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利未人以血腥的手段肢解妾侍作为控诉,成功激发起各支派的愤怒情绪,酿成一场复报的仇杀行动,几乎导致整个便雅悯支派灭絶。内部仇恨,手足相残,心中无神,就是选民任意而行的最佳写照了。
2. 片面之词的问罪之师(士20:1-7)
2.1. 如同一人:利未人并非爱妻情切而发起这场控诉,他心中所想的其实是要复报个人的羞辱和私仇。各支派收到妾侍的残肢后,整个以色列当相震惊和愤怒,他们要对便雅悯支派采取联合军事行动。士20:1说以色列人都出来“如同一人”,这个形容词在往后的经文也继续出现(士20:8、11),一方面显示了全民同心和团结,另一方面也是一个讽刺,因为在士师记中以色列人“如同一人”的关系,不是对抗外敌,而是要讨伐自己的一个支派。
2.2. 应用:教会的团结合一到底是为了兴旺福音、敬拜事奉、关心支体的事情上,还是互相指责、排除异己?“如同一人”既有其正面的意思,但若然方向错了,就成了讽刺!
2.3. 刻意隐瞒:卑劣不堪的利未人说:“基比亚人夜间起来,围了我住的房子,想要杀我,又将我的妾强奸致死”(士20:5),他刻意隐瞒了部分的真相,他没有提到自己主动把妾侍交出来,是他无情地加害自己的妾侍;至于妾侍失救致死的过程,他其实也有责任。
2.4. 误信片面之词:以色列大会中的领首和民众收到片面之词的证供之后,竟然照单全收,没有认真调查前因后果,没有客观地去判断当中的责任及惩处,只按照利未人的描述,群众已被愤怒左右了,再难有理智的思考和判断了。
3. 执迷护短的顽梗对抗(士20:8-17)
3.1. 动武征讨的共识:以色列众人收到了血的控诉后,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以色列民的首领,就是各支派的军长,都站在神百姓的会中;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万。”(士20:2)在聆听了利未人证供的同时,他们的大军已积极起来,基本上已作出了决定,要攻打有着手足关系的便雅悯支派。回想当初进入迦南时,河东和河西兄弟支派之间树立起的良好榜样:以和为贵,了解事情,公正劝说,尊神为大,似乎已被遗忘了,现在对付一小撮的匪徒,竟然要劳师动众,用上四十万的军力!
3.2. 便雅悯人执迷护短:当时大军进发,要按照基比亚人所作的丑事来征讨他们,向便雅悯支派的各家问罪,要求交出罪犯,治死他们。支派联军的要求可说是合理和合法的,只要便雅悯人合作,冲突就可以平息了。但联军的姿态过于强硬,整个行事令便雅悯支派无法下台。便雅悯支派也召集了两万多的军队来到基比亚,要跟联军打仗。一群基比亚的恶人真的犯了大罪,便雅悯人若有真正公正的意识,又怎可能包庇护短呢?便雅悯人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行动,也将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属神的子民原本有神的律法和典章来判断是非对错,根本不需要以力服人,更不应以内战来决定输赢。可惜,这些所谓的选民,已经被人意操控,他们所做的事情成为了外邦人的笑话,也污损了神的名字。
4. 对错莫辨的再三祷告(士20:18-28)
4.1. 是神的心意吗:“以色列人就起来,到伯特利去求问神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与便雅悯人争战呢?’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士20:18),作者刻意引导读者去联想起第1章(参看士1:1-2),以作对比。初进迦南的以色列人曾经求问过神,谁先上去争战,答案是犹大支派,在这次他们也发出类似的求问,而答案同样是犹大当先上去,但攻打的对象不是迦南人,而是同胞便雅悯支派,这不是极大的讽刺吗?难道神真的要他们骨肉相残吗?似曾相识的一求一问,其实提醒他们不要一错再错。
4.2. 两次败仗:以色列人就按照计划出兵,但竟被便雅悯人杀死了二万二千人。一次意外的战败,令他们痛哭。哭完后,他们再次祷告求问,收到的又是可以攻击的回答,结果却又再失败,这次损失一万八千的士兵。连续两次的败仗,令以色列人大大震惊,他们禁食,献燔祭和平安祭,并来到约柜前求问耶和华。神这时回答他们,应允他们下一仗可以得胜。
4.3. 神给他们的管教:这次求问除了增加相当严紧的宗教礼仪外,他们在祷告中也增加了一个选项:“我们当再出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呢?还是罢兵呢?”(士20:23)以色列人经过两次失败后,总算学会了反省,也学会了等候。为何神最终允许他们作战,并且要得胜呢?我想应该是神给他们的管教,因为他们之间的仇恨实在太深了,双方已经不能回头了,要经历惨痛的教训,才有机会重新开始。
4.4. 应用:神顺应人的祷告,并不一定表示人的祈求是正确的,有时候神回应错误的祷告,好让人在错误当中学习成长。今天很多信徒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决定,然后才去祷告,要得到神的认同和答应,以致我们不断地碰钉子。神不是听候差遣的仆人,神才是主,才是王。神要按他的主权来带领我们,改变我们,这样才是祷告的信仰意义。
5. 杀得性起的灭绝危机(士20:43-48)
5.1. 死伤无数:神容许以色列人和便雅悯人按着他们的私意来进行内斗,好让他们可以看清楚自己的问题和错误,经历痛苦而有所觉悟。根据圣经的记载,他们前后进行了三场战争,以众敌寡的支派联军,竟在之前的两次战争中被打败,到了第三次才得到彻底的胜利,不过代价极其沉重。四十万的联军共死了四万人,而便雅悯的军队就差不多全军覆没,死了二万五千多人。
5.2. 灭絶危机:整个便雅悯地区都遭受杀戮,人畜尽亡,最后只剩下六百逃兵。胜利的一方,杀得兴起,展开了一次几近种族灭絶的大屠杀。当他们稍为冷静下来,就猛然醒觉兄弟支派便雅悯快要完全消失了!
6. 结语
以色列人任意而行的后果做成了罪恶的连锁效应。一个利未人所受的家庭伤害,导致了十二支派的血战。追究一个妇女的不幸死亡,却赔上超过六万士兵的性命!当人执迷不悟,要用自已的方法解决问题,便看不到其中偏见、谎言和故意纵容,换来的就只是仇恨和愤怒,完全失去了属神子民的生活和见证,铸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