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10:34-35)
背景:
徒10:34-35是很重要的宣教神学信念──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
这宣教信念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记载在徒10:1-11:18,故事中两位主角,分别是使徒彼得和罗马军官的哥尼流,他们一个是跟随耶稣的犹太人,一个是敬畏神的外邦人,而主导整个故事发展的就是我们的神。
为何神这样的引导?按圣经记载,我们知道犹太人是神的选民,从旧约时代起就盼望着弥赛亚的来临,所以当彼得及其他犹太人信耶稣后,他们很自然认为弥赛亚耶稣基督拯救的对象,是神的选民犹太人,但事实并非如此!
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为的是要拯救世人,并不仅仅犹太人,但当时的犹太信徒包括领袖如使徒们,对神的心意并不能完全领会,这也造成福音工作的限制,直到司提反殉道、教会受逼迫而分散,福音才开展到外邦人中,而哥尼流事件就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其实使徒行传的外邦传道行动,开始于第8章记载的腓利对埃提阿伯太监的传道和洗礼,但真正让耶路撒冷教会确立外邦宣教神学信念,是从哥尼流事件开始,这是因为彼得的缘故。
因着使徒彼得在教会传统上的权威,宣布了一个伟大的信念:神是不偏待人,也就是上帝对所有人都平等看待,任何民族、国家的人,只要愿意投靠神、相信耶稣,都能蒙恩惠、得拯救。
而这个故事中,10:34-43也是使徒行传中,彼得最后一篇布道讲章,从此教会向外邦人宣教事工也逐渐开展。
问题:什么是宣教?你的教会是否有宣教事工?你是否参加过和宣教有关的事奉或活动?
经文解释:
这故事中的主角哥尼流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何他能蒙神悦纳,甚至要差派彼得到他家,让他得听福音而蒙拯救?
1. 哥尼流──一个蒙神悦纳的人
a. 哥尼流是罗马驻扎在该撒利亚的一个百夫长,是军中的一个领袖;而该撒利亚是巴勒斯坦政府的总部所在,驻扎在此的军人更是重要,可见哥尼流有相当的社会地位。
b. 哥尼流敬畏上帝──身为外邦人,哥尼流没有随从外邦拜偶像的习俗,更重要的是他有追求信仰之心,圣经形容他是个“虔诚人”,而且还是“全家都敬畏神”,要注意两点:
i. 哥尼流不仅自己追求信仰,也影响全家人一起追求。
ii. 哥尼流的信仰不仅有内在的敬畏,也有外在的行为表达他敬畏上帝,因为他是“虔诚人”。
c. 哥尼流乐善好施,赒济人,是一个有爱心也有行动的人,他的爱心不但是众人可见证(10:22),更蒙神悦纳(10:4)。
d. 哥尼流是一个祷告的人,徒10:2说他“常常祷告”,可见他真心渴慕上帝,时时与上帝亲近。
问题:对照哥尼流的信仰生命和生活,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需要再进步?
2. 宣教理念──神是不偏待人的
哥尼流是外邦人,本与神的拣选和救恩无份,但耶稣基督是为拯救世人而降生,无论什么样的背景、性别、地位、国籍,在福音之前人人平等,都有机会蒙神拯救,因为“神是不偏待人的”。
a. 彼得的“看出”
彼得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的”,这里的“看出”有“掌握、明白、领悟”的意思。
吕振中译本:“我真地领会”,现代中文译本:“我确实知道……”
彼得之前不能明白神的心意,经历神的引导和工作,也见证哥尼流一家的得救,他真实的、确切的“领悟”神的爱何等广阔,“明白”神的心意乃是要万人得救,也“掌握”此后传福音的方向──向万民传道。
b. 彼得的结论
彼得用很简单一句话总结他的“看出”,就是“神不‘偏待’人”。什么是“偏待人”?
i. “偏待人”是指“偏坦的人”
吕振中译本翻译为“以貌取人”。
ii. “偏待人”这个词在新约只在此出现一次,有圣经学者指出这词汇来自希伯来文的习惯用语“向之仰脸”,就是指“东方的帝王,容让向他恳求得人仰起脸来”,也就是“喜悦他、优厚的接待他”的意思。
→所以,彼得明白“神不偏待人”,也就是这位独一真神,不是只偏待犹太人,世上万族万民都蒙祂眷顾,问题是──人是否敬畏祂?信靠祂?
问题:你曾经历过被人“偏心对待”吗?你如何在神完全的爱里得着医治?
3. 蒙恩的条件──敬畏与行义
神不偏待人,但谁能蒙恩呢?就是那些“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
a. 敬畏主的人
何为“敬畏”?“敬畏”是指“尊敬、有很深的敬意”。
哥尼流虽不是犹太人,却深深的尊敬耶和华真神,可以说他信奉以色列的神,这是蒙神恩的第一个条件。
但哥尼流未闻福音,所以他虽敬畏神却未能得就,所以神就差派彼得到他家向他传福音。
b. 行义
何为“义”呢?
i. 正直、公义
ii. 标准──指神的标准或法律的标准
这里特别说明哥尼流“行义”,也就是他的义行、乐善好施,这是由他内在对神的敬畏而带出来的行为。
→弥6:8先知说,神要求我们的就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哥尼流就是这样的人!
4. 结果──蒙神悦纳
“悦纳”这词汇用在人方面,是指受到欢迎;用在神方面,则是指蒙神悦纳、接受。
有圣经学者指出:第一个条件“敬畏神”是指人与神应有的关系;第二个条件则是指人与人应有的关系,而哥尼流两方面都做到了,所以他蒙神“悦纳”,也成为宣教历史转折点的重要人物!
问题:敬畏神和行义这两方面有何关系?你是否有操练这方面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