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本周金句:

“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接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绝不能进去。”(可10:15)

背景:

新译本:“我实在告诉你们,凡是不像小孩子一样接受神的国的,绝对不能进去。”
吕振中译本:“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不像小孩子接受上帝国的,一定不能进入。”
现代中文译本:“你们要记住,凡不像小孩子一样来接受上帝主权的人,绝不能成为祂的子民。”

可10:13-16记载,有人带着孩子来见耶稣,却遭门徒的责备拦阻,进而引发耶稣的愤怒与教训。
这事看起来是独立事件,是耶稣紧凑的传道生涯中一个片段,但却是与上下文所记载的事件互相呼应,都围绕一个重要的主题:天国或神国。

1. 究竟何为天国或神国?
简单来说,就是神掌权的国度,凡属于这国度里的人,都当尊神为大,并遵守神国的规章。
可10:1-12记载有法利赛人试探耶稣,关于休妻离婚之事,耶稣就清楚地把婚姻的神圣性,建立在神的主权基础上,也就是神才是婚姻的建立者。犹太人是神的子民,岂不应遵守神设立婚姻的心意?
但神的子民却常常悖逆,不能服于神的主权,故此,在可10:13-16记载耶稣与孩子的故事,耶稣指明在神国里的人,就是像小孩子一样的人。
最后,在可10:17-27记载一个富有、遵守律法的少年官,求教耶稣承受永生之事,耶稣就进一步指出进天国或神国唯一途径。

2. 为何人们要带小孩去见耶稣?
按习俗,父母会把孩子带到祭司或拉比面前接受祝福,特别是在赎罪日前夕。
和修版:“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摸他们”(可10:13)
新译本:“有人带着小孩子到耶稣跟前,要他触摸他们”
吕振中译本:“有人(希腊文:他们)带着小孩子上耶稣跟前来,要耶稣摸他们”

思考:门徒为何会责备那些带孩子来见耶稣的人?门徒与耶稣的态度有何分别?

经文解释:

1. 耶稣与门徒的反应
当人们将小孩子带到耶稣跟前之时,门徒和耶稣的回应截然不同,为什么?
a. 门徒“责备”
“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摸他们,门徒便责备那些人。”(可10:13)
i. “责备”有“斥责、严词警诫”之意。
为何耶稣受到大众欢迎、家长信任,纷纷将孩子带到耶稣跟前,门徒却严严的警告、斥责他们呢?
ii. 门徒反对的原因
当时,耶稣显然在屋内,很多父母把孩子带到耶稣跟前,门徒却站在外面,不断的责备它们,并企图赶他们走,难道门徒是粗暴、残忍的人吗?
可能有几个原因:
(1) 给予耶稣安静、休息的时间──当时耶稣越来越接近耶路撒冷,即将要面对受难之事,门徒也在挂心自己的事(争论谁为大,担心自己的前途,见可10:35-45),自然不希望有额外的打扰。
另外,“小孩子”原文可包括孩童或婴儿,可以想象人们带着孩童、婴儿前来,各种纷扰声音,自然会引起门徒心烦气躁。
(2) 门徒可能也认为小孩子不重要,耶稣教导的对象应该是成年人;而门徒应该也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听耶稣的教导,自然也不喜欢有人来打乱耶稣与门徒的时间。
b. 耶稣“恼怒”
“耶稣看见就恼怒……”
i. “恼怒”有“被激怒”的意思,也就是耶稣被门徒的行为激怒了,因为门徒似乎忘了耶稣曾经教导他们,要为祂的名接待小孩子,要谨慎别绊倒他们(可9:36),因此当耶稣看到门徒的反应时,耶稣“恼怒”了!
ii. 耶稣的行动
耶稣立即公开斥责门徒阻止小孩到祂跟前,然后祂发出宣告──“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思考:我们是否也曾经认为某些人不会、不配信耶稣?我们怎样看这些人?

2. 耶稣的教训
为何耶稣会斥责门徒?为何耶稣乐意接待孩子或婴儿?
a. “正是这样的人”在神国里
耶稣强调在神国里的“正是这样的人”──就是像小孩子的人,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小孩子都一定属于天国或神国,而是要进天国或神国,须有小孩子的特性。
孩子有何特性?
i. 孩子的特性
ii. 开放受教
iii. 服从的态度
iv. 倚靠、接受权威
v. 单纯信靠
“正是这样的人”──有孩子特性的人,才得以进神国,也就是说要进神国或天国的钥匙,就是须有小孩子的特性。
b. 承受神国的要素
耶稣清楚指明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为何?
i. “承受”有“接受、接纳、乐意接受”的意思。
这指明进神国的人,若无孩子的特性,如何能乐意接受、承受神的国?
ii. 神的国是礼物
因为神国或天国是来自于神的礼物,人如何得着这礼物?就是要像小孩子一样单纯、欢喜地接受。
不能靠人的努力获得──进神的国不是靠人的功德或善行,人根本无法靠自己得救,唯一进入神国的途径,就是像小孩子一样,谦卑领受神的救恩,信靠交托让神掌管生命主权。
完全靠神拯救──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无法自救,无助而寻求神的人,如领受礼物一样领受神的拯救,进入神国或天国。

思考:你是如何信耶稣的?现在的你是否和刚信主时一样的热切追求?

3. 耶稣的行动
耶稣不仅公开责备门徒,阻止门徒的无礼,开口教训门,更立即以行动表明他的心意。
“于是抱着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可10:16)
“抱着、按手、祝福”一连串的行动,将耶稣对孩子的喜爱、接纳充分表明出来。
a. 耶稣生动地示范给人看──天国的福分是白白赐给人的,就如同祂主动地抱起孩子并给他们祝福。
b. 被门徒拒于门外的小孩子,就像不受欢迎、不被人看重的边缘、弱势群体,但主耶稣却珍惜并乐于接纳这样的人。

结语:

可10:13-27记载两件事,一件是耶稣祝福小孩子;另一件是少年官求问耶稣永生之事,而可10:15正是这段经文的钥节,说明永生之道和神国度的门槛,实在与人所拥有的条件、人的努力无关,完全在乎神的主权和工作。
所以,耶稣以教训、行动表明,只有人像小孩子一样,敞开心房接受神的恩典,才能进入神的国。

思考:雅各书提及信心也要有行为,你信主之后有什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