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叛逆与拯救的循环又再启动:一、“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士6:1),神把他们交在新敌人米甸人手中。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七年,导致以色列人的生活极其穷困。以色列人极其痛苦下,向神发出呼求,神借先知责备百姓忘恩负义、敬拜别神,竟没有听从耶和华的话。神兴起士师基甸,成为以色列人的拯救者。
2. 选召大能的勇士(士6:11-16)
2.1. 神的使者显现:基甸正躲在酒醡里打麦子,刻画出基甸怯懦的形象。神的使者显现直接呼召,并跟基甸互动对话。根据经文表达方式,提到使者时有第二身与第三身,这个使者可能是耶和华自己。
2.2. 错误与迟缓:面对选召差派,基甸回应显示了对信仰的一种错误观念。基甸以为有神同在的人必定凡事顺利,不会受苦。基甸又认为就算选民有错,神也不应该舍弃他们而去。耶和华那时无所作为,就是神不对;至于以色列人本身是没有责任的。这就是当时以色列人对信仰的普遍态度。因此对于拯救快要到来,基甸没有很热心地回应。
2.3. “大能的勇士”:使者称基甸为“大能的勇士”,这称呼与事实不符,因基甸的反应是畏缩怯懦,逃避呼召,一直夸大自己的不足,更再三要求神迹凭据验证神的身分与能力。神很清楚地应许同在,对他来说当相陌生,所以他没有珍而重之地积极回应。不过我们也可从另一角度去认识“大能的勇士”这称号。这不是基甸本身当得的赞誉,也不是对他当下的描写。然而神就是看到基甸的潜质和可能性,然后赋予他完成使命的能力,令基甸最后可以符合这个英雄式的称号。
3. 重建信仰的考验(士6:17-32)
3.1. 第一个凭据(士6:17-24):基甸向神献上羊羔和无酵饼,这可能是对神的献祭,又或是基甸当时所认知的一种进贡礼仪。使者使用了手杖,有火从盘石出来,烧尽了肉和饼,表示接受这些贡物。这事让基甸知道他正在与神的使者/神面对面,以致他甚是害怕,觉得自己会因此而丧命。当然他害怕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因为神要使用他。当一个人确认真神,愿意敬拜和呈献,这就是重建信仰的开始,也是基甸回应事奉的起点。不过,基甸的信心也不是一步到位,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操练和成长。
3.2. 神继续重建基甸的信仰(士6:25-32):神要求基甸拆毁他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可见基甸的家族拜偶像。神更要求基甸砍下偶像重新筑坛,并要烧毁这些木偶作为柴火,正正式式地向神献上燔祭。这是一个顺服的举动。基甸也听命,证明他愿意离开偶像去敬拜真神。
3.3. 基甸的保留:经文强调他献上第二只七岁的牛,这大概表示之前在同一位置已有一只牛献上给巴力;至于牛是七岁的,可能代表过去七年来以色列人叛逆受苦的罪孽。这次基甸顺命而行,固然要有很大的勇气,但也看到基甸做事也有相当的保留,因为他选择在夜间行事,避开众人的耳目,以免遇上更大的对抗和阻力。拆毁巴力祭坛这个行动被人揭发后,胆怯的基甸并没站出来承担责任为神作见证,而是由他的父亲为他来辩护,并强调若果巴力是神,就由巴力作事为自己争论,无须由他人代为出头。约阿施的话讲得相当有理,既保护了儿子,也同时道出了当时普遍的信仰态度:什么神也可以去拜,只要灵验就行了;不灵验的,就不要管他。这事之后,基甸也获得了一个新的名字—耶路‧巴力,意思是他拆了巴力的祭坛,就让巴力与他争论吧。当时神除了要跟巴力较胜外,同时神要面对基甸和以色列人在关系上的张力,因为这些选民对神的信心一直都飘忽不定。
4. 羊毛凭据练信心(士6:36-40)
当基甸召集了多个支派的联军预备对抗米甸的外族同盟时,大仗当前,基甸又再迟疑,又再欠缺信心,所以他需要更多的凭据好让自己安心。他首先求禾场是湿的,而场中的羊毛是干的;然后又把难度提升,禾场全部都是湿的,独有羊毛是干的。这两次的考验神都为基甸完成了。基甸缺乏信心,所以一再要求证据。请留意:神没有鼓励这种做法;我们亦不应以此为一种常规,对于任何事情都先求证据才肯行动。因为我们的信心应该建立在神信实的属性上,信心不在于看见一件又一件事情的顺利与否。这是神跟基甸的一种特别互动,并不等于神对所有人都会这样做。对不同的人,神自有不同的操练方式。
5. 越少越好的军队(士7:2-7)
根据第8章的资料显示,当时米甸同盟大军有十三万人之多,而以色列军则有三万二千,实力悬殊,而神在这里要基甸不断减少人数,把任务变得更不可能。神的理由是不要人数过多,免得以色列人夸口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于是胆怯的二万二千人是第一批可以离开的。至于用饮水的方式去选人,并非重点。关键分野在人数。当时用手捧着舔水的只有三百人,数量是最少的。这就是神选中他们的原因,而且能符合这场战争所要表彰的神学意义,就是不靠人力,完全是神的得胜。
6. 不靠刀兵的得胜(士7:16-22)
只剰下三百士兵,基甸一定怕得要死。所以神主动给基甸最后一个凭证,就是让基甸和他仆人偷听到米甸军人分享的一个梦境。听到后,基甸就知道神给他保证,令他勇于参与这场战斗。后来基甸带领三百手下,完全不动刀兵就彻底得胜。来到这里,终显出基甸个人的谋略才智。他的手下打破瓶子,挥动火把,吹响号角,制造了混乱。按经文记载,这是基甸主动提出的方法,然后耶和华使米甸全营的军人都惊惶失措,加上先前他们不断传讲那可怕的梦境,已经给他们带来很沉重的心理压力和阴影,所以就令他们变得草木皆兵,只要见到人就用刀互相击杀,以致全军溃败。
7. 结语
7.1. 不必批评基甸小信: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真正的大能勇士是神自己。士师基甸其实一直都勉为其难地回应神。基督徒看到这些记载,都会常常批评基甸的小信,然而,我们要认真去想想:我们是否真的比基甸更有信心,更加顺服神吗?
7.2. 及早回应呼召事奉:神没有放弃基甸,知道他怕才逃避。神一直配合基甸的要求,令他找不到借口拒絶事奉。基甸最终也走上神的道路,成就神的计划。所以,我们也不要蹉跎岁月,不要找更多借口来拖延我们对神的事奉,应更直接、更顺服去回应神的呼召,用神的方法参与事奉,完成神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