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是旧约圣经的第七卷书,里面记载了一些“士师”的事迹,“士师”并不是一般的统治者,他们是神在那时代里,所兴起的杰出领袖(特别是在军事方面),他们本身没有国王的权柄,也不是族长,只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作神的代理人,目的是帮助以色列人抵御外敌。
士师记所记载的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后,进入了迦南定居,之后大约三百五十年的历史,这段时期应该是西元前1250年至1050年左右。当时以色列人虽然已经入主迦南,但仍受着很多外族威胁,那是个神权统治的时代,以色列人没有王,神亲自作他们的王。士师记的作者所以要写这卷书,目的不是要为我们存留一份历史文献,他主要是告诉我们有关属灵的真理,所以有些事件他会用较长的篇幅去描述,有些事件和年代他只亲亲带过。
按犹太人的传统认为是撒母尔写此书,有学者说这卷书大部分材料是从各支派的文献搜集来,加以编辑整理而写成。18:31记载“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而20:27-28说“那时,神的约柜在那里……”,从这些记载可见约柜是从示罗移去后,这卷书才开始着手编写。还有“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这句话在书卷中多次出现,所以编写这书时以色列人可能已经立了王,而在1:21说“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大卫王在登基后,就把耶布斯人赶出耶路撒冷(参考代上11:5)所以这书编选时,极可能以色列已立王,但大卫却未登基,那当然就是扫罗作王的时期了,而撒母耳是连接士师时代与王国时代的人物,他编撰士师记的可能性是很高的,所以不少学者都接纳犹太人一贯的看法,认为撒母耳就是士师记的作者,但也有学者指出,18:30说“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他们认为这是指着士师记之后几百年的王国时代说的,以色列成立王国后有分南北两国,北国约在西元前722年亡国被掳,而“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就是指这段时期,如果这说法是对的,那撒母耳当然就不会是作者了,因为他早已过世。不过“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也可能是指士师时期以色列人被外族掳掠欺凌的情况,所以北国亡国被掳后才编撰士师记这看法未必是对的。或者可以这样总结;士师记的材料是从当代各支派的文献中搜集得来的,由撒母耳和期他人编撰而成,成书时期可能是在扫罗作王之后、大卫登基之前。
神为什么要感动士师记的作者编撰这卷书呢?目的很简单,神要告诉以色列人,耶和华才是独一真神,信靠祂才能得胜仇敌。约书亚时代的以色列人,既勇敢又对神忠心,可惜入主迦南以后,他们努力开垦自己的地土,再不儆醒争战,也没兴趣帮助其他人,新一代兴起生活在拜偶像的人民当中,渐渐也拜起偶像来,又跟外族通婚,迦南地有多个外族的势力,他们常起来逼迫以色列人,而这些茍且偷安又远离神的以色列人根本就没有抵抗的能力,在危难当头,民族生命和物质生活受到威胁时,他们才懂得向神呼求。事实上这时期的以色列人对律法中所教导的规律生活感到厌倦,也不重视与神所立约,远离正道沉迷在污秽邪恶的生活里。但神对人有无比的慈爱与怜悯,常常为这些百姓哀伤,当他们在罪中沉沦引来外族凌欺,神就为他们兴起拯救者,这些拯救者就是“士师”。神多次兴起士师,为要使以色列人重新拾回起初对神的信心和爱,但很可惜,神这样的施怜悯,却未能使以色列人彻底悔改觉悟,他们是勃逆惯了,良心已经淋木,这就是以色列人入主迦南后三百五十年的光景!士师记的主要资讯,就是要告诉我们以色列人堕落的原因和过程,要激发人们悔改归向神的心。士师记全书有廿一章,每一章都在说明一个真理,就是当人向罪恶妥协时,会引致失败。以色列人不忠于神,引来异族的逼害,但神仍有恩慈怜悯,兴起士师拯救,他们才能避免被吞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