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Loading Player...

粤语


Loading Player...

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收听《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很高兴我们又在空中见面。《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希望帮助每位听众能更加明白神的话语,成为遵行并传扬神话语的人。

上一次节目,我们查考与分享了启示录5:6-10,让我们在重温的基础上稍作补充,然后再继续查考与研读这卷书5:11-14的内容。

读罢启示录5:6-10,或许有人不禁会发出感慨说:“圣经多处提到的‘角’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列王纪上22:11和撒迦利亚书1:18的记载,‘角’象征力量和能力。基督虽然是被献祭的羔羊,但祂并不软弱;虽然祂被杀,但现今活在神的力量和大能里。

或许还有人会说:“约翰在异象中提到众圣徒都在唱新歌。希望世界大同的人,可以在这里寻找得到。”根据圣经的记载,各国的人民都在神的宝座前颂赞祂。福音并不受文化、种族或国家的限制。凡带着悔改和信心前来的都蒙神悦纳,并要在祂的国度中有分。所以,不要让偏见拦阻你向别人传福音,基督欢迎所有的人进入祂的国。

或许有人会忍不住发出疑问说:“基督是配得称颂的!有谁比祂为你所作的多呢?”神的子民歌颂基督的工作和作为,因为祂曾被宰杀,用祂的宝血将子民买赎回来,聚集他们成为国民,使他们作祭司,并委派他们在地上执掌王权。耶稣死了,为世人的罪付了赎价,祂又复活了,现在他聚集我们,带领我们进入祂的国度,使我们作祭司,将来我们要和祂一同作王。所以,我们要为祂已经成就的事、现在正进行的事、以及将要成就的事敬拜祂、颂赞祂。当我们晓得那摆在前面的荣耀的将来时,便有力量面对现在的困难了。

亲爱的听众朋友,将来我们身为神的儿女都要在基督的荣耀里,这可会是你今天独走窄路的指望呢?”众信徒为了基督带领他们进入神的国度,并使他们成为祭司和君王而歌颂、赞美祂。现在我们也许会因信仰而被藐视、嘲弄,但将来却要和耶稣一同管治全地,基督的死使所有信徒都成为神的祭司,神赐福给人有通往永生的管道。

这段经文描写的是四个活物和二十四长老的赞美,因这首歌是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唱过,因此叫新歌。这首歌概括了耶稣之死所带来的结果,其内容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耶稣的死是祭物的死;第二,他把人类从罪和死亡之中解救出来,使人得以自由;第三,他的死影响了全宇宙;第四,他的死是荣耀的死,他的死能够使信靠他的人成为王和祭司,过得胜的生活。

“他们唱新歌”这句中的“歌”是个一般用语,包括一切有伴奏、无伴奏、赞美,或其他任何题材的歌。但是在新约圣经中,这个“歌”字是圣歌的专用词。

“新”是启示录常见的字:如启示录2:17的新名,启示录3:12的新耶路撒冷,启示录21:1的新天新地,还有启示录21:5最后那胜利的呼喊:“……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希腊文中“新”有两个用字。(可以是neos,也可以是kainos,启示录用的是后者)这个字与其说是“新”,不如说“新鲜”还较恰当,因为其含意不是指时间性的新,而是指亘古常新的新,换言之,是指本质而不是指年代。天上的新歌究竟是指什么呢?莫非天上的歌经常出新版吗?这里的“新歌”看歌词是在七印揭开时所颂唱。羔羊将整个绝境扭转过来,所以众人同声发出赞美。此情此境没有任何其他诗歌适合借用,必须要有应景专用的新歌。

“你配拿书卷……”,这里的“配”字是回应第二节的“配”字;两节的意义也相同。“配”字在之前未曾见过,可能是当时一般人的一种欢呼雀跃的用语,在这里是将荣耀归给羔羊。羔羊不是因为祂的能力和威荣所以被称为“配”,而是因为祂为我们受死。“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这句话是指基督在加略山一次性的牺牲。“买……人”的代价是基督自己的宝血;“买”的目的是要使罪人归于神。

“各族、各方、各民、各国”,这一组层叠的名词说明救赎不是为一小撮的人,而是为全世界。约翰很喜欢用这组词句(如启示录7:9,11:9,13:7,14:6,17:15),但有趣的是秩序先后总不一样。“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与但以理(启示录3:4、7、29)的“各方、各国、各族”相似,有人认为约翰正是引用但以理书。约翰所用的四词不是在七十士译本(或旧约的希腊文译本)。当中,就是在狄奥多田(Theodotion)译本中可以找到,却没有一个译本是四词同时全部包含的。还有,大致上但以理总是只用三词而约翰却惯用四词,所以我认为约翰虽然呼应旧约的文字,却不是直接的引用,他的用词是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新歌的歌词接下去是叙述羔羊叫被赎的人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NIV译本加上了事奉的意思)。这是诗歌第二次提醒我们:被赎的人是属神的,可见十分重要。诗歌一方面强调被赎者原来的卑微,另一方面又指出被赎后的尊贵:“他们要(NIV译为‘将要’)在地上执掌王权”,他的国度包括全世界。有人认为这是指千禧年国度,但我认为不一定要这样硬性解释。诗歌主要是指出,受苦的圣徒终必得到伸冤,终必得到最后的胜利,细节步骤并不重要。事实上,我认为应该保持原来的现在式而不必改成未来式;现在式更能表示那得胜的荣耀日子是千真万确的。

启示录5:11-12说:“我又看见且听见,宝座与活物并长老的周围有许多天使的声音;他们的数目有千千万万,大声说: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

当约翰说“数目有千千万万”,我想他是指“难以数算”的意思。约翰是说:“起先我看到一群天使围着长老一起歌颂,我想这个场面真是壮观。忽然我遥望远处,没想到竟有数不清的天使环绕着宝座。”没有人能数得清楚。连计算机也数不过来。神所造一切有悟性、有理性的,都在颂赞祂。亲爱的听众朋友,如果你不愿意在地上敬拜、赞美神,我实在想不通你为什么要上天堂。

这段经文所描述的是,许多天使赞美那成为羔羊的耶稣基督的场面。颂赞的阵容越见庞大,有许多天使加入活物并长老的行列,使这合唱团的成员数目盈千累万,音色却是完全和谐。他们的赞歌,将会是信徒在永恒里所颂唱的。“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以下几样的:第一,权柄,意指他掌管你我的生命,掌管教会、世界、全宇宙;第二,丰富,意指他赐你我所有的财富;第三,智慧,意指他赐予你我最优秀的才智;第四,能力,意指他赐予你我用来事奉祂的体力;第五,尊贵,意指他赐予你我单纯专一的目标,就是用各种方法来彰显祂;第六,荣耀,意指他值得我们以你我的整个生命来荣耀祂;第七,颂赞,意指他值得你我尽全力去赞美祂。

约翰既然在记述诗歌的歌词,我们还以为他会接着说:“我又听见”,但他却说我又看见。启示录毕竟是一卷异象的书,虽然也有不少的“听见”,但全书以“看见”为主。唱歌的人很多,但“声音”却是单数,指出同心合意。“天使”在宝座的周围,地位虽尊贵但却不是中心人物。“千千万万”又是另一个层叠的用语,表示众多。我们切勿在这里搞加减乘除以拟出一个正式的数目,其实“无数”才是这句的真意。

天使的话语在这里以“说”字引出,和启示录4:8、10及5:13相仿,但看来这几处都是歌颂。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只有5:9提到“唱”,但歌词仍是以“说”字带出,证明“说”字也通用于歌唱。照这样看来,上列几处的词句既都是诗歌的形式,应该是歌唱而非讲话。这里的歌也是以“配得”作开头。

曾被杀的羔羊可参见启示录5:6。在6节中,羔羊“像是”被杀过,在这里没有“像是”,“被杀”的事实清清楚楚。天使以七个词语(完全的数目)来颂赞羔羊:头四个描写祂本身的特质,后三个代表信徒对神的态度。这句并非引用历代志上29:10-12,但两者确有相似之处。颂赞词中用来形容神的各重点,在新约其他地方都可找到:能力(参见哥林多前书1:24),丰富(参见哥林多后书8:9;以弗所书3:8),智慧(参见哥林多前书1:24),大能大力(参见以弗所书6:10;帖撒罗尼迦后书1:9),尊贵(参见希伯来书2:9;腓立比书2:11),荣耀(参见约翰福音1:14;希伯来书2:9)。颂赞作为名词来描写基督在其他地方未见,但作为动词则有,具体可参见马可福音11:9-10;罗马书15:9。

启示录5:13-14说:“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四活物就说:‘阿们!’众长老也俯伏敬拜。”

这段经文所描述的是万物的颂赞,强调圣父和圣子耶稣基督的神性。

赞颂的声音达至一个完全协和音程,浑然成为一首圆浑洪亮、和谐动听的赞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加入,将永远的颂赞、尊贵、荣耀、权势,归给父神和羔羊。

启示录5:13与腓立比书2:10-11相称,强调万膝会因耶稣的名而下跪,万口会称祂为主。这里并没有说明是什么时候,但显然会发生在得救的人获得永生,而不得救的人进入永刑之后。信徒已承认耶稣是主;非信徒也不得不尊敬祂。一切都要臣服于圣父与圣子,这是必成的事。

启示录5:14将天上的敬拜高潮推向最后一个乐章!当四活物说“阿们”时,众长老便俯伏敬拜坐在宝座上那位永活的主。

不论在天上或地上,所有的受造物都在敬拜。显然地上的动物和海里的鱼类也在颂赞!四活物以“阿们”附和,教会俯伏在地,以静默来仰慕、颂赞神。若是可以,我真想唱“哈利路亚颂”。当天上这个令人澎湃的场景接近尾声时,我们看到所有的颂赞、尊贵和敬拜都归于主耶稣基督。如果你没有敬拜、赞美主的习惯,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培养呢?

在这里,整个宇宙同声唱和。其实一切所有被造之物已经包罗万有,但约翰为着强调不惜重复,不厌其烦地再列出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表示这是一个极大的赞美。约翰异象的主角不是个无名小卒;到最后的那日,没有任何一处,任何一个被造之物不承认羔羊的至尊。

启示录5:13这一段颂赞词所列出神的特征与启示录5:12有异,其中相同的特点列出的秩序也不相同。启示录5:12的能力和启示录5:13中的权势,英文都译作power;在原文中,两者不同(前者为dynamis,后者为kratos)。启示录5:12在原文以一个冠词带出整个系列的七个特点;在启示录5:13则每一个特点都有自己的冠词,语气因此而加强。启示录5:13中没有“配得”一词,因为颂赞对象不是救恩的成全,而是神的本身。

我们不必吹毛求疵地去比较启示录5:12和启示录5:13这两节经文所列神的特征的异同,总而言之,这两者都是心中充满了爱与敬拜时所倾倒出来的赞美,赞美神借羔羊所成全的救赎。赞词以“坐宝座的”和“羔羊”做结束,坐宝座的与羔羊并列是启示录其中一个特征。羔羊就是神,神就是羔羊,这是无可怀疑的。

四活物应声说:“阿们!”根据启示录4:8的记载,颂赞由四活物开始;到启示录5:14,又由四活物结束。二十四位长老也一如先前,“俯伏敬拜”。约翰没有明说他们敬拜神还是羔羊,这个区别并不需要,因为在这里神与羔羊是不分彼此的。

启示录4、5两章活生生地让我们知道:人类的将来不是被盲目的命运操纵,而是掌握在爱我们的父神,为我们死的主的手中。

启示录6章是启示录的分水岭。这个分水岭非常重要。启示录4章是启示录的第三大段,也是最后一段的开始。从启示录4章开始,场景转到天上。约翰被带到天上,我们也和他一起到了天上,见到天上的事。可是这时并没有看到教会,因为教会是在地上的名称;我们看到二十四位长老,他们代表教会被提、已经与基督同在天上了。从这里开始,启示录不再论到地上教会的事。直到这卷书结束时,才有一份对地上教会的邀请。在启示录,你看到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我们必须遵循彼得对预言的说明,他在彼得后书1:20说:“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可以凭着单一的预言作解释。每个预言都必须视为神的整套系统,或神整个计划的一部分,必须与其它预言配合。很多人读到启示录6章时,常常忽略约翰将启示录有系统地分成三大段。在启示录1:19,神对约翰所说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点:第一,你要把“所看见的”写出来,就是约翰所看到之荣耀异象:得着荣耀的基督,以大祭司的身分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发光。第二,你要把“现在的事”写出来,就是七个教会所代表的教会历史:从五旬节到基督再来,从马可楼到与主空中相遇。第三,你要把“将来必成的事”写出来。教会在地上的历史在启示录3章已经结束了。从启示录4章开始,约翰说了两次“此后”,这标志着这时约翰向我们呈现的,是指“将来必成的事”。

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时间到了,我们先停在这里。下一次节目,我们将进入启示录6章的研读与查考,请大家提前预备并熟读经文。如果你对节目中所分享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你来信询问,我们很乐意为你再作说明;若是你生活中有什么难处,也请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彼此记念代祷。

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愿神赐福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