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张得仁

Loading Player...

 

前言:
1. 结构是三明治结构:突显膏抹耶稣之女子的举动,胜过门徒们并与犹大形成强烈对比。
A 杀害耶稣的阴谋(14:1-2)
 B 耶稣在伯大尼受膏(14:3-9)
A’ 犹大出卖耶稣(14:10-11)
2. 祭司长和文士们担心若是在节日期间采取公开行动的话,将会引起民间很大的骚乱──在这节期间,集中在耶路撒冷过节的人特别多,同时耶稣在这个时候仍旧受到不少百姓的欢迎。这些因素也无形中说明了那些要谋害耶稣的人,后来需要利用门徒犹大在暗中出卖耶稣,而不敢公然地下手。
3. 14:1-2说明耶稣受难的两个背景:
3.1. 正是逾越节期
3.2. 耶稣与当时之宗教领袖冲突
4. 根据马可的时间表

星期二 星期五 星期五
14:1 安息日前一天 15:42
逾越节前一天犹大去见祭司长并商议出卖耶稣。 吃最后晚餐 耶稣钉十架是在安息日前,即星期五黄昏前。

 
5. 犹大为何出卖耶稣?
5.1. 路22:3与约13:2撒但进了犹大的心;
5.2. 约12:6犹大常盗用公款;
5.3. 太26:15-16为了金钱出卖耶稣;
5.4. 某些学者认为:犹大圣经称他为“加略人(Iscariot)犹大”,而“加略人Iscariot”这个字含有匕首党之义(拉丁语:Sicarii),而认为犹大是“以色列国家复兴主义者”。

一、把握机会、尽力付出与洞悉真理之人所作的事──最美!(14:1-11)
1. 背景:在喜庆上以香膏膏头乃一平常之举,表一种彼此分享的团契(诗23:5:“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摩6:6:“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却不为约瑟的苦难担忧。”)但将极贵重约价值一年工资的香膏打破是少有的,除非是为了“安葬”。
2. 完全的奉献──这女子用尽了所有的香膏!
3. 把握仅有的机会──在耶稣生前最后的时刻。
4. 洞悉耶稣的受难──除了是为了耶稣的安葬而预备外,也是在耶稣死的事上以君王受膏的规格来呈现。在旧约,做祭司的(出29:7)以及被选为王的(撒上10:1;王下9:3)都有被膏的习惯。上帝所选召的仆人,救主弥赛亚,也被指定是上帝所膏者(赛61:1;路4:18)。
5. 所要纪念的不是这女子的名字,而是?
5.1. 她那献上最美的信息──把握机会、尽力付出与洞悉真理。
5.2. 将这件事与福音在普天下广传的大使命联系在一起来看,主要是见证耶稣的死与复活。

二、用心良苦的耶稣与依旧糊涂的门徒(14:12-25)
1. 预言及预备逾越节的筵席强化了门徒对于预言耶稣受死之信息接受度。
2. 第13节的记号很特别,原文指的是“一个男人”,当时一般拿水瓶的是妇女。
3. 第16节可能是马可的家。
4. 在这里预言的功能与11:1-6很相似。
5. 最后晚餐中有两次提到门徒会出卖他(14:17-21、27-31)
6. 最后晚餐有是一段三明治结构:
A 14:12-16:准备工作
 B 14:17-21:耶稣指出有人要出卖
A’ 14:22-25:晚餐部分
7. 逾越节晚餐的程序:

宴席前奏 饮第一杯酒祝谢及感谢神设立逾越节,然后传递在座喝。
礼序 1. 家主讲逾越节故事
2. 老么提问:
  2.1. 为何这夜要吃无酵饼
  2.2. 为何要吃苦菜
  2.3. 为何要将这菜蘸盐水和甜果酱吃
  2.4. 为何要挨着身子吃
3. 唱诗113-114篇
4. 饮第二杯酒
正餐 1. 为饼和食物祝谢
2. 吃正餐
3. 饮第三杯酒
结束 1. 唱诗115-118篇
2. 饮第四杯酒

 
三、预备门徒面对将来到的危机(14:27-42)
1. 回到加利利(14:14-20):回到起初的呼召。
2. 面对危机不要太过自信(第29节):耶稣警告彼得说,他的否认不但即将成为事实,并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绝不是一时的软弱而已。但是,彼得和其余的门徒,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林前10:12)
3. 用祷告来迎接苦难(第32-42节客西马尼园的示范)。
4. 警醒=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