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关于“认识自己”的问题,不管是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感觉所受到的影响,还是我们内心的需求与恐惧,我们都需要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知道怎样去打开自己的心窗。

上次我们说到了“性格”,提到性格没有绝对的类型,只有一些不同的偏向;一个人的性格如何,绝不只有你看见的那一面。

说到不只是你看到的那一面,我们自然大概会想到另一个问题:人人都有所隐藏,都会带有面具。不过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说人人都有一个“面具”不是说人虚伪,而只是说明一个事实,而不是一个评判。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触及最“真实的自我”之外,我们的内心都至少带了两层面具。最外层的面具,是用来展示那些“看起来很棒”的地方。我们通常说到的“对某人的第一印象”就与之有关。我们会尝试着让自己穿上社会所称赞的外衣,比如积极向上、考出高分、体面工作、努力社交、按时结婚等,用标准化的模板来迎合他人。

第二层面具,是用来隐藏的。由于偏倚的社会偏见影响,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讲不符合社会预期的部分隐藏起来。比如说,因为社会对于男性的认知是坚强强壮的,一个男孩,童年时“柔弱”的内在性格就会被自己否定、隐藏,从而使他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将自己的人格,转变成能够像他人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挫折会导致我们隐藏自己。“真实的我”其实都很难被我们自己完全认知。原因在于,我们在最初展露自己真实人格的过程中发现,“真自我”经常会与社会的期望、价值、标准相悖,所以会一直塑造“符合预期”的面具。

在我们童年时,戴面具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开始变成有意识地戴上面具的人。

是什么让我们戴上面具?普遍来说,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不敢面对不够完美的自己。

我们的自卑与防卫心理,是戴上面具的一个重要原因。去面对真实的自己是很难的,正视缺点、自我批评更是困难的,人们更倾向于承认自己的优点,而否认自己的缺点。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即使一个有着不良嗜好,如酗酒的人,当他人指责的时候,人第一反应不会是“你说得好对”,而是“没有啊,我哪里有酗酒?”所以,往往即便我们的内心明白他们说得没错,内心的防御机制还是会本能地选择肯定自己。

因此,当一部分的自我被反复暴露在公众的窗口下,我们被不停地指责、被要求改变的时候,大多数的人并不会选择艰难地认识和改变自己,而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否认,继而用自己的行动掩盖自己的内心,觉得这些缺陷根本没有存在过。

渐渐地,我们丧失了区分面具与自我的意识,不再去划分真实的自己与他人期待的自己。但是缺陷并未被解决,而只是被自己努力地藏起来了。

第二,我害怕自己的真实会伤人。

有时,我们的面具不仅是因为自己,还是因为他人。比如你的另一半给你精心做晚餐,满心期待,但对方的厨艺实在不怎么样。但你仍然选择真诚地称赞这顿晚饭,假装自己非常享受,因为你知道,对方需要你的正面回馈。

比起说出真实的想法,相爱的人往往会倾向于假装满足。在很多事例中,我们总会因为过于关心我们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或冲击,而选择沉默,特别是当影响的对象是我们深爱的人时。因为说出真实想法的结果我们无法预测,所以只能通过掩饰自己,假装自己非常满足来避免改变的发生。

这通常会导致我们回避亲密关系中已经浮现的一些问题。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即使有所不满也不会表示,或者最多是委婉地表现一些暗示。因为我们知道,对方在做这些事时并没有怀着对我们的恶意。但那些平常积聚的小小不满一直在堆积着,直到某一个地步在争吵中爆发。

其实,虽然真实会伤人,你依然需要对亲密的人说出真实的想法。不要害怕造成暂时的不快,长期积压的不满之后的爆发,才是杀伤力更大的。此外,“真诚”本身也是保证一段关系长久亲密的必备条件。

每个人“面具”之下想要隐藏的都不同,当然,每个人努力想要让自己看起来好一点也无可厚非。但是,“面具”是易碎的,真正的“好”,是由内而外的,“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过度使用“面具”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那么如何摆脱这种虚伪的面具效应呢?

箴言23:19:
“我儿,你当听,当存智慧,好在正道上引导你的心。”

领受神话语的智慧,认识自我,兴盛灵命,献上、开启新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