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扎根基督,向上成长,这里是《成主学堂》,我是张凡。目前我们正在一起学习的课程是“为人父母”。课程学习到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基督教与家庭有内在的联系。在三位一体中,第一位格和第二位格(即圣父和圣子)的本质关系,就是父与子的关系。我们与神之间的根本关系,就是我们是祂收养的儿女。我们与教会成员之间的根本关系,就是兄弟姊妹。家庭就是展现这些合乎圣经的人际关系之所在。我们的家庭包含着神、福音和教会的缩影──无论在美满的家庭中,还是在亏缺这些形象的家庭中,都是如此。这个事实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为人父母当中,我们要让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向世人彰显我们与神的关系。显然地,我们要做得合乎中道──而不是要儿女来敬拜我们!然而,父神是我们了解如何为人父母的榜样。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效法神。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主要意味着孩子需要学习成为活在权柄之下的人。仅仅因为我们作为神的儿女,要活在神的权柄之下,所以我们的孩子,也需要活在我们的权柄之下。因此,对于0-5岁的孩子而言,我们的养育目标就是建立我们的权威,教导孩子顺服。同时这还意味着,我们想要孩子在爱的关系中,变得越来越像耶稣基督,这也是神为我们制定的爱的计划。对于6-12岁的孩子而言,我们的养育目标是帮助他们培养品格。最终,我们想要孩子成为神的敬拜者,并依靠神的恩典,在成年后与我们一同服事教会。
那么我们如何训练孩子达到这些目标呢──我们能做到吗?尽管救赎是神的工作,但是神也给了我们父母角色和责任。作者泰德·区普在他的优秀著作《子女心,父母情》中,一语中的地描述了父母在履行教养孩童的职责时,通常会采取的方式──错误地过度专注孩子的外在行为,去阻止我们不喜欢的行为。区普指出,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外在行为的确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如果我们的养育目标是彰显我们是被神收养的儿女,那么就会看到,这种方式本身显然是有缺欠的。神只关心我们的外在行为吗?绝对不是。神最关心的是什么?是人的内心。同样地,我们不应该只关心孩子有什么样的行为,还要关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如果我们不去关注行为产生的原因,我们将了解不到孩子心中的偶像,最终,我们也会错过给孩子分享福音的机会。所以,今天在第4讲,我们一起探讨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
内心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仅仅关注孩子的外在行为很愚蠢的呢?因为用医学术语来打个比方,行为就像一种表面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换个比喻来说,这就好比你在院子里种了一颗苹果树,但是这颗树只结出干瘪丑陋的苹果。于是你决定修理并改造它,你买来新鲜的苹果,然后用钓鱼线把它们悬挂在这颗树上。你这样做并没有改变树的本质,而只是作秀而已!因为所有外在的行为都是从内心发出,透过孩子的行为,我们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内心。
1. 内心是行为的中枢,行为也暴露了内心的状态。
箴言4:23告诉我们:“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我们的生命流露出内心的状态──暴露了内心所崇拜、恐惧、信靠、盼望,以及诱惑我们的东西。因此,孩子们的所说所做,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耶稣说过:“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你领会到这些经文对为人父母的启发了吗?在养育孩子上,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或我们所照管的孩子的不良行为,视为我们的麻烦或是敌人。当然,孩子的不良行为,的确会带来很多麻烦。但是这些外在罪行,正好给我们了解孩子的内心提供了指南。你正在阅读这本反映孩子内心的个人指南吗?
2. 然而,我们的养育方式往往旨在控制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不顺服时,你有没有去思考这反映了他内心怎样的状态──他们心里所崇拜的是什么?每一年,当我们回顾这些内容时,我发现自己已经有点落入行为主义的错误中了──即追求外在的行为,这是很危险的。我从一开始就说过,福音正在经受威胁和挑战,这并非夸大其词。只改变行为而不从根源去改变内心,就是本末倒置、治标不治本。耶稣曾反复斥责法利赛人想依靠自己的行为来尊荣神,而心却拒绝祂。如果我们只专注于孩子的外在行为,那我们就是在鼓励孩子成为法利赛人。我们是如何掌控制孩子的行为呢?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方式:贿赂、随意惩罚、使之内疚/操控、恐吓、强迫服从。
3. 我们当然必须控制孩子的行为,但这并非全部。
在这一点上,任何关心孩子的人,往往会提出一个非常合乎情理的重要问题:如果我无法引导孩子的心时,我是否依然必须控制他的行为呢?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重要,我们将在下一堂课花一整课的时间来学习,然后还要用另一节课的时间来讲应用。但现在我想就此问题,先做一个简短的回答。是的,我们必须控制孩子的行为。我们是孩子生命中的权威,作为神的代表,我们从神那里领受命令,为着孩子的益处去管教他们,并拯救他们脱离死亡!我们不只是倡导要思考和推理孩子的内心,而且还要纠正孩子的行为。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透过孩子的外在行为,来判断其背后的原因,并最终帮助孩子看到,原因在于自己心中的偶像。因此,我们当然需要纠正错误的行为。但若要在孩子面前忠实地彰显神的形象,并引领他们归向耶稣,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我们如何从心开始呢?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例子。
4. 如何从心开始的例子
a. 一岁的鹏鹏因为不能玩危险的工具而哭闹,并大发脾气。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i. 把危险的工具给一岁的孩子玩(错误的做法)。
ii. 试图用另一个安全的玩具,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这个方法对于很小的孩子还管用)。
iii. 或你可以温和地管教这个一岁的孩子,并针对他哭闹的心告诉他:“神不希望我们有这样无理取闹的心。”即使才一岁大,孩子也会在心里与骄傲、不顺服、不耐烦和抱怨争战,我们也需要从心开始。
b. 两岁的娜娜正从婴儿座椅的托盘上,往下丢食物。她一边瞧着你,一边在托盘的边缘上玩弄食物……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i. 不让她继续吃饭(错误的做法)。
ii. 坐下来亲自给孩子喂饭,这样食物就不会掉下来,或另外给她爱吃的食物,这样她就不会乱丢了(这是纠正行为的做法)。
iii. 或你在饭前先带孩子做谢饭祷告,当她丢食物时,你就管教她。然后告诉她食物是神创造的,神不希望我们浪费。我们不想要一颗浪费和不感恩的心。
c. 四岁的小明拒绝与妹妹分享玩具,而妹妹大喊大叫说玩具是她的。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i. 批评大孩子,告诉他应该让着比自己小的孩子(“把玩具给她!你没有听到她在尖叫吗?)(错误的方法)。
ii. 你会拿另外一个玩具来哄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不一定管用?)。
iii. 或你会和她们坐下来谈话,问她们抢玩具表现出爱神、爱人,还是爱自己(你还可以问更多的问题!),然后为她们的心祷告,最后你因着她们只想着自己,拿走玩具以示惩戒。
我们还可以继续举更多例子,你从中看到以心为目标的育儿模式了吗?如果我们要引领孩子归向耶稣,并且在他们的生命中彰显神的形象,我们就不会只简单地采取一些措施,制定规则,纠正外在的行为,把行为当作问题的核心。从孩子刚出生,我们就要把他们的行为,视为他们内心挣扎的直接反映──这些内心的争战将伴随他们一生。
5. 常见问题:以心为目标的养育方式
最后,我想回答几个在教导这部分内容时经常问到的问题。
a. 我怎能期望孩子发自内心地顺服呢?
毕竟,如果我的孩子不是基督徒的话,他们就无法遵守律法。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好问题,而且,你能否忠实地向孩子传讲福音,取决于你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的,我们必须期望孩子从心里顺服──这也是神的标准。在区普所举的例子里,父母把“福音的代价”看作是单纯的行为主义方法:父母有时会给孩子设立一个能持守的标准。他们认为如果孩子不是基督徒,就不能发自内心地顺服神。比如,圣经上说要善待那些逼迫你的人。但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时,父母就叫他们不要放在心上。或者更糟糕地,父母叫孩子在第一次被打时,就立即打回去。
这些都不是合乎圣经的做法,它们只处理了孩子的外在行为,并使孩子远离十字架的救恩。忽视霸凌和站起来与之对抗,都不需要依靠神的恩典。但是,要做到善待欺负你的人,为他们祷告,并将自己交托于公义的审判,那么,孩子就必须面对自己灵性的贫乏,以及看到自己对福音更新大能的需要。对人而言,神的律法标准很高,除了依靠神超自然的恩典,无人能守。神的律法教导我们需要祂的恩典。当你在养育孩子上没有坚持神的标准时,你就剥夺了孩子在福音的恩典里享有的怜悯。因此,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是带领孩子认识福音的关键。如果我们只是制定规则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就会剥夺孩子在福音的恩典里本该享有的怜悯。
b. 每次孩子不顺服时,我都应该这样做吗?
这是另一个常问到的问题。是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应该这样做。但我们也要考虑实际情况。有时候,你可能是上教会要迟到了而没有时间,或孩子已经有多次不顺服,而他也明白了自己内心的问题,那么,就不需要重复整个过程了。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提及心的问题,和所显明的罪。你可以说:“我们去教会快迟到了,但在路上我会让妈妈读以弗所书6:1的经文,然后谈一谈你因为穿衣服对我大吼大叫,是否是对我有尊敬之心的表现。”或者说“亲爱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已经管教多次了,现在你又有了抱怨的心,对不对?当你的心抱怨时,妈妈会怎么做呢?”不要低估孩子一次又一次聆听这样的教导所带来的力量。
c. 养育儿女太难了,我几乎看不到什么果效,你可以鼓励一下我吗?
首先果效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当你忠心地去这样操练时,你会越来越轻松。尤其是妈妈们,你可能会为此深感疲倦。不要忘记心的问题!你可能会一整天都在管教孩子并且陷入不良习惯之中。你应该鼓起勇气来,因为你训练孩子的心,是正在顺服神的命令,神必会赐下恩典,让我们完成祂交付我们的任务。你们要向丈夫寻求帮助,让他们在养育儿女上来监督、指导和控制质量。你丈夫很可能状态更佳。丈夫们──你们要参与养育儿女的事情!这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还将讨论学习纠正式的管教,这是神为着孩子的益处而设定的,也是以心为目标的养育方式的一个必要补充。
总结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行为主义如何影响我们的内心?它让我们变得律法主义!而且让福音在我们的心里,变得肤浅无力!我们或是为了方便,不加批判地继承父辈的育儿方法,却没有认识到福音可以改变一切──包括养育儿女。在孩子的生命中,我们是神的代表。靠着神的帮助,让我们来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状态,因为神也这样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