与目的
省份中的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当时信徒因逼迫散居各地,处境非常困难,生活贫穷、常受反对者毁谤、诬控和迫害(彼前2:12,3:16)。初时迫害多半由于犹太人的仇视嫉恨,但由于反对者恶意造谣,罗马政府渐渐怀疑教会是一种图谋反叛政府的组织,因而横加干涉攻击,所以当时信徒常受人恐吓、诬告、审讯、逼害(彼前1:6,4:12-13“百般试炼”、“火的试练”)。
写作目的
劝勉信徒要在恶劣的环境中因所得的救恩而有盼望;好好做好自己:脱去从前一切行为上的旧人,活出美好的见证,无论面对不合理的政权、不信者的诬告逼害,都要活出善行;并在主仆关系、夫妻关系、对待众人及信徒相处上都能做好,使诬告他们的人自觉羞愧,也可以堵住愚昧无知之人的口。即使他们要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因为基督也曾受苦,以义代替不义。
作者
1. 蒙召经过(太4章):彼得和兄弟安得烈一同被主呼召,放弃谋生职业,马上跟随主。
2. 认主为基督(太16:16):该撒利亚腓立比有希律王为罗马皇帝所建的神庙,耶稣指着陈列神问门徒:“人说我人子是谁?”耶稣再问:“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彼得的回复显示他对耶稣的认识。以致于耶稣向他说,“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这里盘石是阴性名词,不用石头阳性名词;耶稣说要把教会建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这里他是一个阴性的名词而教会也是一个阴性名词,所以这里的他应该指教会,耶稣在这里所说的盘石是指彼得的认信。因为认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是重要的认信,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
3. 劝主不要死(太16:22):当耶稣面向耶路撒冷预言被杀,彼得劝他不要死。
4. 要为主搭棚(太17:1-5):耶稣登山变像,彼得要为他搭棚。
5. 问恕人几次(太18:21-35):有次彼得问耶稣“弟兄得罪我,该饶恕他几次?七次够吗?”
6. 在海面行走(太14:28):耶稣在海面上走,彼得要求也走,后因风浪大害怕要沉,大叫耶稣救命。
7. 要洗手洗头(约13:6-11):耶稣洗门徒的脚,彼得说万万不能!耶稣说假如你不洗就和我无关,彼得马上说不单要洗脚,连手和头也要洗。
8. 拔刀救主(太26:51;约18:10):在客西马尼园耶稣被捉拿,彼得马上把刀拔出来要救耶稣。
9. 曾承诺永不跌倒,愿意与主同甘共苦(可14:29;路22:33):逾越节晚餐上,耶稣预言他将要受死,对门徒们说:你们都要跌倒了,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彼得说:众人虽然跌倒,我总不能(马可);说:主阿,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加)
10. 三次不认主(路22:61):耶稣被审,彼得三次不认主。
11. 再次去打鱼(约21:1-14):虽然彼得曾亲眼见过复活主,但他还是又去打渔,重操故业。
12. 爱心受考问(约21:15-19):提比哩亚海边耶稣三问彼得你爱我吗?主仍然呼召他使用他!
13. 主升天后首先提议(徒1:21-26):补选马提亚为使徒,替代卖主的犹大。
14. 首先布道(徒2:14-42):第一位布道的使徒,而且一次性叫三千人信主。
15. 首先行神迹(徒3:1-10):第一位行神迹的使徒,医治一位生来是瘸腿的人。
16. 首先罚罪(徒5:1-11):亚拿尼亚与妻撒非喇卖田产犯欺诈,他用使徒权柄罚他们,两人即时死亡。
17. 首位在公会为主作见证(徒4章):在公会宣告:“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
18. 首先对外邦布道的使徒(徒10章):向哥尼流一家人传福音。带领他们全家归主。
19. 根据历史的记载,彼得最后为主殉道,倒钉十字架。
20. 总结:综合彼得一生,可见他性格率直坦诚、机智好胜、冲动、喜欢出头、思想敏捷、反应快、勇敢,但也有脆弱。
分段
1. 满有荣光的喜乐(彼前1:1-8)
2. 因救恩过圣洁生活(彼前1:9-25)
3. 圣洁的国度(彼前2:1-10)
4. 作神仆人(彼前2:11-24)
5. 妻子和丈夫(彼前3:1-7)
6. 为义受苦(彼前3:8-22)
7. 神的管家(彼前4:1-11)
8. 为信仰受苦(彼前4:12-19)
9. 对长老的劝勉(彼前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