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传7:1-29
钥节:我转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恶为愚昧,愚昧为狂妄。(传7:25)
前言
在上一讲我们讲论传6章有关人生的顺境,传道者吿诉读者人生的顺境并不一定是祝福。在这一讲,我们进入传7章,在这一章传道者把论调反转过来!虽然如此,传道者在当中他所阐述的“真理”,跟传6章的都是一样。
一般来说,人都是喜欢顺境,抗絶逆境。传道者却持相反的论调,他认为:顺境不一定是祝福,逆境也不一定是咒诅!
这一讲的主题是“寻求智慧、再来考察”。我们在第3讲也谈论过“智慧”的主题:“智慧何益、观看智慧”。传道者在传2章已分享过他的经历与反省,在传7章他仍旧按着“寻求智慧”这个方向再次考察。他的大前提主要是鼓励读者不要害怕逆境,不用急于离开,因为逆境不一定是咒诅。
1. 经文透视:传道者的体会
比对轻重(传7:1-8)
这一段的经文内容主要是箴言短句。传道者列出七个对比,来说明他体会到逆境不一定是咒诅。
传道者体会到人的好名声比那些令人感到欢畅的膏油更好。他又指出死亡比出生更好,然后就说“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传7:2)。为什么传道者要这样说?他没有给出理由,因为这是他个人的体会。承接这种体会,他就说忧愁比喜笑更好。
没有人喜欢责备,但传道者却说听智慧人责备胜过听愚昧人唱歌更好。你可能不同意,但这就是传道者的体会与分享;然后,他又说“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传7:8)。他在此种种的对比都没有解释。最后,他说:“存心忍耐的,就胜过居心骄傲的”(传7:8)。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较容易理解,因为从道德的概念和圣经的教导看,“骄傲”是不好的,“忍耐”却合乎神的旨意。
这段经文内容是传道者对人生观察,经过探索后所作出的判断。他这种箴言式的对比表达,明显有轻重之分,有着传道者主观的成分。在日光之下,传道者其实与我们没有分别,都是血肉之躯,而且他没有耶稣基督的救赎概念,所以他对人生种种表达的轻重对比,我们可以视作为参考。
传道者的大前提是要传达一个信息:逆境不一定是咒诅。他对人生某些景况作出孰轻孰重的表达,可能是他自己人生阅历的体会。你或许不同意“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传7:2),而我作为牧者却十分认同传道者在这方面的体会。
为什么传道者特别强调死亡比在生的日子好?死亡是祝福?享受宴乐是咒诅?一般的人都觉得死亡是悲哀的,传道者却参透人生,认为面对死亡能叫人更深刻反省人生为何而活。因此,出席安息礼所得的体会,可能比我们参与宴乐来得更深刻。
总的来说,传道者所列的对比也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如果我们的人生不懂得忧愁,我们就不懂得喜乐。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哀伤,我们也不懂得什么叫快乐。然而,如果我们不看透人生,不重视事情的终局―就是心存永恒,那么,无论喜乐与忧愁,人生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知道人的有限(传7:9-14)
经节 | 比对 | |
7:1 | 名誉 | 美好的膏油 |
人死亡的日子 | 人在生的日子 | |
7:2、4 | 往遭丧的家 | 往宴乐的家 |
7:3 | 忧愁 | 喜笑 |
7:5 | 听智慧人的责备 | 听愚昧人的歌唱 |
7:8 | 事情的终局 | 事情的起头 |
存心忍耐 | 居心骄傲 |
传道者在这段经文中告诉我们“人的有限”。他指出人有三个不知道:
1. 不知什么是好(传7:10)。无论是过去的、现在的,甚至将来的日子,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好;
2. 不知神的作为(传7:13)。无论我们怎样察看世情的弯曲,想知道神的作为,但原来曲直都出于神;
3. 不知身后的事(传7:14)。死亡对我们来说是奥秘,无人能知道自己何时离世;就算知道,我们也不知身后的事。
其实,上述传道者所表达的智慧,也是我们一般人都明白的道理。在日光之下,人都会想到这三个“不知”。传道者再三查考智慧,无非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人是有限的,并要把握今天。传道书重复的提醒读者,要活在当下,懂得享受人生,懂得享受神所赐给我们的喜乐,珍惜他所赐给我们的一切。
智慧与公义(传7:15-22)
在这段经文,传道者探讨智慧与公义的问题。我们在前几讲都探讨过这个问题:当面对世上不公、奸恶处处、孤单无二时,人有什么出路。在这里,传道者提醒我们当对不公义,我们不要行义过分,同时也不要行恶过分;否则就是愚昧人,“不到期而死”(传7:17)。他劝勉我们凡事要平衡。
在现实的生活中,面对不公不义的情况,很多人真的会不断质问神在哪里?为何你的公义不在?对于义人及恶人的遭遇忿忿不平。这些自以为义的人,抓着自以为的真理,不放手,拒絶面对自己的有限,不断地钻牛角尖,最终就会跌入律法主义的网罗,陷入黑暗之中。在乱世之中,人如果看不到神的作为,就会容易放任。因此,我们不要放任,随意作恶;也不要律法主义,行义过分。传道者说:“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传7:18)
智慧与愚昧(传7:23-29)
这部分的经文最令人不解的,就是这几节的内容:“传道者说:‘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但众女子中,没有找到一个’。我将这事一一比较,要寻求其理,我心仍要寻找,却未曾找到。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传7:27-29)
如果我们接受传道书与箴言都是所罗门的作品,就会看到这两卷书是对应着不同的现象。箴言是对应一般的情况而言,传道书则应对在日光之下种种不合常理的现象。“智慧”的表述无论在箴言或传道书都是一致的,不会互相违背。在这段经文中,传道者说:“我曾用智慧试验这一切事,我说:要得智慧,智慧却离我远。”(传7:23)他直认自已比众人有智慧,但仍然觉得智慧难懂。
跟着他又说:“我转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恶为愚昧,愚昧为狂妄。我得知有等妇人比死还苦:她的心是网罗,手是锁炼。凡蒙神喜悦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传7:25-26),“这等妇人”就是箴言第7章所提到的“愚昧的妇人”──“淫妇”。传道者告诉我们愚昧常常会令人活在危险中,正如箴言所说亲近淫妇,就是愚昩人。这样看来,传7:27-29就正好与箴言第7章所说的互相呼应。
因此,传道者不是对女性存有偏见,不是要指出男比女好,反而强调正直人难求,在一千男子中或可找到一个正直人;可是当人亲近“愚昧”,那么就连一个正直的人也不会找到。传道者最后说:“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传7:29)当人在罪恶里,要亲近愚昧,总会为自己找借口。人惟独敬畏神,才会有真智慧,成为正直人;如果人亲近淫妇,身陷愚昧,则那当有的正直就没有了。
2. 讨论引伸
人生只能活一次
我们有智慧的其实不多。但无论富贵贫穷、智慧愚笨,我们的人生都只能活一次,不能回头重来,所以不要随意浪费生命,要好好珍惜。
智慧要敬畏神
真正的智慧在圣经来说,就是敬畏神。
智慧要灵活
我们要懂得“智慧”有度,不要过于自逞;人不能过分行义,也不能过分行恶,要灵活运用。
智慧要谦卑
我们虽不断探索人生大道理,但单凭自己的智慧,最终都无法知道神的作为,也无法参透人里面的事情。我们惟有谦卑自己,向神求“智慧”!
反思问题
1. 所罗门为什么说死比生好,何谓真正的忧愁?
2. 为什么终局比起头强,人生意义是什么?