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希伯来书11章6-16节
金句:希伯来书11章13节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神没有要把我们久留在地上,我们是“寄居的”。“寄居的人”一词首先出现在创世记23章4节,亚伯拉罕说,“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们在这里给我一块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
亚伯拉罕求赫人“给他一块地”,容许他买一块坟地,因为他还没有得着所应许的。
我们在这世上是客旅,是神的见证,我们的指望不在“这世界”,而在“那世界”。这世界并非我们永久的家。人间再好的住家还是不够好,再美的豪宅还是不够美,再高级,再舒适的大厦也都不能与天上的相比。
希伯来书13章14节,作者说,“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
生活是一种艺术,“怎样活”比“活多久”更加重要。面对这必要过去的世界,我们怎么想?抱持什么样的观点?美国知名的牧者陶恕牧师说,“圣经的首要之务是让人对生命采取正确的观点;它使人看清自己的本来面貌,提醒他们经常忘记的一个事实──我们已经展开的生命之旅,有一天必要结束。”
地上的安舒,无须留恋,因我们只是在无固定的住处暂时支搭帐棚,别把帐棚的桩打得太深,因为随时准备迁移。
我们的一生只是进入永恒之前短暂的一瞥,只是永恒的“序曲”。日落之那边,值得我们殷勤期待,快乐的企盼。
神留我们在地上,为的是要我们见证基督、成全圣徒、同时关怀世界。祂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并且我们指望将来还要和主永远同在。
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16-17节,保罗说,“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
彼得前书1章5节,彼得说,“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
一个心里能够常享安宁的人,是因为他一生都在准备要迎见神。诗篇17篇15节,大卫说,“至于我,我必在义中见你的面。我醒了的时候,得见你的形像,就心满意足了。”神在地上的雕琢是为了配合天上。祂给我们时间,是让我们为永恒做好准备。基督徒看自己的人生是一趟“朝圣之旅”,有了正确的观点,面向生命的终点,就不会惊慌害怕,而是满心期待。
神已经预先定准了我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诗篇90篇5节,摩西说,“你叫他们如水冲去;他们如睡一觉。”时间到了,我们的人生终将落幕。因此,不要贪爱这个必要过去的世界,而要培养属天的性情。
我们被造成“有灵的活人”,时候到了,“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经历死亡之后,我们就要进入永恒。要接受留不住的事实,渴慕那更美的永恒。要把恋爱“可见之物”的心,转向信靠那位“不可见的主”,把心全然归给祂。
不要以为这个世界可以满足你,什么都急于去尝试,好像要用尽这世上的一切。在世上我们只是在寄居的客旅,不必什么都要拥有。不要跟“世界”走得太近,对它依恋太深,因为你早晚要跟它分手。
若你以为这个必要过去的世界可以满足你的需要,结果你就会因为“期待错误”,而感到虚空一场。
在亚历山大大帝的年代,有一位犬儒派的哲学家名叫狄奥金尼斯,他就住在一个木桶里面,所有的财产就是一件斗篷,一根棍子,和一个面包袋。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听说有这么一个怪人,特地去拜访。
只见亚历山大大帝威风凛凛的前来,问这个老人需要什么,并且保证会实现他的愿望。狄奥金尼斯回答,“我希望你站一边去,不要挡到我的阳光。”
哇!他对不可一世的君王毫不客气。亚历山大对这位老哲学家说,“我是王,你要什么,尽管说,我都可以赏给你。”
狄奥金尼斯说,“我要的是你不能给的,因为我要的是有永恒价值,有永恒意义的东西,这些你一样都给不了。”
亚历山大大帝后来说,“要是我不是亚历山大,我愿作狄奥金尼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欧、亚、非大片领土,死的时候连一点尘土都带不走。
这位老哲学家他早已感到,能够满足他的事物,是这个世界给不了的。弟兄姐妹,神才是我们永恒的产业,祂才是我们永远的福分,有神就有一切,你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不要把指望都放在地上,地上的一切转眼就衰残,要积财宝在天上。那里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
美国一位空军上校李察‧巴哈,他写了一本世界名著《天地一沙鸥》。描写一只很独特的海鸥──叫约拿单,它不像一般的海鸥,飞翔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吃的。整天只会绕着风和渔船尖叫追逐,忙着争抢小鱼和面包屑。它认为海鸥飞翔是为了能飞得更高,飞得更快,飞得更远。所以它只管单独地在高空练习飞翔,训练自己达到心目中理想的境界。
它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就是“飞得最高的海鸥也看得最远。”但是那些志不在飞翔,只是为了一日三餐的海鸥,就把它看成是“异类”,就嘲笑牠,排挤它。
为了追求理想,达到目的,约拿单忍受嘲笑、痛苦和孤独,后来牠成功了。它不忘记他的海鸥同伴,将所学会飞得更高,飞得更快,和飞得更远的技巧传授给下一代。
这本名著《天地一沙鸥》是一本励志的书,读后就让我们反思,是否我们甘心只当一只在沙滩上跟其他同伴抢小鱼、面包屑吃的海鸥?是否我们也以为人生在世,只是为了“吃穿”二字?是否就像《天地一沙鸥》里的那些海鸥,抢得了几片面包屑,却输了整个人生。
葛培理牧师有一句话说,“告诉我你对金钱的想法,我就能告诉你你对神的想法。”不要作无知的财主,而要在信上富足。今天我们能够思念上面的事,是因为神在我们心里动了善工。是祂给了我们属天的眼光。
一位基督徒护教士在写给罗马皇帝的信里,他这样写着,“基督徒与世人的不同,不在于所住的地区、语言或习俗。他们并非离群索居,或说话怪异,又或者不食人间烟火。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却是与人明显不同,似非而是。他们虽住在自己的家乡或城镇,却看自己只是寄居的客人。他们参与市民的一切生活,却像异乡人忍受所有的辛苦。对他们而言,每一个陌生地方都是家,每一个家都是暂居的。他们身在地上,心却在天上。他们爱所有的人,却被所有的人逼迫。他们在世界,却不属世界。他们寄居在必朽坏的地方,却注目那个更美的家乡。正如心灵若在饮食的事上受磨练就会长进,所以基督徒遭受逼迫时,就一天比一天更兴旺。”
今天许多人崇尚“物质主义”,爱宴乐不爱神,活着只为享乐,不想将来,也不思念永恒。但人生并非只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段时间的“灵魂的修炼”,使我们在见主面的时候,是高尚完美的。
迈尔博士在他的讲道里提到,有位不朽的梦想家曾如此刻划天路客外表上的三样特征:
第一:“他们所穿的衣服不同于往来市集的买卖人。市集上的人因此诧异地看着他们;有人说他们是白痴,有人说是疯子,又有人说是外地人。”
第二:“很少人了解他们的话,他们自然说的是天上迦南地的语言,但市集上的人尽属这世界;因此视他们为蛮夷。”
第三:“最让这些商人不高兴的是,这群客旅对他们的货物缺乏兴趣,眼光极少注视在其上,一听见叫卖声,就用手摀着耳朵喊着:“把眼睛转离虚荣浮华吧!”随而向上瞻望,意味着他们的交易是在天上。”
你是这种心系天家的“天路客”吗?
英国知名的解经家巴克莱他说,“只有基督信仰才能给人生真正的价值。”他说,“基督信仰给人一种责任感:敬畏神,事奉祂,服务人群。基督信仰给人一个标准:耶稣基督的完美无缺典范。基督信仰给人生一种力量:复活的主继续与信祂的人同在。基督信仰给人生一个终极的目的:走完人生的道路以后,可以永远活在神里面。”
亲爱的朋友,你可有委身的目标,知道自己这一生的责任吗?你以什么为标准呢?你的力量从哪里来?走完人生的道路以后,你有什么盼望?
如果你认同孙大中所说的,接受自己在世上只是寄居的,是客旅,承认你只是管家,那么,你要谨慎,在余下的光阴里,当存敬畏的心,调整自己的眼光,向主委身,信从祂,儆醒预备自己,等候“那日子”,就是主再来,你迎见祂的时刻,那也是你要向祂交账的日子。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我们是天上的国民在世上寄居。你要我们时时记念,指望天上的耶路撒冷。谢谢你给了我们许多同行的伙伴,我们是“未来的同乡”。求主给我们信心的眼光,加添我们力量,并加深我们在世上只是寄居者的“心态”,使我们能轻看地上的一切暂时、留不住的事物,不因为紧抱这些带不走的,以致错失那绝对不能失去的。求主赐给我们纯一清洁的心,叫我们保守自己,不被罪所缠累,而是效法你,以父的事为念。帮助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像你一样,只从神的旨意。父啊,你是赐诸般恩典的神,你把我们召来,得享你永远的荣耀,你必要亲自成全我们,坚固我们,并赐力量给我们。愿荣耀归给你,直到永远!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