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民数记32:20-23
摩西对他们说:你们若这样行,在耶和华面前带着兵器出去打仗,所有带兵器的人都要在耶和华面前过约旦河,等他赶出他的仇敌,那地被耶和华制伏了,然后你们可以回来,向耶和华和以色列才为无罪,这地也必在耶和华面前归你们为业。倘若你们不这样行,就得罪耶和华,要知道你们的罪必追上你们。

能够在线上跟大家一起聚会很感恩,我们深深的相信在质与量的上面,神仍然丰富的与我们同在。今天我们来到民数记第32章,这一章是摩西在世上带领以色列百姓的生涯中间,我觉得是他最后的一件最大的事,而且是一个相当不容易处理的一件事。可是在摩西面对这样的一个挑战和这样的一件事件的时候,我看见圣经上所记载摩西的智慧、摩西的眼光、摩西的心胸,以及摩西对百姓的爱。当以色列人众百姓来到约旦河东的这个地方,就是准备要进入应许之地,12个支派中的两个半支派,流便、迦得和玛拿西的一半的这两个半支派的领袖,他们直接的来到摩西的面前。我觉得他们两个半支派的领袖来见摩西之前呢,一定先谈过了,沙盘推演过,好好的想要怎么样跟摩西讲。他们心中有很清楚的意念,也有很清楚的要求。所以他们来到摩西的面前,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呢?是挣扎呢?是战竞呢?他们要求的是什么呢?这个要求摩西会答应吗?何以会有如此重大的一个变化。这两个半支派的领袖们如此慎重来见摩西。

我觉得这两个半支派的领袖,他们是看见在约旦河东边,现在他们等候要进迦南地之前的这一块约旦河东之地,是非常不错的一块地方,合适放牧,就是可以耕种、可以牧羊。因为他们的羊群可能很多。他们也看到这么多年来自己家里的妻小、孩子长期时间都是在旷野,而且是流离的。我相信他们心灵的深处真的是渴望一个宁静安稳的日子,一个美好的家园和田园。看到约旦河东的这片地心里很喜欢,我觉得这个很好的、很宝贵的,而且这一块地;约旦河东这一片地也是他们在摩西、约书亚的带领之下打下来的、占领下来的。于是他们就直接来到摩西的面前,对摩西说:“求你将约旦活东的这地赐给我们。”我想我们要来到一个时间点想一下,这个时候其实从前两章我们就知道约书亚刚刚被拣选,被按立成为以色列新的领袖。约书亚和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成为新一代以色列百姓预备进迦南地的团队领袖,要带领百姓过约旦河,要得应许之地,这一批新的领袖是要承担新的挑战和使命。

而这个时候,摩西也很清楚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米利暗安息了,亚伦安息了,上帝对他说你的日子不多了,他已经站在那一个十字路口,或者说一个关键的路口,把棒子一步一步的要交给约书亚。从圣经的记载,从以色列历史的记载,我刚刚一开始提过,我觉得这可能是摩西在他生平中间,带领以色列百姓中所作出政策的决定中,最后的一个关键的决定。而今天所要读的这段经文里面,我真的可以很深的感受到摩西的伟大,摩西听了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的领袖们的要求之后,他的反应是什么?从字里行间中间,我个人初步的感觉是,摩西最直接的反应好像不是那么的同意。可是摩西没有一下子就说出来“我不同意”,但他没有立即反对,他没有立即拒绝,他也没有生气。

他为什么会有这个似乎不太同意的这种直接反应呢?我感觉有几方面,第一以色列12个支派,我们是神的选民,现在我们的合一又要被破坏了吗?我们又要分裂了吗?对老摩西来讲,对他而言,12个支派都是他的子民,一起出埃及,一起在旷野,一起领受律法,一起建立祭司的国度,现在预备好了要一起过约旦河,要去应许之地。12个支派,每一个支派每一个人都有分,怎么现在就在临门的这时刻,你们说你们不要过去了呢!你们要跟我们分开吗?

第二我觉得在摩西内心深处,他是回顾历史的,他也走过历史的,他带领以色列百姓到了旷野之后,他真是应该是非常深刻的记忆,那38年前那一次失败的教训。那时候他带着以色列的百姓在旷野的出埃及的第一代,来到了加低斯巴尼亚,来到那个地方,差遣了12个探子进入迦南地去勘查一下,结果这12个人回来的时候,有10个人报恶信,只有约书亚和迦勒说我们进去。

民数记13章这12个领袖查看迦南地这38年前的这一个事情,也许以色列的第二代的感受不是那么的强烈,但是对摩西来讲他是很强烈,因为他知道就是因为他们的不信,就是因为那时候不愿意进迦南,他们在旷野漂流了这么久,这么久,受尽了这么多的痛苦、得罪神。那现在又有两个半支派的人说我们不要过约旦河,意思说我不要进迦南,我不要去应许之地。我想摩西的心里是很战竞的。

但是感谢神,我觉得摩西是一个睿智的领袖,他听了这两个半支派的声音,我相信他也去把另外九个半支派的领袖请过来,也把约书亚和以利亚撒请过来,大家都好好听一听这两个半支派他们的说法。然后他渴望或者是说他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作出一些决定,或者至少他要在众人的面前领受上帝的决定,上帝的旨意来作出一些决定,这不容易的。

眼光,眼光是心灵的视觉,在摩西的身上我们看见上帝赐给摩西这属灵的特质,像摩西这样的一位,对神永永远远充满了信心。信心也是一种眼光,像摩西这样的一个人总是与神有那么紧密的亲密的关系,像摩西这样的一个人得着神自己的拣选,对于时代、历史、人群、人性、他都有深入的了解。他带领百姓这几十年的里面,从为奴之家来到旷野之地,从最危急的埃及追兵到上帝打开红海。摩西认识神,因着不断的认识这位引领他的神,他一直被神提升、提升、又提升,他的眼光真的是很宝贵。

眼光是什么?眼光包括了透视与先见,有眼光的人能够看见并能够倾听未来的事,有眼光的人能够看得见也能够倾听得到未来的事。一个属灵的人,一个被主拣选的伟大的领袖,总是能够向前看,而且他高瞻远瞩能够看得远,有深度也有高度。他不单能够对于每件事情都能够站在高处来看,看得远、看得深。更宝贵的,一个有眼光的人是能够认识人心的一位。对于人心内里的善恶真假,他是能够认识,他的眼光似乎有点透视,也可以有一点前瞻。其实这样的一个领袖,像这样一个神的仆人,能够有远见,能够认识人,今天真的不太多。眼光不单只是透视和先见,看事和识人,眼光也包括了乐观和希望。

虽然摩西遇见无数的困难,挑战从来没有停止,有些是间接攻击他,也有一些直接攻击他,但他总是乐观的面对每一件事,而且凡事靠着主都带来希望。因耶和华的同在是我们的喜乐,因耶和华的同在是我们的力量。在神所拣选的仆人的里面,显然很少是悲观的人,没有什么悲观的人会成就伟大的事,神国里的事。也没有什么悲观的人会成为伟大的领袖。对摩西来讲,纵使红海在前,追兵在后,他仍然能够说:看,耶和华要为我们行大事。悲观的人看每个机会中都有困难,乐观的人看每个困难中都有机会。悲观的人把困难放大,总按着自己的眼光,失去了应该可得的希望。乐观的人常常是有信心的人,而且他会正面的思考,总是能够站在对的位置,有准确的思维作出正确的判断。

我觉得对这个时刻,面对这个时刻,两个半支派的领袖们这么认真的来要求,我们看摩西怎么面对?怎么作决定?我觉得第一他是聆听,他让这两个半支派的领袖们,把他们内心的想法、渴望可以彻底的说出来,完全的说出来。他不单听他们的请求,我想他也听到他们心灵深处的声音,那个灵里的那个渴望。接下来,摩西听完了以后,他对这两个半支派的领袖,或者其他边上九个半支派的领袖,他给了一个教训。摩西的训诲、提醒这两个半支派的百姓,在我们整个神的选民的里面最重要的是合一,今天你们提出这一个,是不是就是要跟我们划清界线。用约旦河划清界线,约旦河划不了真的界线,我们的心会不会因此就完全分开了。摩西看重合一,并不是说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是非常强盛的支派,你们就独立出去了,不是。这两个半支派并不是最强的,但是摩西不是看他的强弱,摩西是看我们是一体的。

第三我觉我摩西在听完以后,他真的想要帮助他们,所以他的智慧就是他提出条件,而这个条件够清楚,然后你们两个半支派的领袖是不是能够应允。至少这个时刻以及要来的日子里面,你们要应允、承担,而且要守住今天跟我们所立的约。摩西的要求就是说,好,今天你们妻子儿女都在这里,但是你们两个半支派的男丁,能够拿刀的男丁,要和我们九个半支派的人一同过约旦河,你们要和这九个半支派的男丁一同为应许之地争战,等到这件迦南地底定了以后。战争结束了以后,你们再回到约旦河东,领受你们的地。意思是说,你的妻子儿女可以留在这边,但是你们要和众百姓,你们的男丁要一起过去,和众百姓的男丁一起争战,这是合一中的一个条件,而这个条件是,你们要遵守一直到完成为止。

哇,这个很有意思,他们如果心中所渴望的约旦河东,那今天去打的是约旦河西,你等于是替别人打,但是这是摩西的要求,这是摩西的要求。感谢神哪,两个半支派的领袖就同意了。当他们同意的时候,摩西就勉励他们。所以我觉得第一个是聆听,第二个是教训,第三是要求,第四个是信任和鼓励。既然他们答应,摩西就信任他们了。我相信那时候,或者是别的支派,或者有些人就说,怎么可能,他们跟我过去,会啦,打一下就回来了,约旦河不是很宽,约旦河很容易回来的。可是摩西信任他们,摩西就对他们说,你们的答应是在神的面前的应允。所以摩西不单信任他们,摩西也鼓励他们,你们今天答应以后,应尽的责任,应付出的代价,什么事可行,什么事不可行。

第五,我觉得摩西为这两个半支派,以及众支派有一个爱的祝福,在这段圣经里面让我们心里很感动,以致于众人都愿意顺服在摩西的决定的里面,这是有智慧的政策,带出双赢,更带出荣耀。这一件事件在民数记讲到这里。

可是我们都知道后来,以色列就来到约书亚里面,他们就进迦南了,就攻打迦南。在约书亚、摩西离开了以后,他们就攻打迦南了,然后在攻打迦南的整个的日子里面,多久呢?大约是七年,那意思就是说,这两个支派的男丁和其他九个支派的男丁为了要得到整个迦南地,他们离家七年,等到底定了迦南了以后他们要回来。

他们回来的时候,在约书亚记22章里面有一个记载,就讲到他们回来的时候他们要筑一个坛,要纪念这件事情叫做证坛,“证”是见证的“证”,祭坛的坛。那我想这一段记载请诸位自己回去看约书亚记22章。那意思就是说这两个半支派的百姓的男丁,他们真的遵守了摩西的规定。虽然那时候摩西已经离开他们了,虽然摩西已经回到父那里去,但是在整个迦南争战的里面,这两个半支派人没有缺席。

从以色列人过约旦河在迦南地争战总共大约七年的日子里面,这意味着这两个半支派的男丁,他们和其余支派的弟兄在约旦河西一起争战,七年的时候他们才返回河东之地,令人感恩,也令人感动的是他们守了他们的承诺。他们对他们是选民,有长期的委身,而我深深的相信,在这些争战的日子里面,他们肯定又更经历也更看见上帝奇妙的作为,看见耶利哥城是怎么倒塌的,看见神怎么藉着祂自己的奇妙的作为带领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得胜。约书亚记22章的证坛也是见证,也是宣告他们是属神的,他们敬拜这位神。那个证坛是生命的宣告,是信仰的宣告,是传承的宣告。我插一句,我觉得在整个故事的里面,整个的记载里面。其实有一个另外一个关键的人物,叫做非尼哈,这非尼哈是亚伦的孙子,后来也承接作大祭司。

睿智的眼光,在复杂和困难的事件要来处理,这处理不是只有把一个事情说这样就这样,大家就遵守这个事而已,不只是这个事,是面对这件事情有关的这些人的心,大家的心都能够阿们吗?大家的心都能够服气吗?在这么样的一个难以处理的事件中,能够得到如此美好的结局,而且我们读32章就知道,其实摩西作这个决定的时间是很短的,在那么短促的时间的中间要作出这样重大的决定,令我们非常的赞佩,摩西实在是一个伟大的摩西,但是他的这个智慧,睿智的眼光,真的不是人人都有的。

我们看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眼光,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在摩西的身上我们真的可以看见。第一他为父的心怀,虽然他是利未支派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慢慢发现,利未支派的领袖慢慢就很清楚就是亚伦和亚伦的后裔。摩西是利未支派,但是他基本就是属于神和整个以色列百姓的最高的领袖,他不是说自己是什么支派的,他就是爱每个以色列百姓,何况这对他来讲,他这时候一百廿岁了,这些孩子们还差不多四十、四五十岁,有的更年轻。那个为父的心怀是令人感动。

保罗也劝我们事奉主的人,要有为父的心怀。为父的心怀就是,不是在那个小的事情上在那边斤斤计较,不是在那些某些不如我意的,不是真理的一些事情只是作法的一些事情,在那边论斤论两。第二摩西有宽阔的心胸,这一点我觉得是最了不起的,在整个圣经的里面,那么多神的仆人能有像摩西这样宽阔心胸的,真的太少太少,真的太少。

第三因着他紧紧跟随神、认识神,圣经特别说他是与神面对面说话,以致于他很敏锐的就知道其实神的心意在哪里,明白神的心意不是一蹴即得的,明白神的心意是长期的跟随、紧紧的跟随、天天的亲近,这样才能够得到。而这样的眼光,这样的心胸,为父的心怀让以色列在一个危机的时刻,因着神赐给他领袖,祂仆人的智慧成为转机。而又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我们看见他带领,他虽然离开,但是他所留下来的话语,要求和榜样,让以色列在整个国家的建造的里面,继续的往前。

当我学习这一些的时候,我真的想到一个主的仆人,他已经安息了。就是中华福音神学院的创院的院长—戴绍曾牧师,对信友堂很多很多的弟兄姊妹特别年纪长一点,在教会久一点的弟兄姊妹应该都认识这位戴牧师。戴牧师,我觉得他从神那里领受一个非常宝贵的一个异象,然后神赐给他一个独特的眼光。他在1970年,就是50年前设立了中华福音神学院。我记得很清楚他对我说,他说那时候有两个最关键的因素,神一直放在他的内心中让他里头好像不能够止息,其实那时候他已经是高雄圣光神学院的院长。那时候他才三十几岁。

他说有两个因素,第一个,他看见台湾的教育,他说那个时候台湾能够考上大学的,那时候都是大专联考,能够考上大学,放榜录取的大概是考生的百分之十、九到十是录取的,另外有很多人就落榜了。可是年年这个大专联考都是一个大事,大家都要挤入这个高等学院。他就看得出来台湾经过这些日子以来,那个教育根基渐渐提升,而教会的传道人的条件也要渐渐提升,这是他第一个看见。因为他自己作高雄圣光神学院的院长,所以他接触很多很多的传道人,他知道传道人的条件。

第二他说他看见在1965年到70年这个五年、八年的里面,上帝很赐福台湾的学生工作。那时候台湾的学生工作有一个蓬勃,一点小小的复兴,然后在那蓬勃和复兴中间,有好些优秀年轻人委身,献身要作传道人。他觉得需要有一个好的神学教育、神学院来带领他们。我读他的见证,也跟他私底下很多次谈话,他说那艰难实在太大了。他说他觉得唯一能够使得他能够做这件事,而可能给别人有一点信任的,是因为他是戴德生的曾孙。因为华人教会对戴氏家族有一份很浓厚的感情,这都是他自己讲的。

他其实用两句话来形容那时候的艰难。我,诸位如果对这段历史有兴趣,你可以google戴绍曾“中国人你在哪里”读这篇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历史。其实中有两句话,他说当他要鼓励和推动这个神学教育的时候,他说两句话,第一听说神学就摇头,第二句再谈联合就想走。他意思就是形容这个的艰难,可是他很坚持,因为那是异象,那也是他的眼光,感谢神。

我读华神的历史,1970年那真的叫做筚路蓝缕啊,非常非常艰困,经过了五十年。从中华福音神学院毕业生两千人,我们教会很多的牧者都是华神毕业生,两千人遍布全世界,遍布全世界的华人教会,算是一股中流砥柱。我想我们不容易理解,那五十年前怎么会能够作出这样的事,教会的领袖都反对,但是神把那样的眼光,把那样的睿智赐给祂的仆人戴绍曾牧师。

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摩西,一个为父的心怀,一个宽阔的心胸,而有一个睿智的眼光,当我们要往前,当教会要往前。弟兄姊妹,让我们来寻求神,青年人、青年的弟兄姊妹,让你们愿意服事神,愿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给我们希望,给我们愿望。

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今天我们向祢呼求,在祢的教会中兴起人来。主啊,祢兴起的人,祢必定装备他们,祢兴起的人,祢必定引领他一生,负他的责任。主啊,求祢为我们的教会不只是今天,而且是、更是未来的年日兴起许多的人来。主啊,在艰难的困难的事上,主啊,让我们有那睿智的眼光,有那宽阔的心胸也有那为父的心怀,带领教会能够得蒙祢的保守,也得到祢的祝福,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