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新的一个主题──神儿子训练门徒,这个主题涉及的经文比较多,从13章到17章,这几章经文是整本新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主耶稣钉十架之前,和门徒最后的相聚。约13-17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约13:1-30记载的是最后的晚餐,这是弟兄姊妹不会感到陌生的内容;13:31开始,则记载了主耶稣向门徒的几个教导,也可以称为几篇的教训。13:31-14:31是第一篇的教训,主题是预备。15:1-27是主耶稣的第二篇教训,谈到彼此的关系。16:1-33是第三篇教训,谈到启示。至于剩下来的17:1-26则是大祭司主耶稣的祷告。
约13:1-30,最后晚餐。“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祂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人的回应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犹大。他并不珍惜耶稣的爱。就在逾越节前的晚餐,魔鬼把卖主的意念放在加略人犹大的心里。犹大的心思意念完全被撒但控制了。
这并没有影响耶稣向门徒表达祂的爱。在约13:4,我们看到主耶稣一幅美丽的图画。首先,主耶稣站起来,脱了长长的外衣,拿起手巾当作腰带,把里衣束好;然后,他把水倒在盆里,为门徒洗脚,并且用束在腰间的毛巾把门徒的脚抹干。主耶稣替门徒洗脚却有两个特色:第一,主耶稣是在门徒坐好了,在吃晚饭的时候才开始为他们洗脚,而不是刚到达楼房的时候立刻有这个行动;第二,主耶稣是亲自为学生们洗脚,这是不寻常的,因为通常只有学生为师傅洗脚。主耶稣这样做,是希望门徒明白,在神的国度里,大家应该彼此服事。
在约13:6-9,是主耶稣和彼得一段精彩的对话。西门彼得坦率的性格在这段说话中表露无遗,彼得眼见耶稣要洗自己的脚,大为震惊,他不愿意让主耶稣这么伟大的人物,屈就服事自己,于是誓言主永不可洗他的脚,当主回答如果不洗就与主没份的时候,彼得立刻由一个极端跳进另一个极端:“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在约13:10,主耶稣继续指出:“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这句话也和中东的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系。根据当时的生活习惯,凡是赴宴会的人,在家里洗过澡之后,在到达宴会场地的时候只要洗一洗脚,在礼貌上全身都可以算是干净了。
主耶稣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让门徒明白,只要给门徒洗脚一次便够了,因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能够一次除尽人的罪。使人得到洁净。
约13:12-20,这个小段落谈到的是师徒关系,主耶稣教导门徒要跟随祂的榜样行。最重要的:是要学习怎样作一个仆人,这个信息在约13:14-15表达了出来。如果身为夫子的主耶稣也洗门徒的脚,门徒又怎么能够推辞,不彼此洗脚呢?意思是说,身为夫子的主耶稣也谦卑地做一些最卑微的工作,何况跟随祂的门徒呢?
在约13:18,主耶稣继续说:“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主耶稣事先告诉门徒,祂将会被出卖,原因是什么呢?约13:19说:“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在原文当中,没有“基督”这个词,整句变成了“可以信我是”,这就更有意思了,因为“我是”就是旧约里的耶和华!预言应验了,大大地证明了基督的神性,也证明了圣经是神所默示的。
我们的主知道祂的被卖可能使其他门徒跌倒,或者使他们对信仰产生怀疑,所以主耶稣鼓励门徒,他们将要被差遣去完成属神的使命,门徒与主紧密地一同作见证。
约13:21-30,是第13章的最后一个段落,主耶稣预言自己将被出卖。主耶稣并没有当面揭露出卖祂的门徒是谁,祂只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
在约13:23-24,我们看到当时吃饭的风俗习惯。由于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犹太人的宴会也像希腊人一样,不是绕着桌子坐着,而是侧身卧着,用左手肘支撑着身体,面向着饭桌。最贵重的客人坐在侧卧在主人的右边,他要和主人说悄悄话的时候,必须把头抬起来,贴近主人的胸膛,才能够靠近说话。约13:23告诉我们:“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这个门徒毫无疑问就是作者约翰,他虽然不提自己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他在主耶稣的心中占有特别的位置。
这个时候,西门彼得点头示意约翰找出卖主的人是,因为约翰坐在有利的位置,他可以顺势靠近主耶稣的胸膛,低声问耶稣这个关系重大的问题。
“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做的,快做吧!’”(约13:26-27)
约13:28-29告诉我们,没有人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虽然主耶稣已经回答使徒约翰的提问,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但是,没有一个门徒知道犹大将要出卖主耶稣。有人以为主耶稣是叫管钱袋犹大去买一些过逾越节需要用的东西;有人又以为主耶稣是叫犹大去赒济穷人。
约13:30说:“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