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Loading Player...

粤语


Loading Player...

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收听《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很高兴我们又在空中见面。《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希望帮助每位听众能更加明白神的话语,成为遵行并传扬神话语的人。

在上一次节目,我们查考与分享了使徒行传21:5-26的内容,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

使徒行传21:5-26讲述保罗上耶路撒冷的情形。

显然,男人和妇女都可以得着说预言的恩赐,妇女也积极地参与神的工作。圣经中所记载的曾经说预言的妇女包括出埃及记15:20提到的米利暗、士师记4:4提到的底波拉、列王纪下22:14提到的户勒大、尼希米记6:14提到的挪亚底、以赛亚书8:3提到的以赛亚的妻子,以及路加福音2:36-38提到的亚拿。

先知亚迦布从犹太下来,预言保罗在耶路撒冷将会被捆绑,并交给外邦人处置。其实,根据使徒行传11:27-29的记载,早在十五年前,这个名叫亚迦布的先知就已经预言耶路撒冷会有饥荒,而这事也确实应验了。因此,众人对亚迦布的话深信不疑,纷纷为保罗将要遇到的逼迫担忧。

保罗知道自己在耶路撒冷将会锒铛入狱,他的朋友也苦劝他不要去,但他知道这是神要他做的事情。没有人想遇到苦难,但一个忠心的门徒最大的愿望就是蒙神喜悦。渴望得神喜悦应该胜过我们逃避困难和痛苦的欲望。如果我们真的想遵行神的旨意,就必须接受随之而来的一切,甚至是痛苦。这样,我们便可以说:“愿主的旨意成就。”

根据使徒行传15章的记载,耶路撒冷会议解决了外邦信徒行割礼的问题。显然,有谣言说保罗在会议决定之外附加了指示,甚至禁止犹太人为他们的孩子行割礼,这当然不是真的。所以保罗甘愿遵从犹太人的习俗,以表明他没有做违反会议决定的事情,而且他仍遵守犹太人的生活方式。有时候,我们必须多走一步,以免引起误会,妨碍神的工作。

保罗遵从犹太人的习俗,以求维持耶路撒冷教会的和睦。虽然保罗有坚强的信念,然而他愿意在一些并非最要紧的问题上作出妥协,向什么样的人宣教,就成为什么样的人,为的是救回一些人,正如他在哥林多前书9:19-23所说的那样。很多时候教会因为一些传统或者小事争论而分裂,我们应该像保罗一样,在重要教义上坚定不移、毫不妥协;但在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上,则灵活变通。当然,任何人都不应违反真正的信仰,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为福音的缘故彼此顺服。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思想犹太律法。保罗反对其中一方面,又接纳另一方面。第一,保罗反对的,就是旧约律法将救恩只给那些守律法的人这个错误观念。其实,救恩是神因祂的恩典而白白赐给我们的,只要我们凭信心就可以接受这份奇异恩典。律法只会显出我们的罪,并不能将救恩带给我们。第二,保罗同意旧约律法预备和教导我们迎接基督的降临。基督成就了律法,将我们从罪恶的重担下释放出来。不过,律法仍然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原则,指引我们如何生活。保罗不是为了救恩而遵守律法,他守律法只是为了避免冒犯那些他想要向他们传福音的人。

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与查考使徒行传21章剩下的内容。

使徒行传21:27-28记载:“那七日将完,从亚细亚来的犹太人看见保罗在殿里,就耸动了众人,下手拿他,喊叫说:‘以色列人来帮助,这就是在各处教训众人糟践我们百姓和律法,并这地方的。他又带着希腊人进殿,污秽了这圣地。’”

凡在基督里的人,都有特权随时随地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希伯来书4:16记载:“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因为所有信徒的中保都是耶稣基督,因此所有信徒都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得前书2:4-5记载:“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神所拣选、所宝贵的。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得前书2:9记载:“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尽管如此,犹太人还是不明白律法的真谛;他们只尊重人的传统和形式,想尽办法要把已被基督裂为两半的殿里的幔子再缝合;他们只注重用圣殿里的动物献祭,拒绝接受耶稣已经在十架上成就的救恩。

保罗为了消除犹太人的误会,参与拿细耳人的洁净仪式的努力也成为徒然。为了守五旬节,从亚细亚赶来的犹太人以保罗带外邦人特罗非摩进圣殿为由诬陷他,并煽动群众捉拿他。当时耶路撒冷圣殿内,以一堵墙为界划分犹太人院和外邦人院。两院之间有一句警告文:“经过此处必定死亡。”事实上,外邦人越过界限就会被石头打死。

这群民众胆大妄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作什么,其行为俨然和暴徒没什么两样。

使徒行传21:29记载:“这话是因他们曾看见以弗所人特罗非摩同保罗在城里,以为保罗带他进了殿。”

我们必须有所区别。保罗是在犹太传统文化中长大的,他一到耶路撒冷就会去圣殿。特罗非摩是以弗所的外邦人,显然是保罗带领他信主的;当他和保罗到了耶路撒冷,他并没有意愿要去圣殿参加任何仪式。因为这不是他的习惯。在恩典之下,如果他想去,他可以去。这就是保罗所说的,在恩典之下都是自由的。当然保罗知道,他的许愿和救恩没有关系。不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都是只有借着耶稣基督、因着神的恩典而得救,一切都是靠恩典。保罗许的愿可能包含禁食和只吃某种食物。这和他的背景有关。

使徒行传21:30-32记载:“合城都震动,百姓一齐跑来,拿住保罗,拉他出殿,殿门立刻都关了。他们正想要杀他,有人报信给营里的千夫长说:‘耶路撒冷合城都乱了。’千夫长立时带着兵丁和几个百夫长,跑下去到他们那里。他们见了千夫长和兵丁,就止住不打保罗。”

犹太人把保罗拉出圣殿,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们怕愤怒的群众闯入圣殿杀害保罗。犹太主义者鼓吹自己遵守律法,按照神的旨意生活,他们绝不希望杀人事件玷污圣殿;第二,可能是为了不让保罗抓住祭坛的角。祭坛的角是祭坛最神圣的部分,犹太人一直认为抓住了祭坛的角,就不能杀。列王纪上1:50记载:“亚多尼雅惧怕所罗门,就起来,去抓住祭坛的角。”

请注意犹太人对保罗的敌意和憎恨。他们恨他是因为他教导说人不是靠遵行摩西律法而得救的。如果保罗要遵守过去的习惯当然是可以的,虽然他无法达成心愿,但我认为他完成了神在他身上的旨意。如果千夫长和兵丁没有介入的话,这些暴民很可能杀了保罗。

使徒行传21:33记载:“于是千夫长上前拿住他,吩咐用两条铁链捆锁;又问他是什么人,作的是什么事。”

千夫长不认识保罗,没有大叫说:“喔,这是保罗,是向外邦人传道的最伟大的使徒。”他不是这样看保罗的,他不知道保罗是谁,他还认为保罗一定犯了什么罪了,于是吩咐用铁链捆锁保罗。

使徒行传21:34-36记载:“众人有喊叫这个的,有喊叫那个的;千夫长因为这样乱嚷,得不着实情,就吩咐人将保罗带进营楼去。到了台阶上,众人挤得凶猛,兵丁只得将保罗抬起来。众人跟在后面,喊着说:‘除掉他!’”

由于千夫长无法从暴民口中了解实情,于是把保罗带进营楼,想要查出保罗所犯之罪。暴民一心想要置保罗于死地,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

使徒行传21:37-38记载:“将要带他进营楼,保罗对千夫长说:‘我对你说句话可以不可以?’他说:‘你懂得希腊话吗?你莫非是从前作乱、带领四千凶徒往旷野去的那埃及人吗?’”

千夫长非常惊讶,他以为逮捕的是普通的犯人,但这个人能说流利的希腊话。千夫长听得懂希腊话,因为他是外交官。他以为保罗是暴民的领袖,一个到城里发动暴乱的人。

根据历史学家的记录,主前54年左右在耶路撒冷,由一位埃及的假先知发起了暴乱事件。这位自称伟大先知的埃及人,带领三万多名部下(其余四千余名是刺客)到耶路撒冷,驻扎在旷野和橄榄山等地,预言耶路撒冷城墙将要被毁以及罗马军队将灭亡,并时刻准备发起叛乱。结果被罗马总督腓力斯的军队镇压,部分部下阵亡,部分被俘虏,这位埃及先知也逃得无影无踪了。千夫长质问保罗是否就是当年消失的这位埃及人。

使徒行传21:39记载:“保罗说:‘我本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并不是无名小城的人。求你准我对百姓说话。’”

保罗用希腊话告诉千夫长,自己本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城,并非无名小辈。大数以文化、教育、商业享负盛名,被亚古士督立为自由城。保罗请求千夫长,容许他对百姓说几句话。尽管百姓因犹太领袖的挑唆想置保罗于死地,但身为使徒的保罗,以他一向的大无畏态度要求向百姓说话。

使徒行传21:40记载:“千夫长准了。保罗就站在台阶上,向百姓摆手,他们都静默无声,保罗便用希伯来话对他们说:”

千夫长准许了,保罗站在台阶上,由罗马兵丁包围着,他向百姓摆手,示意他们安静。他们都静默无声,这显然跟纷乱形成鲜明的对比。保罗准备向耶路撒冷犹太人述说他的见证。

虽然保罗用希腊语和千夫长说话,但他向犹太暴民说话时,却改用他们听得懂的母语希伯来语。这里的希伯来话可能是指亚兰语,是当时希伯来人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保罗开始用希伯来语说的时候,百姓很留心地听。

接下来,我们进入使徒行传22章的研读与查考,这一章记载保罗在暴民面前的辩护,他详细叙述遇见基督的经过,以及后来他的经历,最后来到耶路撒冷。保罗亮出他罗马公民的身分,使他不受鞭打,还得到千夫长的关照。请听保罗作的见证。

使徒行传22:1记载保罗说:“诸位父兄请听,我现在对你们分诉。”

保罗称呼百姓为“诸位父兄”,这与7:2司提反在公会面前讲论时使用的称呼相同,与后文22:14的“我们祖宗的”、“那义者”一样,表现出强烈的犹太风格。通过这种表达,保罗试图表明自己并不是毫无根据地毁谤以色列传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保罗用“诸位父兄”表达对这些长辈和父兄的尊敬;可是这些父兄却要杀他。

使徒行传22:2记载:“众人听他说的是希伯来话,就更加安静了。”

保罗一开始讲希伯来话,众人就安静了。就像暴风突然中止、海浪瞬间平息一样,他们在听自己的同胞说话。保罗开始叙述个人的历史。

保罗虽然刚刚被这群暴民辱打,却仍然用温柔的语调开始辩护。保罗先把自己的神学知识和严格的逻辑体系放在一边,把焦点放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上。

使徒行传22:3记载:“保罗说:‘我原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长在这城里,在迦玛列门下,按着我们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热心事奉神,像你们众人今日一样。”

保罗被当时的犹太宗教领袖迫害。保罗说他以前和他们一样,他是法利赛人。他很同情他们,也爱他们,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很了解他们的感受。他把自己的背景告诉他们,因为他想为基督得到他们。保罗的背景很光彩。大数是当时希腊学术中心,在保罗的时代,最好的希腊大学就在大数,而不是在堕落淫乱的雅典或哥林多。大数是个繁荣的希腊城市和教育中心。毫无疑问,保罗是在大数大学接受教育,他有希腊背景。但是他也有一段时间在耶路撒冷受教于迦玛列门下。众人聚精会神地听保罗讲话。

对出生、成长、教育等介绍,属于古代世界传统的介绍。在此,保罗介绍自己是犹太人中的犹太人,比任何人更热衷于神的事工。哥林多后书11:22记载:“他们是希伯来人吗?我也是。他们是以色列人吗?我也是。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吗?我也是。”腓立比书3:5记载:“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加拉太书1:14记载:“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

使徒行传22:4记载保罗说:“我也曾逼迫奉这道的人,直到死地,无论男女都锁拿下监。”

保罗提到“这道”,他没有提到教会,没有提到基督的跟随者,没有提到基督徒。他用大家都熟悉的名词。“这道”是指什么?这道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是指主耶稣。保罗对众人说:“你看,我和你们有相同的背景,我曾经迫害‘这道’。我知道你们的感受。我也做过相同的事。”

使徒行传22:5-8记载保罗说:“这是大祭司和众长老都可以给我作见证的。我又领了他们达与弟兄的书信,往大马士革去,要把在那里奉这道的人锁拿,带到耶路撒冷受刑。我将到大马士革,正走的时候,约在晌午,忽然从天上发大光,四面照着我。我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我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我回答说:‘主啊,你是谁?’他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稣。’”

保罗叙述信主的经历。这段经文与9:3-6的描述几乎相同。保罗接受耶稣基督的道,不是出于自己的主意或者他人的劝导和影响,而是通过与耶稣直接而超然的相遇。他所遇到的那位是复活后居住在天上的基督,即拿撒勒人耶稣。保罗以与复活的主相遇的事件为基础,重新整顿了自己暗昧的人生,明白了旧约圣经的意义。

此时,气氛安静到只要有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一清二楚。保罗话说到此,犹太人该完全明白,如果他们诚实,会同意保罗说的没有错。使徒保罗即将告诉他们一件事,这事曾完完全全地改变保罗的人生方向。他们听后,要判断这事是否出于神。

使徒行传22:9记载保罗说:“与我同行的人看见了那光,却没有听明那位对我说话的声音。”

请留意一个细节。在9:7,路加提到大数的扫罗信主的时候,说:“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现在保罗说:“与我同行的人看见了那光,却没有听明那位对我说话的声音。”有些评论家认为这两处经文有冲突。事实上没有冲突。两段经文看似相互矛盾,实则相互补充。9:7说人们听到奇怪的声音却未见到人,22:9说他们不是见到了人,只是看见那光,听到有声音,却没有听清楚话中的意思。

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时间到了,我们先停在这里。如果你对节目中所分享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你来信询问,我们很乐意为你再做说明;若是你生活中有什么难处,也请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彼此记念代祷。

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愿神赐福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