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拉基书的中心思想,要指责神的子民远离神;他们聚集而无敬拜、献有残疾的祭牲给神、听道而不行道、团聚而无团契、有工作而无真正事奉,所以不赐福给他们。原是圣洁的敬拜,变得冷漠、荒凉;婚姻和家庭制度崩溃,社会中充满暴力和欺压的事。他们相信神,却没有经历神的同在。他们以为神在极艰难的社会情况下没有出现,以致进入没有盼望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以色列人,极需回到神的真盼望当中。
今日的社会也充满患难、痛苦。人远离神,不遵守神的典章律例,生活在枯竭当中,没有盼望。在人类社会层面,战争和国际恐怖活动频仍,经济上出现各种欺压;在个人层面,今日的人充满愤怒,疾病、事业、工作和家庭出现问题,却无法解决;教会软弱无能,不能回应社会问题。玛拉基书清晰地表达在神当中有真正的盼望。神希望祂的子民回到他的律例典章,得到真盼望,享受神赐予真正丰盛的生命。
盼望在万军的耶和华
在玛4:1-3,神给敬畏祂的名的人立下应许:“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秸,在那日必被烧尽,根本枝条一无存留……你们必践踏恶人;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如灰尘在你们脚掌之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我们的盼望,在于神和祂所定的日子。神给予祂绝望的子民满有盼望的回应:“但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原文是翅膀)有医治之能。你们必出来跳跃如圈里的肥犊……你们必践踏恶人。”(玛4:2‐3)神要子民回归到真信心的丰盛里,在信心失落的时候,要相信万军之耶和华,相信他派来的弥赛亚会来到世上,结束人类历史,消除罪恶。
信心的“对象”最为重要。玛3章表明创造万物的神是满有权能的,是神子民的信心对象:祂在历史的中间点差儿子来到世上,在十字架上彰显祂的爱。祂是有权能有慈爱的神,祂会在历史终结时,铲除一切罪恶的,让属神的人回永恒的天家。祂是主宰历史的神。
玛4章的主题则是“盼望”。我们的盼望,在于万军之耶和华,在于祂派到世上的“公义的日头”,在历史终结时审判罪人,领属祂的人到天家。在3:6-14提到,神要兴起属祂的人,在没有盼望的时代彰显祂的律法,做时代的见证人,将人呼唤,带到神面前。如以利亚和施洗约翰便是神的时代见证人。
其实,玛3章和4章的信息非常相似。信心和盼望是不可分割的;盼望,就是信心向前看!正如加尔文所说,盼望无非是永恒的相信。
在3章和4章都提到了神的名称。在两约圣经中神的名称殊多,在旧约最常见的,莫过于“耶和华”。因为神选召了以色列民,领他们离开痛苦和奴役之地埃及,所以特别将自己的名字启示给以色列人。“耶和华”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是”,代表祂是自有永有,永恒的神。但对活于苦难中的犹太人,“耶和华”这个名字更积极的意含是“I’ll be that I’ll be”,即“我是那位在未来任何环境里面你所需要的神”。对于受苦中的以色列人,他们的神需要包含上述的两个特质:自有永有、超然的神和任何环境都愿意帮助他们的神。
神学上这称为“神的外观”:神愿意来到世间和我们同在。神在旧约圣经中在不同情况显然就有不同的名字。在亚伯拉罕献以撒作祭时,神是“耶和华以勒”,祂必会准备,以山羊羔代替以撒;诗23篇提到“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必领人走在人生历程;在面对属灵争战时,“耶和华尼西”是我们在争战中的旌旗,领我们在属灵战争中得胜;当心里不平安,经历患难时,“耶和华沙龙”必会赐平安。盼望在耶和华!
然而,我们所盼望不仅是耶和华。玛3:1提到神“差遣我的使者”。神的另一项工作,是要选定临到世界审判的日子:“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如灰尘在你们脚掌之下。”(玛4:3)这个“所定的日子”,所描述的事和3:5提到“我必临近你们,施行审判”是同一事件。在这个日子来到前,我们要相信、要盼望万军之耶和华。耶和华已完全定好所有日子,有其计画和时间去处理世上的事。我们不必担心恶人得不到惩治,要向前信靠神,安心等待耶和华的显现,彰显他消灭一切罪恶的权能。神是公义的神,只要祂的日子来到,罪恶和邪恶势力必被彻底铲除:“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秸,在那日必被烧尽,根本枝条一无存留。”(玛4:1)
有时神的工作未必如我们所想,在难苦未临前神已先将其挪开。有时,神会要我们经历患难,彷如保罗身上的刺,一生留在他身上,让他谦卑、经历神,一生帮助他倚靠神,认识神的大能和自己的软弱;经历过人世的痛苦,才会知道盼望是来自神。真正的信心建立在神之上,并非在自己之上。今日不少新纪元运动,都教人将信心和盼望放在自身,相信自己是神,将潜在的神的潜能发掘出来。公义的神必除去不公。我们要坚心相信神,依靠神,不是靠自己。基督徒也不要把信心放在祷告上;不然祷告不应验,便会怀疑神、远离神。现时盛行的信心运动,只将盼望放在信心和祷告之上,可是信心、盼望在于耶和华和祂定规的日子。特别在今日这个艰难的时代,我们仍要在黑暗中对神有盼望,决不可通灵交鬼──圣经警告我们不要做出这种神不喜悦的行为。这是撒但的圈套,引诱你投靠牠,然后一生要折磨你;故我们要投靠神。
盼望在公义的日头──主基督
在玛4:2神向敬畏祂的人预表基督的降临:“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其光线(原文是翅膀)有医治之能。你们必出来跳跃如圈里的肥犊。”盼望不只在神,也在“公义的日头”──神所差派的基督。在路1:78-79,神藉撒迦利亚之口再度宣示基督的来临:“因我们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在玛拉基先知的时代,人们仍然向前望,等候“公义的日头”;但我们却是向后看,信靠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死、爱我们的主。基督降临是历史中最重要的事情。基督来之前人类没有盼望,外邦人敬拜各种神祇,却没有一个是希望之神。保罗便在罗15:13称基督是“使人有盼望的神”。基督已至,祂是“公义的日头”,是生命和能力的源头,祂在十字架上的救赎使人得医治,应验玛4:2所说:“其光线有医治之能”。耶稣基督是盼望,是丰盛生命的源头。
玛4:2提到敬畏神的人“必出来跳跃如圈里的肥犊”,这象征了从基督所得的新生命。基督是唯一、永远的盼望,徒4:12明言:“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科技只可改善人的肉体生命,但只有耶稣基督的十架救恩能带给我们永生的盼望;政治军事能压制人犯罪的行动,但不能改变人心中作恶的意欲;教育可让我们学习神的道德律例,但却不能教我们胜过罪。耶稣基督是唯一教法,真正盼望,祂是神的儿子,是新约的万军之耶和华──祂在约翰福音的七次讲道以耶和华“我是”自称,一如旧约的耶和华。耶稣基督是今日人类社会的唯一盼望,是任何情况下我们都需要的神。
耶稣是“我是”自称来表述自己不同的属性。祂说“我是生命的粮”,因在空虚的人生,耶稣基督是唯一的盼望;祂说“我是世上的光”,因祂是一片黑暗中人真正的盼望;祂说“我是门”,因祂是通往永恒丰盛生命唯一的门;祂说“我是好牧人”,因祂是信徒身体复活的唯一盼望,给人享受永远的福乐;祂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因祂是让人认识神、进到永恒生命的盼望;祂说“我是真葡萄树”,因祂是生命源头,是回归丰盛生命的唯一盼望。
盼望在神子民时代的见证
盼望不仅来自万军之耶和华,也不仅来自“公义的日头”主耶稣基督;现今人类的盼望,也来自神子民时代之见证。玛拉基时代神子民的社会,多灾多难,让人感到毫无盼望,感到神很遥远。玛3章讲到敬畏神子民的见证,是时代的盼望。敬畏神的人,有美好的团契生活,成为孤单寂寞的人的朋友,是神所爱、所兴起的子民,要在绝望的人群当中成为神的见证人。
基督徒要成为顺服神、遵行神旨意的人。神子民时代的见证人,就是真有行道的神子民。当时,神的子民陷落在生命枯竭、社会一片混乱,似乎看不见前景;他们虽然有神的道,有神的律例典章,但没有去行──神的祝福不能临到他们身上,临到他们身上的是神的咒诅。神要当时的子民学做行道的人,遵行神律例典章的人必得到神大大的赏赐:“遵守他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叫你得福。”(申10:13)
神为子民准备征服迦南时,并没有加强他们的军事力量,也没加强他们的经济实力,神唯一给他们准备的,是要他们学习遵行神的律例典章,不偏左右:“只要刚强,大大壮胆,谨守遵行我仆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离左右,使你无论往那里去,都可以顺利。”(书1:7)愿意遵行神律例典章的人必定蒙福,征服敌人,建立国家。
要在神的道上不至偏离,就清楚认识神的道德律例。神用以维持社会安定的社会原则,保守个人生命的道德伦理原则,就像祂所定下的自然定律,永不改变;不遵行神律例典章的人,灾难必要临到他的身上,要得丰盛生命就要行神的律例典章;偏离左右的人,只会自取灭亡。
基督徒要成为时代的见证人。人们看到我们蒙福,便知道该怎么走前路。在玛4: 5-6,神提到祂将要做的事:“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神要寻找顺服他的人,寻找在时代中将其信息传开的人,在耶稣基督再来前预备人心,挽回失丧人,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耶稣第一次来和再来之间的时间,就是末世。基督徒在末世,要在婚姻和家庭做好见证:因为婚姻和家庭出现问题,不只影响下一代,同时亦影响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
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的另一原因,是属神、愿意成为时代见证的人,要呼召这个时代的人,回到以前的信仰,即先贤先圣的信仰。现在人偏离神道愈来愈远。这不是一套新时代不需要的一套信仰,这是神永恒不变的道。属神的人在多元社会中仍要呼吁人回到神面前、回到神的道德律例典章里面;在主未回来以前准备人心,离开罪恶,带领失丧的人回到神面前。
故此,时代的见证人要有两方面的见证,首先是要遵行神的道,然后准备人心,挽回失丧的人,像以利亚和施洗约翰一样对时代有责任感,将自己放在神手中,被神使用。失丧的人看到时代的见证人,将看到我们的生命何等丰盛,知道自己是何等枯竭──在基督徒身上要看到真正丰盛的生命、生命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