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底波拉和巴拉之歌”简介
1.1. 作者:可能是底波拉、也可能另有其人,尤其诗歌中有一些内容是以第三者的角度描写。
1.2. 内容:对第4章对抗夏琐王的一点补充;有关战事的历史观点;歌颂神的主权作为;责备一些支派袖手旁观;暗示恶劣天气帮助以色列人得胜;西西拉母亲仍在盼子归回的无奈。
2. 称颂耶和华权能(士5:1-5)
2.1. 作者和颂赞的对象:士5:1说明诗歌的作者是底波拉和巴拉,不过也不一定。诗歌内容跟他们相关,他们是击退夏琐王耶宾的英雄。这场战争既有军长帅领的功劳,也有百姓共同的参与,从上至下都甘心牺牲自己,整体都是值得肯定的。固此,人应当感谢耶和华,向耶和华来歌唱赞美。那些高高在上的君王、王子,他们也都要侧耳留心而听。
2.2. 描写耶和华的大能:士5:4-5集中描述神始终掌控自然的能力,让读者看到神是怎样利用天气这种庞大力量帮助以色列人争战得胜;而在20-21节也有类似记载,其中也说到疾风骤雨、河水泛滥,就是导致敌军铁车失效、溃不成军的主因。这种地动山摇的景象,令诗歌的作者联想到当年选民在旷野西乃山的经验,雷轰、闪电、密云等等的景象,真的令人敬畏。
2.3. 应用:我们都很容易被身边不同事物困扰,很容易看不到出路。但坐在天上宝座上的神,高高在上,有另一种视线和眼光,一直看清楚人类历史从过去到未来的真实情况,指引我们的道路和方向。
3. 走出无力的日子(士5:6-8)
3.1. 珊迦之后的外忧:直到雅亿的日子,道路虽已铺设好,但那些给商旅行走的大道实际上没人敢用,因这些路一直受外族控制和骚扰,并不安全。当时的人宁愿选绕道而行。可知珊迦死后,以色列人再次活在令他们不安的乱世中。他们只能逃避,只能自保。
3.2. 以色列人内部问题:“官长停职”,指以色列人失去了有能力的领导。当时外族限制以色列人,禁止他们收藏武器,因而没有还击之力。一直到神兴起底波拉,百姓再次归向耶和华,重新投入争战,情况才逆转过来。经历不平安的乱世,要选召合适的领袖去拯救愿意回转的子民,这就是诗歌作者见到神作工的方式。
3.3. 应用:今天我们也没有能力去对抗属灵上的敌人。若单靠自己,只能绕道逃避,失去生命本该有的职能;只有重新认定神,投入神的阵形当中去争战,我们才能够找到出路,找到改变的机会。
4. 赞颂迎接神公义(士5:9-11)
4.1. 这段经文就如第2节所提到的,领袖和百姓都一同起来颂赞耶和华。“骑白驴的、坐绣花毯子的、行路的”指出不同阶层的人都以传扬来作预备,因为在第12节就看到底波拉的兴起。胜利在望,神的应许必然应验。以色列人将要见证神公义的作为,迎接神在以色列中公义的治理。
4.2. 应用:虽然眼前常会有混乱艰难,但要放眼去看神的公义、神的治理。这种仰望的属灵洞察力和透视力,可以帮助我们跨越面前障碍,确信神要成就他自己的美意。我们可以借着赞美、颂扬和述说来引领我们去迎接这些可贵的日子。
5. 是参战还是观战?(士5:12-23)
5.1. 诗歌要旨:这段是诗歌正文和核心部分,谈到当中有两种态度,就是参战和观战。诗歌的正文把镜头一转让大家一同高唱得胜的凯歌,并同时对整场战争作出回顾与评论,尤其强调以色列人对这场战争的两种态度:有一些支派奋勇杀敌,迎难而上;有一些支派却选择袖首旁观,远离挑战。
5.2. 积极参与:以法莲、便雅悯、玛吉(即玛拿西)、西布伦、以萨迦(士5:14-15),拿弗他利(士5:18);
5.3. 隔岸观火:包括吕便、约旦河外的基列人(即迦得)、沿海的但和亚设。诗歌更讽刺吕便支派在溪边放羊吹笛,正当弟兄支派陷入争战时,可以若无其事,悠闲度日。
5.4. 应用:教会要好好思考怎样令信徒群体团结同心迎向挑战,而不是一盘散沙。神历来都是要选召人,参与配合他的计划。当神为你争战时,你会怎样回应?你选择做观众,还是挺身而出,成为战士呢?
6. 一喜一悲两女性(士5:24-31)
6.1. 蒙福的雅亿:士5:24-27再次提到雅亿靠神恩典击杀西西拉,借此颂扬愿意为神效命的雅亿,是如何蒙福,远远胜于住在帐棚中的妇人。雅亿的喜乐与福气是令人羡慕的,也会令人思贤而见齐。
6.2. 悲痛的母亲:士5:28-31写到一个年长妇人倚窗观看,很紧张地朝思暮想,盼望儿子归家。这个妇人是西西拉的母亲。她记挂的儿子已经死了,而且是对军人万分羞辱的一种死亡—被一个妇人所杀,这是一个与神对抗的恶人的惩罚。我们看见一个蒙福妇人雅亿对比着一个悲痛的母亲,这是两种道路的选择,也是两个结局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