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引言
1. 从结构内容:太11-12章连在一起,被放置在太10章“工入的训练”与太13章“天国的比喻”之间。讲章之间内容相关。
2. 从上文下理:中间有很多质询与冲突,包括在太11章“施洗约翰对耶稣的质询”,以及在太12章“耶稣在冲突中作他的工”。

施洗约翰对耶稣的质询(太11:2-6)
1. 施洗约翰的质询:因耶稣所作的事与一般人期待的弥赛亚有落差,连施洗约翰也犹豫起来。“将要来”(太11:2-3)是以色列人基于对旧约的理解,在末世神会差遣弥赛亚来拯救他们。
2. 耶稣引用旧约经文回答:“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痲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太11:4-6)他做的一切,就是应验着旧约先知的话。言下之意,他就是弥赛亚。
2.1. 神的子民得救:“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那时,瘸子必跳跃像鹿;哑巴的舌头必能歌唱。”(赛35:5-6)
2.2. 他是预言中的弥赛亚:“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或译作传福音给贫穷的人〕”(赛61:1)。
2.3. 耶和华成为背叛百姓的绊脚石:“但要尊万军之耶和华为圣,以他为你们所当怕的,所当畏惧的。他必作为圣所,却向以色列两家作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盘石;向耶路撒冷的居民作为圈套和网罗。许多人必在其上绊脚跌倒,而且跌碎,幷陷入网罗,被缠住。”(赛8:13-15)。
耶稣的回答,就是要帮助约翰认定耶稣是神所差的弥赛亚。

国度已临的启示(太11:7-15)
1. 耶稣反驳众人:引言(太11:7-9),讲论施洗约翰,指出他是弥赛亚的先锋,也是反驳众人那种很不到位的期望。
“风吹动的芦苇”(太11:7)在旷野中是常见的现象。耶稣以此作比喻质问众人,他们在旷野去要看什么?要看东摆西摇的约翰吗?
“穿细软衣服”(太11:8)是比喻弱不禁风,富贵装扮的人。人若要看这种人,就到王宫去,约翰幷非这种人。
“要看先知吗?”(太11:9)这反问告诉众人,约翰就是先知,而且他不是普通的先知,而是“比先知大多了”。
2. 启示天国与救恩(太11:10-15)
2.1. 引用旧约:约翰是为弥赛亚预备道路的先知(太11:10),约翰是最大的先知,是按着先知时代来比较;“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太11:11)──因在救恩历史中,以色列人都是听着先知的预告等候弥赛亚,连施洗约翰都在等,甚至对耶稣带着质询。弥赛亚已来到世上,人不用等了,相信耶稣,就得进天国,所以福气比施洗约翰为大。
2.2. 太11:12,不同译本有不同理解:新译本“天国不断遭受猛烈的攻击,强暴的人企图把它夺去。”和合本则译作“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前者强调天国是被逼迫的,因人不信,不断攻击耶稣所作的事工,最后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后者则强调人必须对天国的义有所渴慕和努力。
2.3. “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太11:13)标志着旧约启示的救恩,由耶稣开始,就是新的。“这人就是应当来的以利亚”(太11:14)指施洗约翰,这是旧约的应许。

以色列人的顽梗不信(太11:16-19)
1. 以孩童作比喻(太11:16-17):当中吹笛和举哀的人,分别指耶稣和施洗约翰。无论是施洗约翰或是耶稣,人都不愿意跟从。耶稣批评当时人心里顽梗。
2. 约翰和人子的智慧(太11:18-19):约翰与耶稣都是充满智慧的。

耶稣对诸城的怒斥(太11:20-24)
1. 哥拉汛、伯赛大、加百农,都是耶稣开展事工的城巿,它们都有机会看到耶稣的神迹,听过耶稣的道,却不肯接受。
2. 宣告审判

耶稣对虚心者的邀请(太11:25-30)
1. 赞美上帝的奇妙拣选(太11:25-27):心灵开放的、虚心的,像婴孩般的人就听得懂天国的道理,愿意接受耶稣的福音,应验旧约预言。
2. 呼吁人来接受他的救恩(太11:28-30):耶稣的轭是容易的,担子是轻省的,让人多得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