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的结构比较复杂。书卷主要是由言论和事件组成。当中的事情也并不是按照先后次序来叙述的。比方说,耶2-6章,是先知开始讲道时候的内容,是在约西亚圣殿改革后不久的讲章,但到了第7章的圣殿,是在约雅敬的第四年到第五年之间,基于两王的表现不同,所以第6章和第7章的语气、文体和用语和气氛都很是不同。另一方面,第7章的圣殿讲道,后来又出现在26:4-6,可后来一直到26章才告诉我们圣殿讲道的结果,就是耶利米被捕,几乎丧命。之后,耶利米就被监视,禁止再到圣殿讲道。他也明白到时势紧张,于是就叫巴录把他说的话记录下来,这就是耶利米书的初稿。当时是约在公元前605年。但这些事却记在36章。也就是说,由耶利米在圣殿讲道,到写下初稿,到书卷被约雅敬焚烧,这发生在一年之间的事,是分别记在第7、26和36章。所以不少弟兄姊妹读的时候觉得困惑。但其实编者这么编排是花过心思的。因为耶利米书是按主题来记述事情的。例如30-33章是安慰之书,而46-51章是对外邦的预言。另外,耶利米书也不是完全没有历史的先后顺序。例如37-44章,就按先后次序记录了西底家末期到耶路撒冷沦陷后的历史。
耶37-44章,其实也是耶利米传记的部分。
37章的背景:大概是在主前588年的春夏之间。那时作王的是西底家。由于埃及军队挺进,巴比伦军队暂时撤退到耶路撒冷的外围,但是依然对犹大造成极大的威胁。那时西底家曾经率领贵冑、众百姓在圣殿里以庄严仪式和神订立誓约,释放耶路撒冷城所有的奴仆,但是等到危机过去,他们又再将释放的奴仆召了回来,引起神的愤怒。之后西底家就两度来求问先知,第一次在先知被囚之前,第二次在先知被囚之后。这两次的事件分别记在耶37-38章。
37:1-2,是37-44章的引言,也是36章的转捩点。这里先介绍了西底家的背景。从代下36:6我们知道约雅敬王在往巴比伦的途中驾崩了,于是约雅敬的儿子约雅斤,就被指派为犹大王,可是三个月之后约雅斤就被掳到巴比伦。后来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就立了西底家作傀儡王,好管治犹大。(王下24:17)当时西底家和他的臣仆,并国中的百姓,都不听从耶和华藉先知耶利米所说的话。37:3记西底家打发人去请耶利米为他们祷告。耶37:4-10,很清楚地记述了神给西底家并犹大国人的回应。之后的37:11-21,我们看见先知遭到被捕、囚禁。由于耶路撒冷城已经解围,耶利米和城里的很多人就乘机到耶路撒冷城外去。在围城的期间,耶利米是被囚禁的,他的侄儿曾经设法潜入城里,向他报告地业的事,现在城暂解围,耶利米就赶快趁这机会到亚拿突去,看看他所购买的那块地。当他走到可以通往亚拿突的便雅悯门,快要出城的时候,守门官伊利雅认为他是奸细,就逮捕了耶利米,又指控他投降巴比伦人。虽然耶利米否认,可是伊利雅不听他的话。结果他被带到官长面前,先是被人怒打一顿,继而被人囚禁在牢房里。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见耶利米为要宣讲神的信息而付出的代价。
官员困住了耶利米,但困不住耶利米的信息。耶利米虽然受到同胞的凌辱,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在接下来的37:16-21,我们看见耶利米怎样再次坚决地向西底家表达神的审判。37:16-21记述了西底家直接与耶利米接触。他是私下问耶利米,不敢让首领和臣仆知道。从这里我们看见西底家是个何等懦弱的人。他既不愿意听神的话,又奢求神的祝福。他一方面需要巴比伦的扶持,另方面又希望埃及帮助他独立。现在他既然知道耶利米是神的仆人,不然他也不会请耶利米为国人祷告,可是当他知道官长恶待囚禁耶利米,他又不敢下达命令叫人释放耶利米。耶利米的斩钉截铁和西底家的优柔寡断是个很强烈的对比。
在20节我们看见先知争取要离开地牢,从他的话语里我们可以猜想地牢的环境一定很糟糕,因为耶利米说可能再多待几天就会丧命。先知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他还有未竟的工作、未完的使命。他没有求释放,只是想在囚禁中有比较好的环境。王听了他的话。将他安置在护卫兵的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