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经文:使徒行传20:17-24、35
(17-24节)保罗从米利都打发人往以弗所去,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来了,保罗就说:你们知道,自从我到亚西亚的日子以来,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又对犹太人和希利尼人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原文是心被捆绑),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35节)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今天,我们想把焦点放在,“施比受更为有福”。我们需要在开始进入经文之前,三点的说明,有关于我们读这段经文的心态,以及这段经文一些背景的调整。第一个部分,保罗在米利都,跟以弗所长老告别的这段话,很多的基督徒非常地喜欢,包含我自己,它感动了历代,甚至现代许许多多弟兄姊妹。但是,却不少的弟兄姊妹,包含我,对他们来讲,这段经文可能跟他们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因为保罗在这里,他告别的对象是作长老的。我们心里面就想说,我不是长老。或者是保罗说他是我们的榜样,当他说他是我们榜样的时候,言下之意就是要我们效法他,我们心里就想,我不是宣教师,也不是使徒,你的格调太高,你的等级太高,为什么要效法你?如果我们这样来过滤,结果这整段的经文就是一幅感人的惜别会的画面而已。

这是第一个的偏颇,第一个缺憾,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心理来读这段经文的话。第二个部分,今天的讲题是“服事者的生命路程”,如果我们有第一个、这样的一个缺憾或偏颇的话,很自然地,第二个同样的问题跟着来了─服事主的人,谁是服事主的人呢?我们可能就会说,既然我不是长老,我又不是使徒,不是宣教师,所以,这段经文对我能够说的恐怕没有很多。如果我们会说前面那两句,我想我们也同样会说第三句─我也不是服事者。到底服事者是谁?你会心里想说,至少不是我,我不是服事者,我不是服事主的人。

今天的讲题是从保罗的话里边截取出来的,“服事主的生命路程”,18、19节那边讲到,当保罗在米利都,以弗所的长老们来到米利都,他们见面的时候,保罗开门见山─“自从我到亚细亚的日子以来,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

这里出现“服事主”这个字,然后到了后面,特别是23、24节那边讲到,保罗说到他在各城有圣灵的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在等待着他,然后24节他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上帝恩惠的福音。”从这两句里边截取今天的讲题。服事主是谁呢?这里服事主还是在讲保罗,我不是保罗、不是保罗所说话对象的那些长老们,所以这服事主大概跟我有点远!

这是第二个缺憾,如果我们读这段经文的时候,有这样的潜在心理。第三个,也跟今天的题目有关,我特别用了“路程”这个字,这是一个生命的路程,想到这个路程,我们一定心里想说:“要讲的就是保罗的第三次旅程,他一生都在旅行布道。”如果我们把这个路程,这个旅程想象成─我没有像保罗这样到处旅行的人生,他是到处去旅行,到处去服事,我却安定得很。而且我们并没有像保罗一样的颠沛流离,还要有这样的一个非常触动、深刻的道别,一个惜别会。

如果我们这样来想这段经文的话,真的我们缺憾还满多的。当然,我们真的不像保罗,我们并没有像保罗一样,有所谓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旅行布道的这种颠沛流离式的旅程、路程,这是事实。以情境的角度来讲,今天你我所讲的、所谓的旅程,其实就是现在到处去旅行、旅游,对我们来讲,那叫做“旅游”,那个不叫做“旅程”,对我们而言,那个不是我们的路程。这三个缺憾,如果是潜在我们的心中、来读这段经文的话,很可惜。我不是长老,难道不是长老,就不用谨慎?因为保罗劝勉当时的长老,要为自己谨慎,要为群羊谨慎;我不是使徒,就不用效法保罗?我不是服事者,难道这段经文就对我没有任何的对应吗?如果人生中没有像保罗这样的旅程,难道我们就没有在这段经文可学的地方吗?

今天我们活在一个相对安舒的日子当中,并没有颠沛流离,我们所谓的旅程其实是旅游。但是如果把自己的生命,把信主的历程想象成是一个旅程,即便跟保罗的三次旅行布道相去不远的那种旅程,这样来理解也不为过。所谓的路程或者旅程,journey,在圣经里边有非常丰富的描绘,它是圣经中非常典型,描述我们蒙恩的基督徒的生命,有很多的例子,甚至最根基性的,从旧约圣经里边,整个救恩论,最典型的那个形象理解,那个image,那个图画,就是出埃及记。什么叫救赎?什么叫救恩?出埃及记就是救恩最完整的一个prototype原型。

出埃及记就是一个旅程,他们离开了那个为奴之地,开启了他们新的生命的路程,这一个意象,这一个image,这一个图景,一直都是后来,不管是先知书、是到了新约里边,非常重要的救恩论的语言,每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就已然踏上了这个旅程,而这样的丰富的救恩的一个图景,也成为历代教会、两千年教会历史当中的许多的灵修神学的主题。

圣经里边,包含在圣经当中,彼得跟保罗都用,特别是彼得都用“客旅、寄居”这个词来形容。我们知道在旧约的时候,诗人的祷告就已经这样说过了,诗篇39:12:“耶和华啊,求你听我的祷告,留心听我的呼求!我流泪,求你不要静默无声!因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

到了保罗,在新约里边,他也提到,在以弗所书第2章提到那个中间隔断的墙,耶稣基督祂成就的救恩,“因为我们两下借着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这边提到的虽然是从种族上,说到那些外邦人有别于犹太人,他们在犹太人眼中好像是外邦的客旅一样,但因为耶稣基督救恩的关系,不再分犹太人、外邦人,他们是神国家里的人,但是这一个种族性的表达,后来就被保罗,也被彼得属灵化了。比如说,在彼得前书第2章讲到:“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

这个客旅、寄居的属灵路程,你跟我都在经历。曾几何时,我们被今天每日生活的安然、舒适、所谓的规律,甚至所谓的行礼如仪,磨掉了我们旅程的意志,磨掉了我们对旅程的想象。当我们失掉了这个想象,我们就会同时一并失掉了许多宝贵的属灵操练。

保罗讲,我行完的这个路程,他在24节讲了这句话,这个路程,其实,保罗也在另外提摩太后书4:7那边讲到“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原文里边那个字,可以有两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像赛道,比赛的赛道,是一个race、竞赛,但是它也可以是属灵的意涵,像这里所用的一样,表达的是人生的路程。

所以,不要以为这段经文好像保罗在讲他的三次旅行布道,在讲他的生命旅程,跟你我不太有关系,这是为什么我的讲题刻意用“服事主”的,而不是说“宣教”的旅程,我说“生命”旅程。实实在在,当然对保罗而言,他是在宣教布道,但是那其实也是他丰富的属灵生命的展现,服事者生命的展现,因此,一定能够跟我们有所对应。

说服事者是谁?是的,保罗在这里所讲的24节,他前面讲到他服事主,凡事谦卑,道道地地的,保罗在讲述自己的服事生命,如果要跟他比,我们感觉到说─我不如他,因此他所经历的一切,所操练的一切,所应该赋予于他的责任的这一切,恐怕对我没那么重要。但是注意看这段经文,保罗在24节这里,他所讲的这句话,“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上帝恩惠的福音。”没错,这里所讲的这个路程,是神量给他的职事,他要去完成这个职事,这个“职事”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在他本来的文字当中,这个字至少有四方面的意思,第一方面,这个字出现在路加福音10:40,那里讲到一对姊妹,马大跟马利亚。这对姊妹,妹妹在听耶稣讲论、讲道,马大在那边忙碌地伺候,路加福音说到,她伺候,因为伺候的事情多,心里就忙乱,“伺候”那个字就是这里这个字,就是保罗在这里讲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是那个“伺候”,可以把这个职事了解成,是预备餐食所需要的服务,它就是一个服务。

这跟你有关吗?这个字的另外一个意思,在使徒行传第6章,教会在那里发生一些事情,那些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他们的妇女被忽略,因为在天天供给的事情上面,忽略了她们,这里“供给”的那个字,就是“职事”。所以如果从这样来理解的话,这里所讲的职事,讲的是帮助,或者是支持,或者是分配的意思。举凡我们参与帮助人、支持人,或是做分配的,它可以是赒济的、善捐的,它可以是物质层面的,它可以是力量层面的,包含比如说,保罗在这次的旅行布道的回程当中,他收集了在马其顿教会的这些捐款,他在办这个捐项的事情,要帮助耶路撒冷那些缺乏的弟兄姊妹,他办的这件事情的本身也叫“职事”。

在罗马书15章用的字是跟这个是完全一样的,就是对别人给他们帮助,去关心人,去做分配的工作,去做支持的工作,这个也叫职事。这只有教会的执事,长老、牧师在做吗?这跟你有关吗?更宝贵的,当然,这里职事是讲到保罗他使徒的职事,但是这个字,在新约有很丰富的用法,最关键的一个用法,在以弗所书4:11-12,那边讲到“祂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那个“其职”的“职”,就是这里保罗所讲的这个“职事”。以弗所书4:12讲的各尽其职的职,并不是11节讲的使徒、先知、传福音、牧师、教师他们的“职”,是他们这些人一起配搭,要成全全部的基督徒,神的儿女各尽其职,你跟我都有份。所以,到底服事者在讲谁?我们每一个人。

再回到第一个,这段经文,保罗是在跟以弗所的长老们,后来还被形容他们是牧者,是监督,保罗在跟他们讲话,然后保罗说你们要效法我,他劝这些长老们要效法他。但我们心里想说:这个格调太高,我构不上,我们有时候看到保罗讲话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点担心,保罗说我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这段经文,为什么令人感动?因为短短的这段经文里面保罗哭了三次,哭得很惨的那一种,保罗讲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我在凡事上作你们的榜样”。这个好厉害,有些时候我们有所长,也总是有所短,我们大概不会在每一个方方面面都可以作别人的表率。确实,总是有缺的地方,当我们能够拍着胸膛跟别人说:我在所有的事情上,凡事上都作你的榜样,这个口气挺大的。我就不敢这样说了。

所以我们就常常很谦卑─你不要效法我,你看别人,但是,怎么叫作榜样?有些时候,我们的谦卑,不想作别人的榜样,认为没有资格作别人的榜样,它有时候是变相的逃避责任、推卸责任。如果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说,你可以跟所有的人学,就是不要跟我学,听起来是很谦卑,可是这句话背后恐怕有问题,即便这个父亲他知道自己有软弱,但是他是否也有看到他的责任呢?当榜样的思维出现的时候,其实背后就是一种责任;当榜样的思维出现的时候,背后就是一种关系,因为你care、你关心那个靠近你的人,那个看见你的人,那个跟你有关的人,你不希望他因为你的存在、因为你的行为、因为你的言词而受挫,所以榜样的思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当我们看这段经文的时候,我们不要再说:“我不是宣教师,我不能够学保罗,保罗格调很高,我不是长老。”保罗在圣经,在罗马书,在其他的经文当中,讲了好几次,保罗他真的不会害羞,他还满常在意要劝收信的弟兄姊妹要效法他,这可能跟初代教会刚刚成立,没有新约圣经在手上,许许多多的信仰就是靠口传跟生命的见证,活现在他们当中。他们要怎么来理解福音?怎么来了解救恩?怎么来活出信仰?没有办法透过像今天这么方便的查经,他们直接要跟人互动。

在这个意义前提下,保罗三番四次地强调,比如哥林多前书第4章:“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你看,我求你效法我,哥林多前书11:1,他没有讲完,他的重点其实在这里,“你们该效法我”,下面一句,“像我效法基督一样”。以弗所书第5章说:“所以,你们该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其实我们都在效法,都在寻求榜样,并且同时,自己是榜样。没有人可以幸免,不要以为只有作牧师、长老、传道的才要榜样,然后你觉得你不需要榜样,你觉得你没有影响力。每一个神的儿女,当我们蒙恩得救之后,已然进入了这个旅程,每一个蒙恩得救的基督徒,已然就在服事的行列里面,也因此,每一个基督徒,每一个神的儿女,已然就是一个不断在效法,同时被效法的过程中。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来看,服事者这生命的路程,是一个怎么样的路程?使徒行传第20章,是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回程的开始。他脚步匆匆,经文20章都在描述他的旅程,描述那个地名,中间只有两个事件,一个事件就是犹推古,听保罗长篇的讲道,睡着了,从三楼的窗台掉下去,就死掉,后来复活的神迹。第二个事件,就是保罗在米利都跟长老们的讲话,一篇长的讲话。我上一篇讲道的时候有提到,使徒行传有十篇的讲章,这一篇不像典型的讲章,是一个长的讲论,是唯一的一篇,他的对象是所有的基督徒的。其他的讲章都是对不信主的人,包括在雅典那一次,是跟希腊人讲道,所以这一个是非常特殊的一篇长篇的讲论,在这篇长篇的长论当中,我定下这个题目,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服事主的人,我们的生命路程,有什么特质?

这次我把焦点放在“施比受更为有福”。“施比受更为有福”这句话,学者们一直在研究,因为福音书里边,我们知道耶稣好像没有讲过这样的话,至少没有完完整整的字眼。当然,如果要有一种主题的对应的话,应该是有的,当讲到施舍、施与的时候,因为讲到“有福”,就想到马太福音的登山宝训,在登山宝训里除了八福之后,后面所开展的讲论当中,里面有提到施舍的教导,从那个教导里边衍生出耶稣说过这句话─施比受更为有福。

有的解经家告诉我们,很有可能耶稣的这句话“施比受更为有福”,是完整的一句话,是在他复活后、升天前,大概那四十多天里面,使徒行传第1章里面记载的那段时间里面的讲论的其中重点。什么叫“施比受更为有福”呢?我就把这句话直接套过来,用在服事的生命上,用在保罗作为一个宣教师,用在以弗所的长老们,以及用在20章里边出现的每一个人名。

20章里面出现了很多人名,第一点,我们要问的问题是,服事者的生命历程是怎么样的?第一,作为一个服事者,一个服事的人,他是一个愿意去建立别人,愿意去带领人的人,也许他并没有特别多的斤两,但是他就在他自己既有的基础上,愿意去扶别人,那些可能比他弱的,比他晚信主的,灵性上比较浅的。他愿意去建立人,去带领人。保罗是由始至终一直不断在建立门徒,去带领人,去鼓励人出来服事的人。20章里边出现的人名,第4节一连出现了七个名字,第4节“同他到亚细亚去的”有这七个名字:所巴特、亚里达古、西公都、该犹、提摩太,推基古、特罗非摩。这七个人,他们是保罗在前面两次半的旅行布道当中,所到过的地方的人,而且非常有代表性。

代表马其顿的,是所巴特,所巴特来自庇哩亚,是在马其顿;亚里达古跟西公都,这两位是来自帖撒罗尼迦,这都是在马其顿的地方;代表加拉太,在那一大区地方的人,是该犹,他来自特庇;还有提摩太,来自路司得,特庇和路司得很靠近,是在加拉太那一区,第一次旅行布道的时候。代表亚细亚的有推基古和特罗非摩,他们来自以弗所,在加拉太的下面,那一个地区。所以,保罗第一次宣教布道、第二次宣教布道的地方,他不单是走过传福音,他在当中兴起一些人来,他把一些人带起来,培育他们来服事。服事者的生命旅程,要常常关注,不是只有自己在服事,他愿意把人带起来,培育这些门徒、跟着他。

除了服事者的生命,第二个部分,就是他常常记念主内的肢体,他非常珍惜主内肢体的连结。我们看到保罗他在赶路,这第三次旅行布道的回程,他赶路的最大原因,是要赶在五旬节之前回去耶路撒冷,因为他要把他身上的巨款,他应该有巨款,他一天到晚在想念他的母会,想念那一些主内弟兄姊妹的需要。

使徒行传第2章,圣灵五旬节降临过后的那一个教会的生活形态,他们凡物公用的那一段经文,讲到他们当中没有缺乏、彼此帮补,那个事件里边,他们变卖田地、家产,和物质、物资的层面去理解。但是那个经文背后,除了物资那是最基本的层面之外,他们是非常深刻的生命、生活的连结,这个连结一直不断在使徒行传发展下去、当福音往外传了,不只局限在耶路撒冷教会,传到外邦教会了,这一种的精神,这一个生命的教导,这一个肢体生活彼此相顾的操练,一直不断地展现出来。

一个真正的服事者,不是只有一味地自己在做事,真正的天路历程上并没有个人英雄。是的,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许多所谓的属灵伟人,但是这些伟人从来都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你构不到的人,他们是在人群中,是在肢体中的人。一个真正的服事者,非常重视团契,真正意义的团契,不只是来查经、看圣经,不想看人的脸,就走了,而是愿意与人互动,就像保罗一样。从这一点要往下讲,服事者,不单是一个愿意带领人继续服事,建立门徒的人,服事者是愿意在生活当中,跟弟兄姊妹更多的互动,能够继续在生活当中实践信仰的人。

第三,服事者是一个真正扎根,愿意以神的道为他生命的中心的人。20章讲到保罗在赶路,但是在20章也很多提到保罗不断在劝勉人,然后就发生了犹推古从窗台掉下来的事件。犹推古从窗台掉下来的事件,是因为保罗不断地在讲论,保罗很巴望自己能够尽量争取时间、机会,用神的道来建立人。服事,可以跟我所讲的那个职事的意义,预备餐食的服务,支持别人的帮助、分配,参与一些事工有关,但是它也一定是跟神的话语有关。但是,跟神的话语有关的意思一定是站在讲台上讲道吗?请注意犹推古的这个事件,犹推古事件是在这章经文的第7-12节,这边记载了这个神迹。

在这段圣经里边,三次出现,第一次,第7节讲到:“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保罗因为要次日起行,就与他们讲论,直讲到半夜。”和合本用“讲论”这个字。第9节:“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这边和合本用“讲”这个字。然后,第11节:“保罗又上去……”,神迹发生了,他好好的,他的灵魂还在他的身上,保罗并不会因为行了一个使死人复活的神迹,他就继续在这个神迹的威风、荣耀里面,继续再行更多神迹,没有,和合本圣经说“保罗又上去,擘饼,吃了,谈论许久,直到天亮,这才走了。”

三次出现“讲论、讲、谈论”,其实这段经文的这个字,它更多是一种对话式的,是在谈论。把这样的了解放回到那个意境,就更加明白,他们能够通宵这样进行,其实保罗很有可能是坐在他们中间,在这个三楼的楼房里面,到底挤了多少人,我们不晓得,但还满多人的,他们渴慕、想要更多地认识真理,而这个认识真理的方法,当然包含有所谓正式的聚会,有擘饼,好像有圣餐的举行,好像有正式的讲道,但是恐怕他们并不是所谓的崇拜时间一直都是这么长,十几个小时,他们当中可能就散会了,他们还留在那边侃侃而谈。保罗在那边谈论,他们在谈话,可能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在问问题,保罗就回应他,可能这时候有人上前来,保罗握住他的手、继续跟他谈,从信仰、生活、辅导,我们以一个基督徒很通俗的话,这里保罗其实是在进行一个灵性咨商,可能一个灵性的辅导,灵性的协谈,灵性的鼓励,一个谈话,一个以神的心意、以神的旨意、以神的话语为根基、为根本的交谈。

这一定是要传道人、长老才能够做的事情吗?保罗做这个事情,他在做,但是每一个神的儿女,我们也可以做这个事情,当我们老朋友见面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促膝谈心,谈到天亮。我以前在神学院的时候,考试没有专心读书,因为心里挂了什么事情,就跟同学到天台上面,两个人在那边彼此祷告,一直谈话、一直谈心,一种生命的交集,一种生命的交流,我们愿意花上时间,去倾听,也愿意花上时间去以神的话建立人,这个跟前面的两个还是有关系的。服事者的生命,愿意引领人来服事上帝,愿意去扶持人,愿意以神的道为核心,来帮助人。

第四,这段经文里边,保罗讲过三次“我知道”,然后他讲了三次“你们知道”,保罗能够讲“你们知道、你们知道”,其实“你们知道”是他的整篇讲论的开始,当他在米利都见到这些长老们来的时候,18节“你们知道,自从我在亚细亚的日子以来,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后面两次的“你们知道”仍然是一样,“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

保罗把整全的福音,也不徇人的情面,讲给他们听,到了第三次的“你们知道”,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经文“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之前的那一节:“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能够讲出这句话,就证明一件事情,保罗跟他们的关系非常的close,保罗是活在他们中间,他不只是在努力带人起来跟他服事,他不只是一个愿意去倾听人、帮助人的人,他是愿意把自己摊开,用他的生命去说话的人。

真的不容易,我们要靠着主的恩典,试着,也许直接说,也许间接说,让别人愿意因为我们的存在,我们的服事,我们的所做所行,让他们会羡慕耶稣,也想要学耶稣,想要像耶稣,巴不得耶稣基督的恩,祂的能力,祂的爱,更多展现在我身上。我们只有这一种的精神,榜样的精神,责任的精神,服事的精神,路程的精神,既然是路程,它有时候高、有时候低,有时候可能得、有时候可能失,但是,从来都不失焦,我们在这个路径上面,来一同寻求上帝,学习施比受更为有福。

施跟受这两件事情,好像我们觉得似乎施跟受,同时只能够有一个,要不就是有失、没有受,要不就是有受、没有失,或者是两者都没有。好像很难去想象,同时间有施又有受。其实我们知道,不要讲圣经本身,不要讲耶稣讲的这句话,每一个人,在你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在成长过程中间,我们一直都活在这个状态中,不是吗?我们一直都活在施跟受的状态中间。当然,罪,破坏了我们,让我们从此以后越来越只想到受、而没有施,而耶稣基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腓立比书第2章说祂“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样式”的这位舍己的耶稣,祂颠覆了在罪底下的生命结构。

弟兄姊妹,不要再说我不是使徒、我不是长老、我没有在旅行中,我们都在其中,我们就是服事者。而作为一个服事者,我们效法耶稣,耶稣是怎样的生命?是一个施的生命,不断心中有别人的,愿意为别人付出,这不表示他就没有受,这不表示我们今天每一个在神面前作为服事者的,我们就不用受,什么时候当我们发现我们生命中间少了施,我们只有受,求主恩待我们。

当我们没有受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样施,确实的,很多的弟兄姊妹,在服事主的过程中间,发现自己总是很不够,很缺乏,他们想要更多的装备。没错,我们需要更多的装备、更多的领受,但是你发现,真正驱动我们的,应该是施的那个思维,当我们有一颗愿意,蒙恩了,领受了主极大的恩典,测不透的那份爱的时候,我们愿意以感恩的心去回报神,去领受在祂爱中的使命的时候,是“施”这件事情引导我们去怎么样看待“受”这件事情,好叫我们的生命被滚动起来,就愿意更多殷勤地服事人、服事主。我们会愿意更多地委身在其中,各个方面,物资的、金钱的、时间的、恩赐的、生命建造、关系建立的,我们愿意委身在其中。神的应许仍然是在保守我们,我们需要更多的同心,在这条服事主的生命的路上,去活出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生命。

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我们仰望你,求你怜悯我们,我们喜欢过滤,甚至把你的话语也过滤掉了,但是主啊,求你的话来炼净我们,让你的话来过滤我们心中的杂质、杂念,好叫我们的心可以向你敞开。让你的话在我们生命中间起作用,引导我们成为一个服事你的人,成为别人的同伴,建立美好肢体的生命,一同成为主爱的门徒,靠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