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杨天成

Loading Player...

1. 耶利米哀歌的背景
1.1. 耶利米哀歌一共分为五个段落,代表五首哀歌,来哀悼主前587年耶路撒冷被巴比伦攻陷。
1.2. 当时巴比伦军队攻陷犹大京城耶路撒冷,烧毁圣殿,还掳走当中的百姓和大量财物。作者曾经见过耶路撒冷败落的景象。
1.3. 作者利用他自己作为先知的观察,还有诗人的文学气质,写成这卷书。

2. 耶利米哀歌的体裁
2.1. 本书是一篇字母诗。
2.2. 作者为了表达对耶路撒冷很深的悲伤,所以本书的每一节的第一个字,都是按照希伯来文的22个字母顺着次序排列而写成的。
2.3. 第三首哀歌共有66节,每3节的第一个字母就是用同一个希伯来文字母开始,充份表现出作者的伤痛,同时也流露他对上帝充满盼望的。
2.4. 最后一首哀歌不是字母诗,而是作者向上帝祷告。

3. 耶利米哀歌的作者
3.1. 犹太传统一般认为本书的作者是先知耶利米。
3.2. 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和拉丁文武加大译本甚至写上一句:“以色列人被掳后,耶利米坐着为耶路撒冷哀哭,唱此哀歌。”
3.3. 事实上,耶利米哀歌和耶利米书的确在文体和修辞上有许多地方很相似,代下35:25也说,耶利米先知与哀歌文体很有关系。
3.4. 耶利米哀歌与耶利米书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例如这些哀歌比较像“团体的哀歌”,在犹太人的圣经正典名单里面,也将耶利米哀歌与诗篇等等的其他书卷放在“圣卷”部分,它不像耶利米书,没有被列入“先知书”里面。
3.5. 每逢大节日,哀歌都跟雅歌、路得记、传道书和以斯帖记一同被犹太人诵读。到了现在,每年7月中,犹太人仍会在会堂朗诵哀歌,以纪念圣殿在主前587年被拆毁,以及在主后70年被罗马人摧毁。

4. 耶利米哀歌的信息
4.1. 耶路撒冷是上帝拣选的城市。
4.2. 建立圣殿表示神在百姓中间,所以耶路撒冷的陷落不单单等于一座坚固的城陷落,还代表上帝已经离开他的百姓,把他们交在仇敌的手中,不再与他们同在。
4.3. 犹太人知道自己得罪了上帝,应该受到上帝的惩罚,所以他们非常悲伤。
4.4. 犹太人好像绝望的寡妇一样,觉得自己不会得到上帝的怜悯。不过,在黑暗之中也流露一丝光明,他们仍然希望上帝的慈悲和怜悯临到他们当中,或许神会因为祂的慈爱,再次复兴他们,而且上帝曾经应许过,永远不再丢弃他们。
4.5. 耶利米在绝望当中站起来宣布:百姓不致灭亡是因为上帝的慈爱;百姓不被消灭,每一个早晨都是新的,因为上帝的信实何其广大。

5. 耶利米哀歌的内容、大纲
5.1. 第一首哀歌:耶路撒冷变成荒凉(哀1:1-22)
这段经文记载了耶路撒冷好像寡妇一样,变得荒凉、被遗弃和悲伤。犹大已经被巴比伦所俘掳,没有人守节,耶路撒冷的荣耀已经到了尽头。因为耶路撒冷的罪,上帝以公义审判这个地方,耶路撒冷因此向神哀哭流泪,呼求上帝的安慰。
5.2. 第二首哀歌:上帝审判耶路撒冷(哀2:1-22)
上帝亲手毁灭了耶路撒冷,结束了当中一切的宗教活动,赶走所有君王和祭司。耶路撒冷变为荒凉,仇敌嗤笑耶路撒冷。先知在这个时候呼求耶和华,而且他不断地向神流泪、认罪和呼求。那时候全地都发生大饥荒,母亲竟然吃掉自己的孩子,街上也布满人的尸体。
5.3. 第三首哀歌:作者的痛苦和希望(哀3:1-66)
作者耶利米经历过耶路撒冷所遇到的苦难,他感到很大的压力和忧伤,他甚至觉得在上帝里面已经没有盼望,所以他提醒自己,上帝仍然是无限慈爱和信实的,他又鼓励自己要心存盼望。上帝的审判是公义的,祂不愿意将灾祸加给耶路撒冷,但是上帝施行审判的时候会变得很可怕。耶利米在绝望的时候呼求上帝施行怜悯,并且求主审判他的仇敌。
5.4. 第四首哀歌:耶路撒冷过去的荣耀和眼前的痛苦(哀4:1-22)
耶路撒冷过去的荣耀都消失了。过去百姓生活奢华,食物充足,如今却要在垃圾中找食物。过去耶路撒冷贵族长得漂亮的王子,现在都变得很丑、很瘦弱,没衣服穿、没东西吃。因为假先知和假祭司所行的坏事,耶路撒冷被毁灭。另外,仇敌以东也因为自己的罪受到惩罚。
5.5. 第五首哀歌:祷告求神怜悯(哀5:1-22)
作者在这个部分再次讲到耶路撒冷经历很大的苦难。耶利米向神呼求,求主不要忘记犹大,也求主恢复她原来的荣美。

6. 耶利米哀歌的关键词/关键经文
6.1. 耶利米哀歌的重点
6.1.1. 耶利米哀歌的作者哀悼被巴比伦所摧毁的耶路撒冷,他深刻地体会到,苦难出于上帝公义的审判,目的是救赎犹大这个腐败的国家,所以作者呼吁百姓悔改;同时他又看到仇敌毁灭圣城的邪恶行动,因而呼求上帝施予刑罚。
6.1.2. 虽然耶利米哀歌与约伯记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涉及苦难的问题,但是我们从本书的信息和目的来看,耶利米哀歌的重点是寻求信心的真义。
6.1.3. 耶路撒冷的陷落使百姓面对空前的浩劫,这件事情怎样影响他们对上帝的认知呢?耶和华本是以色列的神,但是祂将愤怒投放在祂的选民之上,究竟上帝是否看顾祂的子民呢?究竟上帝与祂的百姓所立的圣约是否仍然有效呢?这场苦难对以色列民带来什么影响?如果上帝的应许永不落空,神的子民应该如何发挥盼望中的正面能力,又如何展现对主的信靠呢?耶利米哀歌其实在尝试探讨这些课题。
6.2. 耶利米哀歌的主题特色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理解耶利米哀歌如何寻求信心的真义:
6.2.1. 从结构分析:
6.2.1.1. 本书分为五章,每章带着一个主题。
当中大部分内容都关于以色列民因为耶路撒冷被毁而面对的苦难,例如耶路撒冷像寡妇一样被遗弃、城内变得荒凉和发生大饥荒等。
6.2.1.2. 从第一章至第五章,作者对上帝的信心从低点慢慢推上高点。
6.2.1.3. 第1和第2章讲到耶路撒冷陷落的凄凉光景。
6.2.1.4. 第3章开始,作者分享自己面对耶路撒冷的悲凉而深感痛苦,不过他不致绝望,因为他抱持着对上帝的信靠,相信上帝总有恩典,就算面对危难,他也不会失去盼望,反而因着对主的信靠,这份盼望仍然像火一般燃烧,如哀3:21-25。这些都是振奋人心的话,也是来自作者对主的信靠。
6.2.1.5. 第4章进一步阐述上帝的公义是普世性的,神的愤怒因为人的罪而不断延展到列国,所以神的烈怒转离锡安,转向以东。
6.2.1.6. 第5章,作者以祷文作为全书的终结,作者着重切实的悔改,在主面前求他赦罪的恩典。因为作者对主的信心没有改变,所以在全书的最后部分,他仍然向主祷告,求主拯救。这祷告带来希望。
6.2.2. 从苦难的角度:
耶利米哀歌深切地分析苦难。
6.2.2.1. 第1、2章描述苦难逐步延展,变本加厉,甚至难以忍受。
6.2.2.2. 在第3章,苦难去到极点。
6.2.2.3. 第4、5章的苦难慢慢地平伏下来。
6.2.2.4. 第3章的描述可以说是从困惑的黑夜进到希望的黎明,作者内心的盼望好像烈日当空,信心的火焰变得更明亮,从而肯定了上帝的爱和信实,虽然苦难依然在眼前,不过内心仍点燃着盼望。上帝向耶路撒冷发烈怒是因为百姓对上帝的悖逆,可以算是从罪恶而来的刑罚。
作者试图从先知的属灵卓见解释苦难。
6.2.2.5. 诗篇中谈到苦难的哀歌与耶利米哀歌相似,都是深切的苦痛和喜乐的庆祝两者反复地徘徊。生命中总有伤痛的时候,实在无法避免。唯有从伤痛的感受中走出来,投向信实的上帝,这才是苦难的真义,就是不用逃避和否认,只要勇敢面对和接受挑战,努力凭着信心胜过苦难,就能得到胜利的喜乐。很多时候,苦难反而使我们对上帝的信心更坚定。
6.2.3. 盼望的源由:
6.2.3.1. 作者在痛苦之中回忆过去,内心感到无比的痛悔,毕竟这是百姓自作自受,可以说是罪有应得。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作者唯有持守对未来的盼望,他相信上帝作出公义的惩罚是合理的;同样地,上帝施行公义的拯救也是必然的,这是出于神的仁慈。(哀3:31-33)
6.2.3.2. 耶利米哀歌强调上帝永久不变的慈爱,到了最后一章,作者仍然发出对神的信靠(哀5:19-21)
6.2.3.3. 作者每次由悲叹转为祷告,他对苦难的疑惑就变成满有希望的回应。我们面对末世的日子,可能对苦难感到大惑不解,但作者告诉我们,上帝绝对不会离弃我们,就像祂没有离弃悖逆的以色列民一样。我们何时愿意回转悔改,向主认罪,我们几时就能够被复兴,“像古时一样”。
6.3. 应用
6.3.1. 在末世的日子,在苦难的旋涡里,你怎样带着信心,靠主面对呢?
6.3.2. 你怎样看待苦难呢?
6.3.3. 你又以什么态度面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