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经文皆采用《2010和合本修订版》。
第52句:拉撒路出来
约11:35-36、43-44、47-48、53:“耶稣哭了。犹太人就说:‘你看,他多么爱他!’……说了这些话,他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那死了的人就出来了,手脚都裹着布,脸上包着头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他,让他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召开议会,说:‘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若让他这样做,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毁灭我们的圣殿和我们的民族。’……从那日起,他们就商议要杀耶稣。”
1. 拉撒路是耶稣在伯大尼的好友。耶稣听说他病了,但过了两天才出发去伯大尼,那时拉撒路已死了。
2. 约翰笔下,突显了各人为拉撒路的离世而哀伤、耶稣对拉撒路的大爱,强调了耶稣为各人哀伤而悲叹忧愁(约11:33)。耶稣的哭令在场的人感受到耶稣非常爱拉撒路。
3. 不过,最重要还是这神迹显出耶稣的工作和位格的重要特征:他就是复活和生命,复活和生命都在他手里(约11:25);叫拉撒路复活是这宣称的公开明证。那些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这神迹,就多有信他是弥赛亚的。
4. 可这神迹却令大祭司和法利赛人决定要除灭耶稣,因为他们害怕人人都去信他。
5. 耶稣是生命的主,他容许拉撒路的情况变得看似绝望;但其实他要在拉撒路的身上彰显神的荣耀(约11:4)。今天,当我们的困难看起来好像越来越大,会想到我们的困难也能彰显出神的荣耀来吗?等候神的时候不要失望,更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事情。等候神的过程中,要谨记耶稣在拉撒路墓前对马大所说的话:“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约11:40)
第53句:巴底买起来
赛35:5-6提到,弥赛亚来临的时候:“盲人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瘸子必跳跃如鹿,哑巴的舌头必欢呼。”这些预言在耶稣基督到来的时候都应验了。瞎子巴底买得医治就是一例。
可10:46-52:“他们到了耶利哥。耶稣同门徒并许多人离开耶利哥的时候,有一个讨饭的盲人,是底买的儿子巴底买,坐在路旁。他听见是拿撒勒的耶稣,就喊了起来,说:‘大卫之子耶稣啊,可怜我吧!’有许多人责备他,不许他作声,他却越发喊着:‘大卫之子啊,可怜我吧!’耶稣就站住,说:‘叫他过来。’他们就叫那盲人,对他说:‘放心,起来!他在叫你啦。’盲人就丢下衣服,跳起来,走到耶稣那里。耶稣回答他说:‘你要我为你做什么?’盲人对他说:‘拉波尼,我要能看见。’耶稣对他说:‘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盲人立刻看得见,就在路上跟随耶稣。”
1. 这是马可福音记载、耶稣骑驴入耶路撒冷前行的最后一个神迹,显出巴底买对耶稣弥赛亚身分的敏锐。他对主耶稣很有信心,公开宣告他的身份,指出他就是那大卫的子孙,就是弥赛亚的意思。耶稣问巴底买想他为他做什么,目的是要让他放胆把需要说出来,从而坚固他的信心。因此耶稣对他说:“你的信救了你。”
2. 我们的人生,有时也会像巴底买那样,落在重重困难或罪疚里,听见许多声音跟我们说:“放弃吧,像你这样的人,不用祷告了,没用的。”然而,我们要像巴底买那样放胆向主表明我们的需要,并且要恒切祷告下去,要坚定相信神垂听祷告,必给我们开出路。
第54句:撒该,快下来
路19:1-10:“耶稣进了耶利哥,要从那里经过。有一个人名叫撒该,作税吏长,是个财主。他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材又矮,所以看不见。于是他跑到前头,爬上桑树,要看耶稣,因为耶稣要从那里经过。耶稣到了那里,抬头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须住在你家里。’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他竟然到罪人家里去住宿。’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勒索了谁,就还他四倍。’耶稣对他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人子来是要寻找和拯救失丧的人。’”
1. 犹太人憎恶税吏,因为他们协助罗马人收税,更借收税欺诈同胞。在百姓眼中他们就是罪人。他们的主管──税吏长,往往因收受属下税吏付的佣金致富。撒该是税吏长,因此令人加倍憎恶。可在耶稣眼中,就是罪人中的罪魁也值得去爱去拯救。
2. 撒该知道耶稣来到耶利哥,想尽一切办法要见耶稣。但路加没记述他终于看见耶稣,而是记录耶稣“抬头一看”。撒该呆在树上焦急地想看耶稣;与耶稣宽容地在最佳时刻抬头看撒该,两个画面成了强烈对比。撒该不知道耶稣会不会接纳他,但主耶稣主动跟他打招呼,因为他来就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撒该没请耶稣回家吃饭,反而是耶稣在人群里拣选了他,主动要到他家吃饭。其后撒该以实际行动告诉耶稣,他愿意认罪悔改。他对耶稣说若讹诈了谁,就赔还四倍,并把财产的一半分给穷人。耶稣的回应是:“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神接纳了他悔改的行动。
3. 金钱令撒该迷失,可他因主的呼召而醒悟过来。虽然人很有限,可是人的欲望却可以无限,而只有那位无限的神才能满足我们心灵的需要。当我们迷失在某些事物里,他会借圣灵和环境催迫我们到他面前,我们要像撒该那样马上悔改。不要忘记: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第55句:定意上耶路撒冷
路19:28,41、43:“耶稣说完了这些话,就走在前面,上耶路撒冷去。……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看见那城,就为它哀哭,……因为日子将到,你的仇敌要筑起土垒包围你,四面困住你,并要消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另一块石头上,……”
耶稣定意上耶路撒冷,知道将要在那里被杀害,可是,他却勇敢地走在前面。此刻,最牵动耶稣心的,不是将要面对的痛苦、羞辱和死亡;而是百姓的心刚硬,以致耶路撒冷会在四十年后被毁,他为此哀哭。由此可见,耶稣多么爱这座城和其中的百姓;他因其中的百姓将要承受神的刑罚而哀哭。面对心里刚硬的人,耶稣仍然爱他们,甚至为他们所住的城将要被毁而流泪。我们呢?当遇到心里刚硬的弟兄姊妹,或者是福音对象,你怎样回应?
第56句:群众说:和撒那!
太21:7-11:“牵了驴和驴驹来,把他们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许许多多的人把自己的衣服铺在路上,还有人砍下树枝来铺在路上。前呼后拥的人群喊着说:‘和散那(即和合本“和撒那”)归于大卫之子!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至高无上的,和散那!’耶稣进了耶路撒冷,全城都惊动了,说:‘这是谁?’众人说:‘这是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的先知耶稣。’”
1. 耶稣骑驴驹进耶路撒冷,要公开表明他就是预言中的弥赛亚,是那位谦和的王。这事应验了亚9:9的预言:“锡安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啊,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和地骑着驴,骑着小驴,驴的驹子。”
2. 那时有一大群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人。耶稣愈接近耶路撒冷,他们的期盼之情就愈高涨。他们十分兴奋,拿着棕树枝大叫“至高无上的,和散那!”“和散那”(hosanna)本意为“求你拯救”或“请拯救我们”(出自诗118:25),但在当时已经演变为呼吁、赞美和祈求“现在拯救”的激情用语。
3. 耶稣的时代,犹太人已经习惯在逾越节诵唱诗113-118,其中“和散那”(hosanna)等词句不仅表达对神拯救的感恩,更借此表达对弥赛亚最终救赎的集体渴望。
4. 逾越节是记念以色列被救脱离埃及的节日,每年这节期,以色列的百姓都会特别渴望神再一次救子民脱离外族统治。因这渴求可能会引发反罗马示威,所以罗马总督(巡抚)每年过逾越节,都会到耶路撒冷,以防备暴动。
5. 耶稣在这渴望被拯救的高潮现身在人群面前,人们还对着他高唱“和散那”,这实在是一个“弥赛亚”出场的“场景”。不过,这个弥赛亚不骑在一匹骏马上带着军队进城,却骑在一匹驴驹子上,表示他所领导和计划的,跟激进党派鼓动人推翻罗马统治两者很是不同。主耶稣向世人显示,他不是来与罗马政府争战。他是以和平使者的谦卑身份,来与罪恶、黑暗和死亡争战。他谦卑地来到世间,谦谦和和地来到圣城,他要以舍去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施行拯救。
6. 这时耶稣虽然谦卑,却正式表露身份,不再隐藏。他可能在给宗教领袖们一个机会──决定顺服或拒绝。但他们却暗地里更渴望捉拿耶稣、杀死耶稣。
7. 弟兄姊妹,主耶稣忠心地实践召命、以谦和的态度来迎接群众的欢呼,给我们什么提醒呢?我们的精力花在哪里?是投入很多时间心力满足四周人的期望?还是愿意谦卑顺服,以完成主在我们身上的计划为优先?
思考题
从主耶稣吩咐拉撒路出来、巴底买起来、撒该快下来三件事中,你发现主耶稣有怎样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