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李重恩

Loading Player...

读第2章时,会感到绝望,因为经文所描述的情景,实在很痛苦。犹大国所面对的苦难,令人有一种无法回复的感觉。在原文,它跟1:1一样是用“何竟!”开首。这词在希伯来文通常用作挽歌之首。所以,这一章也是表达作者很深悲叹的感情。

作者从第1章表达国家灭亡的痛苦,转到耶路撒冷本身,去检视耶路撒冷被毁的原因。第2章的段落不是很分明,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章,就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我举一个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例如现在我们要把“男人”、“狮子”、“鲸鱼”、“虾”、“苹果树”来分类,它最少可以有三种分类法:

一、哺乳类──“男人”、“狮子”和“鲸鱼”;非哺乳类──“虾”和“苹果树”。
二、陆上──“男人”、“狮子”和“苹果树”;海里──“鲸鱼”和“虾”。
三、能走动的──“男人”、“狮子”、“鲸鱼”和“虾”;不能走动的──“苹果树”。

同样地,研究哀歌的学者对第2章分段的意见各有不同,有些用主题,有些用人称。现在,我们就用“苦难”作主题将第2章分为两大段:第一段(1-13节)描述耶路撒冷各方面的苦况和作者的心情;第二段(14-22节)表示犹大国受苦的原因和作者的呼吁。

1-13节:可以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1-10节描述犹大的苦难,第二段11-13节作者表达他对亲历苦难的感受。

在第一个段落,第1节作者直接表示犹大国的苦难是出于神,耶和华向犹大国大发烈怒。神的怒气大得使祂连自己的荣耀也丢掉,使人民“黑云遮盖”,没有希望。“以色列的华美”象征圣殿,在赛64:11,作者用“圣洁华美”来形容圣殿;“脚凳”象征约柜,在代上28:2,大卫说希望为耶和华建圣殿,安放约柜,使它成为神的脚凳。约柜是信仰至圣之物,是神荣耀的象征。当神不记念自己的脚凳,表示祂连自己的荣耀都不顾。

然后,第2-10节详细描述灭亡的情景。第2-5节描述国家的情况;第6-10节描述圣殿被毁和公开崇拜瓦解。

第2-5节主“吞灭”、“倾覆”犹大一切住处和保护城。“角”和“右手”代表能力,但这一切也被神破坏、被神收回,祂审判的“火焰”更将犹大国烧毁。犹大没有抵抗的能力。神就好像仇敌一样拆毁犹大国一切保护和保障,更把国王的“宫殿”拆毁。所以,犹大国民只有“悲伤哭号”的份。

第6-10节神已不顾念“君王和祭司”,即祂不理会大卫王朝,和祂从摩西已经定下来的宗教制度。那时圣殿毁坏,敬拜神的聚会取消了。“帐幕”代表会幕,是敬拜神的象征。“圣所”就是圣殿,里面有神的“祭坛”。以前,圣殿里每一年节期会举行宗教活动记念神,和守安息日。但现在都被神“强取”、破坏了;神也愤恨祭司,不记念他们所做的一切守节的活动。所以,一切圣会被废,不再举行,甚至仇敌能进入圣殿里“喧嚷”,为他们的胜利欢呼。

神不顾念君王,“拉了准绳”,就好像将犹大国划分地界,将国拆开。神将君王所住的“宫殿的墙垣”交给仇敌。祂“拆毁城墙”,“毁坏门闩”,犹大国完全没有任何保障。

最后,“君王和领袖”被掳走,维持国家的宗教和生活原则的“律法”也没有了,神也不会再赐异象给那些假先知。

在第二个段落,11-13节,作者以第一身表达个人痛苦的心情。他“眼中流泪,以致失明”,“心肠扰乱,肝胆涂地”。在古时,肝被认为是掌管心灵的处所,“肝”用来形容一种深刻的感情。作者心里十分悲伤和伤痛,因为他看到犹大人民的苦况。孩童本是无助和无力的,需要在母亲的怀里得到喂养,但是母亲已经无法供应他们所需要的“五谷和酒”,只能看着他们慢慢饿死。最后在13节,作者表达他的无奈,因为犹大国罪孽太重,所受的痛苦也太深了,作者无法安慰他们,这也回应第一章犹大完全得不到安慰的情景。

14-22节:作者表示犹大国受苦的原因,分为两个段落。14-17节描述犹大国灭亡的原因,18-22节呼吁犹大国民向耶和华呼求怜悯。

14-17节:作者指出先知对犹大国的覆亡要负上很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没有正确教导犹大君王、大臣和人民,不单给予错误的盼望,“虚假和愚昧的异象”,也没有指出他们的罪,“显露”他们的“罪孽”。先知更假传耶和华的话,宣告“虚假的默示”。

其实,先知是神的代言人,他们的责任是将神的话宣告出来,并且提醒君王和百姓遵守神的律法诫命。可是,这些先知不尽责,不但没有提醒百姓神跟以色列人立约的意义,指出他们的罪,提醒他们要行公义、好怜悯等律法的教导,这些先知反倒宣告完全错误的平安和繁荣之信息,甚至指示君王和百姓不跟从神。

举个例子:耶28章记载先知哈拿尼雅在犹大王西底家执政时期时,他对祭司和百姓说:“在两年内,耶和华必将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交在犹大的手中。”但神藉耶利米先知对哈拿尼雅说:耶和华根本没有差遣他,哈拿尼雅所说的全是谎言。这些先知漠视神的先知(如:耶利米、阿摩司、何西阿等)所发出的严重警告。在耶37章,他们甚至派人把耶利米先知拉下监狱。

因此,作者责备这些先知误导犹大全国上下,走上毁灭和被掳的道路。这遭遇“应验了耶和华从古时所命定的”。其实,律法书教导以色列人如何生活,利26:14-39和申28:15-16详细说了不遵守的结果。因为犹大国没有好好遵守,现在就正如耶和华跟以色列人立约时所表达“成就祂所定的”、“倾覆了”、“使仇敌向犹大夸耀”、“敌人的角被高举”。

最后,在18-22节,作者呼吁人民“哀求主”、“流泪”、向耶和华“呼喊”、“举手祷告”、呼求祂“观看”犹大国的苦况,观看祂“发怒”的结果。

作者呼吁他们“哀求”神,是一个痛心的哀求,“泪流如河,昼夜不息”,“眼中的瞳人”就是瞳孔,“泪流不止”。作者教导他们向神献上诚挚的祷告,“倾心如水”地向神倾心吐意,因为犹大国难的情景,是痛苦绝望的:满街都是那些是国家未来栋梁的“孩童”“受饿发昏”;饥荒严重得母亲要“吃掉自己所生”的孩子;“祭司和先知”在敬拜神的地方被杀;“少年人、老年人”都死了;可以建设国家、延续下一代的“处女和壮丁”也被杀了。

我们想象一下犹大国的情景,实在感到他们很难回复以前的繁荣、有美好的未来,有时甚至感到不可能。相信那时他们也有一样的感受。但作者仍然呼吁人民向神表达自己的深情,举手祷告祈求:“锡安民的心哀求主”;“夜间,每逢交更的时候要起来呼喊,在主面前倾心吐意”。犹大人将夜晚十二个小时分为三更,作者用这比喻呼吁他们要常常在主面前回想和呼求,记着历史的教训,恳求神为他们开出路。

思想:当我们思想第二章所描述的情景,心里会感到很沈重。我们可能会回忆祖国也曾经历被列国入侵,面对不平等条约、战争、大屠杀等苦况。但我们感谢神,现在祖国不断进步强大,不单改善我们的生活,在国际上也可以与列国一同合作和发展。现在很多人已经离开像犹大国痛苦的生活环境。

不过,生活上,我们会有悲伤、失望,甚至绝望的时候。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生活里常常发生不顺利的事情,内心会有悲伤、失望和絶望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面对?耶利米哀歌作者的态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让我们跟他学习:

第一,就是哭泣。人常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流血不流泪”,但哀歌作者鼓励我们要流泪,向神表达内心真实的感情。如果我们真的感到十分伤心的话,更要“流泪如河,昼夜不息”,向神“倾心如水”。原来只有真实流露感情,我们才能认真处理内心哀痛,反省生命,然后转化成改变的动力。耶利米先知这一位“流泪先知”为了国家君王、宗教领袖和人民不听神的话,常常痛哭流泪。后来,在耶31:16神亲自安慰他、鼓励他。所以,我们不怕流泪,因为我们会得到安慰。

第二,就是紧记神的教导。哀歌作者指出犹大人所受的,原来耶和华早已说了,记在律法书里。这些教导每一年都会重温。但是,因为他们不重视神的话,神就按着祂所说的实现。
今天,我们有圣经,里面有很多神的教导。主耶稣说:“我来了,就是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遵神而行是得到丰盛生命的不二法门,这已经在圣经上写了。神希望我们遵行,生命才能丰盛。主耶稣在世上更为我们求天父差派圣灵成为保惠师,常常与我们同在(约14:16),让我们每一天都有祂的保守和提醒。
今天,我们有圣经,也有圣灵的同在。但是,我们是否重视神的教导?是否愿意亲近神,明白祂的话语,把它们使用在生活里吗?我们需要多读圣经、多听教导和分享、多思想如何应用,儆醒努力,才能抓住遵守神话语的美好应许,千万不要让那些不遵守的祸患临到。

第三,就是抓紧神的爱。耶利米哀歌作者清楚表示犹大国所受的祸患是因为神发怒。同时,作者呼吁人民要向这一位降祸的耶和华呼求,没有建议其他的出路。这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惟有耶和华才能解救他们离开痛苦。耶和华爱他们,一定顾念他们的痛苦,垂听他们的祷告,所以作者大胆的鼓励他们向耶和华倾心吐意,不要放手。只有神才是他们的出路,他们的安慰。

弟兄姊妹,人虽然信了主,但因为心里有罪性,也活在罪恶的世界,所以我们仍会犯罪。但神有恩典,愿意不断帮助我们,保守我们过成圣的生活。

可是,有些弟兄姊妹犯了罪,心里感到歉疚,或者因为受苦,感到气愤,就放弃信仰,离开神。

其实,使徒保罗说在林前10:13说:“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信实的神愿意保护我们,使我们不会灭亡。如果我们真是离开了,神一定会像“浪子比喻”(路15章)里的父亲,每一天盼望我们回家,重新将儿女的名份给我们。

弟兄姊妹,神愿意与我们同在,共同面对任何困难。只要我们抓紧神的爱,特别在困难时不放弃,神一定愿意像比喻里面那一位父亲“跑过来拥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